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佛教作为解脱的宗教,就是救世——救难——治心的宗教。救世为务,治心为本。要治心,必须救难,拔苦与乐。所以,利乐有情,庄严国土,其根本在治心(净化人心);其最佳切人点,则在于济人利世、救拔众生出离苦海,使其享受法乐和禅悦。因此,佛教界的妇女应把自己对于佛教典籍的深刻理解与感悟,化作度化社会与人性的实际行动,与其他佛教界的弟子一起,在有条件的地方,普遍成立佛教界的“希望工程”,在本世纪初,和各界志士仁人共同努力,促进老、少、边、贫地区的子女都能普及初中义务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思想、文化、身体素质,这是根本之根本,是佛教界四众弟子长期发心去做的有长远意义的跨世纪工程、创世纪工程;在因缘成熟时,各省、市、自治区和有条件的县(市)普遍建立佛教慈济功德会,如目前福建省佛教教育基金会、四川省慈济功德会和湖南省佛教协会那样,使佛教教育、社会慈善、印赠经书、护持道场等事业更全面地、持久地展开,取得更大成效;建立安养院、孤儿院、弱智儿童教育中心、盲人学校等;建立现代化的慈善医疗院校、康复中心、巡回医疗队,佛慈诊所等;为患者(尤其是残废人)解除召痛苦,进行康复治疗、心理治疗、精神治疗;开展义务献血,捐献器官、骨髓、遗体等活动;长期从事可再生资源回收工作,参加治理“白色污染”、“黑色污染”等自然环境保护、绿化工作。 如此从这方面切人社会,深人民众,佛教的社会福利功能大大加强,不仅能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更大的贡献,从而赢得了人们的信任,赢得了人们对佛教无私奉献、慈悲喜舍精神的赞誉,且更体现出佛教关怀人间的人世精神、积极进取精神。这也是佛教界妇女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佛教新的发展与创造。这不仅是菩萨“自利利他”精神的生动表现,也是“人生佛教”、“人间佛教”根本宗旨的体现,亦是当今佛教核心内容之所在。(信息来源:摘自《五台山研究》) 编辑:纤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