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佛教与义工

学佛网摘站---学佛网,佛,阿弥陀佛,在线念经,在线念佛,念佛,在线诵经堂,在线念佛堂,在线修行,法宝流通,佛教博客,佛网导航,净土,西方极乐世界,净空法师

现代社会上流行义工与志工,义工和志工是不同的,义工,是发心的,是有情有义的,是以仁义的胸怀在为人服务;志工虽有志于做,是我愿意,但好不好不一定,何况若是没有义,价值何在!

一般的人都是要有请托才肯帮忙,其实真正有慈悲喜舍心的人,在他人有任何需要的时候,不用请,都会主动帮助人,如《维摩诘经》所说,常做“不请之友”,无论对亲友或社会、国家,都是如此,这就是义工的最佳精神。

“义工”是有情有义的,完全出自欢喜的发心,用心甘情愿、满怀喜悦、无怨无尤的胸怀为人服务,并且是全力以赴从事义务性的工作,以服务人群、造福社会为目的,因此虽然没有领薪,但是所从事的工作却是无价的;虽然默默耕耘,但是所得到的喜悦却是无穷的。义工无所为而为,让人升起无限的敬意!

佛门的义工,就如千手千眼的菩萨,都是在替佛菩萨做事,其行事感动很多人。担任义工,是一种心意和生命的奉献,是一种力量和时间的布施,所以义工都是知行合一的菩萨行者。

佛教义工史迹

所有的宗教,伟大的圣贤,不为名利私有,都是为公众服务,是人类社会的义工。如佛陀成道后,在印度做了五十年的义工,行脚度生,说法传教,提升人的精神世界。佛陀说:“我用慈悲智慧的犁,在福慧的田里播撒菩提的种子。”佛陀让每一位众生都在福田里收成,做众生的义工。

例如:佛陀曾经亲自为生病的比丘洗身、濯衣,整理病房,服侍起居,令他身心清净;为年老的比丘穿针引线,令他无眼盲之苦。

佛陀的弟子驼标当知客师时,每天任劳任怨地工作,即使在深夜,有人前来敲门挂单,他都欢喜地上前招呼,提着灯笼为他们引导安单。数十年如一日,后来终于感得手指自然发光的福报,这就是他当义工的成就。

从佛教经典中可以知道,佛陀色身虽已入灭,但法身常住灵山,以诸神通力化导众生,是娑婆世界里的义工;阿弥陀佛庄严西方极乐世界,一切都是七宝所成、八功德水、道路平坦、树木罗列,是净土世界的环保义工;药师如来,救济现世病苦灾厄,解决现实人生问题,是东方琉璃世界的义工;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给人无畏,是茫茫苦海中的义工;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是热恼炼狱里的义工;还有文殊菩萨以智慧给众生心灵的启发、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给人实践法门、维摩居士在酒肆说法、胜鬘夫人致力于儿童教育,都是给众生带来光明,为世界去除黑暗的义工,值得我们效法!

古德云:“欲为佛门龙象,先做众生马牛。”又说:“未成佛道,先结人缘。”历代以来,佛教僧侣普行善道,对社会公益事业贡献良多,举凡筑桥铺路、植树造林、开凿义井、施设茶亭、护生放生、医疗济贫、急难救助、立寺止宿、设孤儿院、建养老院、置养病坊、布施义田、兴办义学、教化人心的种种善行不计其数。例如:

慧远大师

其所著《沙门不敬王者论》实际上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有密切的关系。在当时中国封建体制之下,此论说明出家功德等同帝王,虽不处王侯之位,然可助王者之化。谈到教化,佛教的济度众生,是以全人类为对象,不分国境,不论种族,泽及天下。实具有潜移默化社会结构、组织、制度,建设人间净土的功能。

昙延大师

隋文帝时,民众因亢旱,苦不堪言,大师设八关斋会,并为文帝及群臣授斋戒,使甘霖普降,旱象立除。

法进大师

逢灾荒即施物赈济,见饥馑袭境,饿殍遍野,状极凄惨,于是发心为赈灾东奔西走,并劝请散放国库储备的粮食,终因数量有限,难以普及,为救活更多的众生,于是割肉舍身施予饥饿的难民,示现彻底慈悲济世的大无畏精神。

智者大师

在各地设放生池,对于救济贫民更是不遗余力,在传记中说:“所获之施物凡六十种,一时皆以悲敬两田而回施与他人,使其转增福德,而求愿国家与家族均得繁荣。”

法纯大师

尝在饥荒时节,改换俗装,在市里中做佣工,以赚来的钱,转施给穷苦者;经常到各处清洗厕所,扫除粪便;遇道路坍崩,则担起筑路的工作,也常勉励居民互助,把险阻的道路铲平,以便利行人。

佛图澄大师

以佛教慈悲戒杀的教义及种种神迹感化残暴的石勒、石虎,并劝谏当政者“不为暴虐,不害无辜”,使众多无辜者免于死难。佛图澄亦善医术,疗治病苦,拯救危急,当时病而复苏,起死回生者,难以计数。

那连耶舍大师

北齐文宣帝时,远至邺都从事译经工作,并致力于社会慈善事业,广收痲疯病患者,施以医护与疗养。

铁眼禅师

日本幕府时代,铁眼鉴于佛教大藏经的不足,佛法无法普及,于是发愿刻印藏经。经过多年的化缘劝募,眼看就可以请人刻印了,岂料灾害濒临,人民无以为生,铁眼禅师立刻将募来印经的经费悉数捐出赈灾,数以万计的人从饿死的边缘被拯救回来。尔后又步上化缘之路,备尝艰辛,好不容易经费再度募齐,却又逢洪水泛滥,多少的居民无家可归,饱受疾病的侵袭,于是他又慨然捐出该款,济难解困。坚定的信念,驱使他继续四处奔走,努力募集经费,第三次终于如愿将大藏经刻印完成。日本人都这样认为:“铁眼其实刻了三部大藏经,前面两部虽然不见其形,却将慈悲刻入全国民众的内心。”

太虚大师

中日抗战期间,大师为了疏通滇缅铁路,运送救助资源,无惧危险,领导佛教访问团到缅甸、泰国等国家访问,宣扬中国文化精神,终于赢得国际友邦的支援,解除困局。

乐观法师

抗战期间号召出家人组成僧侣救护队,出入枪林弹雨之中,为受伤的军民疗伤服务,为国尽忠。

在佛门里,讲究的不是世智辩聪,而是菩提道心,翻开佛教典籍,可以发现历代禅宗的祖师大德多发心服务人群,以扩大自我,提升生命的价值。他们多以苦行出身,像沩山灵佑禅师愿为众生做马牛,这种“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的精神,是最佳的义工写照。

佛教史上当政者为国家做义工的事迹也不少,如甘旱时祈雨、苦难时救济等。

印度摩竭陀国孔雀王朝第三世阿育王,为使佛法广益世人,在四边城门设置药品仓库,免费给予僧众、百姓医药。每日以一千钱供养塔像、一千钱供养上座比丘、一万钱供养僧众、一万钱添置药品等。更于道路两旁遍植林荫树木,广凿水井,以便往来行人消暑休憩之用。一国之主甘为全民义工,所以人民能够安乐,国威远扬。

日本佛教之父圣德太子,努力推行法王之治,教导人民信仰三宝,其建造的大阪四天王寺,设有悲田院、敬田院、疗病院、施药院等,给予贫困、孤独、病患施以免费诊察、收容、救助。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