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长老尊者舍利弗传(4)

目犍连尊者看到这事后,就走向舍利弗尊者,并问他是否安好。他问道:“兄弟,你还好吗?身体情况如何?有没有觉得那里不舒服?” 舍利弗尊者说:“目犍连兄弟!我很好,也还健康,只是头部有点不舒服。” 随后目犍

目犍连尊者看到这事后,就走向舍利弗尊者,并问他是否安好。他问道:“兄弟,你还好吗?身体情况如何?有没有觉得那里不舒服?”

舍利弗尊者说:“目犍连兄弟!我很好,也还健康,只是头部有点不舒服。”

随后目犍连尊者马上称叹道:“舍利弗兄弟,真是奇妙!不可思议呀!舍利弗兄弟!你的心力真强,威力真大,舍利弗尊者!因为刚才有个恶鬼在你头上猛力打一下,那是很用力的一下,足以打倒七尺或七尺半高的大象,也可以把山劈成两半,而你却淡淡地说:‘目犍连兄弟!我很好,也还健康,只是头部有点不舒服。’”

舍利弗尊者回答:“目犍连兄弟!真是奇妙!不可思议呀!目犍连兄弟!你的心力真强!威力真大,你能看见每一个恶鬼,而我最多只能看到小鬼罢了!”

修习空性住,证九种禅定

《不断经》(Anupada Sutta 中部三)内有一段世尊说明舍利弗证果的情况。在此经中世尊宣称舍利弗尊者已精通九种禅定,即四色界定及四无色界定和灭受想定,在《舍利弗相应经》(Sariputta Samyutta)中,尊者与阿难说话时,补充说明他自己在每种定境中都没有“我”的想法:

我没有“我正进入禅定,我已入禅定,我正从禅定中出来”的念头。

在另一个场合,他向阿难描述自己入定的情况,他说自己到达完全没有感受到地、水、火、风四大元素的境界,同样地,也没有感受到有四无色定,只是他还是有一种:“涅槃是‘有’的灭尽”的念头。

会证得这种超越的禅定,可能是由舍利弗尊者修习“空性住”(Sunnata-vihara)的缘故。

《中部》一五一经的《乞食清净经》(Pindapata-Parisuddhi-Sutta, Majjh.151[3])中提到,有一次佛陀说到舍利弗尊者流露出安详自在的神色,并问这安详是由何种心境所发出来的。舍利弗尊者回答说:“我经常修习空性住。”佛陀说:“这正是大丈夫应该常修习的法门。”接著详细说明这种观法。

《自说经》记载,世尊三次见舍利弗尊者在寺外打坐入定,就以偈颂赞叹他坚定和平静的心。

我们可以想像舍利弗尊者坐在有如《天臂经.蕴相应》第二(Devadaha Sutta, Khandha Samyutta, no.2;)所说的凉亭下禅修的样子:

有一次,世尊住在释迦国的天臂村中,该村是释迦族市集的小镇……。当时舍利弗尊者坐在离世尊不远的耶拉迦拉(Elagala)树丛下。

此段经文又告诉我们:

在天臂村耶拉迦拉树丛下有一座凉亭,耶拉迦拉树生长在有水流过的地方,人们造了一座用柱子撑起的凉亭,上面是树丛形成的亭顶,亭下放有砖块所堆砌成的座位,座位上铺有砂子,此处白天十分清凉,并有凉风从水面吹来。

佛陀很可能就是看见舍利弗在类似这种简陋的茅篷中深深地入定,所以就赞美他弟子的平静与超越。

证四无碍解

有关他在无碍解智(patisambhida-nana)方面的成就,舍利弗尊者在《增支部》四集一七二经说道:

朋友!大约在我受戒半个月后,我就证得四无碍解:义无碍解、法无碍解、词无碍解、辩无碍解。我以许多方法详细解说这些,也说明、教导别人,并使人们认知,建立正确观念,也解释、厘清它们。如果有人还有任何疑问或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来问我,我会详细解说,现在世尊已深知我们的成就。

从这些资料,很明显地舍利弗尊者是已成就所有境界,达到最高智慧的人,再没有比佛陀所说的话更能贴切地形容他:

假如有一个人已经精通并圆满于高贵的戒、定、慧以及解脱,人们可以肯定地说,那个人就是舍利弗。

假如有一个人,他是世尊真正的弟子,因世尊的教诲而生,因法而生,由法所成,传承佛法,而非承传世俗利益,人们可以肯定地说,那个人就是舍利弗。

在我入灭后,诸位比丘,舍利弗将如我在世所做的一般,正确地转无上法轮。

——《不断经》

《象迹喻大经》

舍利弗所说的佛法以及后人认为是他所著的经论,形成他思想教化的整体,而他所说的范围和多元性,可以媲美佛陀所说的法。舍利弗善于运用独特的方法,组织佛法丰富的材料,并深入浅出地介绍给人们,启发人们的智慧,并激励人们努力修行。

这点我们可以从《中部.正见经》第九(Majjh. Nikaya, the Samma-ditthi Sutta, no.9),和《象迹喻大经》第廿八两部经中得到证明。

《象迹喻大经》是方法论的经典之作。它首先揭示四圣谛含摄所有善法,再举出苦圣谛来自五取蕴,接著详细观察五取蕴中的色蕴。色蕴包含地、水、火、风四大元素,每一元素又可分为内四大和外四大;接著详细说明身体的器官和功能属于内在四大元素,而不论内四大或外四大既不属于“我的”,也不能构成“我”,这种观察引导我们厌离并超越对四大元素的执著。

经文又说明力量强大的外四大在遇到自然灾害时的无常性,强调由贪欲所产生的渺小肉体,永远不能当作“我”或“我的”,也不能以“我是……”来思维它。

当一位比丘具有如此坚定而深刻的观念时,即使遇见别人以暴力、骂詈、恶意相向,也能冷静地分析情势,主控全局,他知道自己内部所生起的苦感,是由耳触所产生的,这不过是一种有为法的现象,而他也知道所有形成这种情势的条件,都是无常的,由此他同样可以洞察触、受、想、行、识是无常的。我们可以看到经文以有系统的方式介绍心理部分的四蕴(受、想、行、识)和刚才提及的“触”。

此经又说:

因为此心就以四大元素作为执著的对象,而变得情绪高昂、愉侻、坚定和有意志力,即使他受殴打而受伤,他会想:“色身本来就是易受伤害的。”因此,他想起世尊所说的锯子的比喻,决心遵行佛陀所说的:“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要耐心地承受所有痛苦。”

经文接著说道:

如果比丘忆念佛、法、僧,还是无法把持心的平静,他就会被急迫感所扰乱,并且会因为尽管忆念三宝,仍然不能保持平静心而感到羞愧。反之,假如他能保持平静心,就会经验到快乐的滋味。

经文说:

这比丘甚至会成就更高的境界。 

此经以同样的方式探讨了四大元素,结论首先将色身和其组成部分,以房屋由不同的材料组成作譬喻,其后是解说六识生起的因缘。经文说五根(眼、耳、鼻、舌、身)和五尘(色、声、香、味、触)是五识生起的基本条件,引申而介绍显而易见的色身及组成色身的五取蕴,再以五取蕴结束讨论。因为五取蕴已经说明,而意识又因五取蕴而起,那么就能了解它们之间的结合关系及互相缘起的因素。于此,舍利弗引述世尊的话: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