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佛教的传入和经典的翻译(2)

译出了一切有部的十一种著作,从而使律藏大为完备。因此汉文译出的律藏有《 四分律》六十一卷,《一切有部律》一百五十七卷,《十诵律》六十一卷,连同 各部的羯磨文和戒本及解释律文的诸论,先后译出而现存的约五

译出了一切有部的十一种著作,从而使律藏大为完备。因此汉文译出的律藏有《
四分律》六十一卷,《一切有部律》一百五十七卷,《十诵律》六十一卷,连同
各部的羯磨文和戒本及解释律文的诸论,先后译出而现存的约五百卷。后世中国
高僧们关于律部的著作,现存的也有五百卷以上。至于中国比丘戒的传承,在南
北朝时代,北方传《四分律》,南朝是《十诵律》。及隋朝统一中国,政治上以
北统南,佛教戒律也是这样,从隋代起,一直只传北方昙无德部的《四分律》。
藏语系佛教地区向来是传一切有部律,傣族地区则流传着与斯里兰卡、缅甸等国
相同的上座部律,与《四分律》法藏部律同一源流。


问:关于律藏翻译流传的历史和情况,听到上面所谈,已经知道大概了,请再谈
一谈经藏和论藏大规模有系统的翻译是从什么时代什么人开始的?

答:佛教经论大规模有系统的翻译,应该说是开始于五世纪初的鸠摩罗什。


问:鸠摩罗什的翻译事业比以前有哪些特点?对后来的佛教和中国思想文化起了
什么样的作用?

答:鸠摩罗什的翻译事业,有着前人所未有的优越条件,那就是当时政府姚秦的
大力支持和有在道安影响下产生的具有高度文化修养的一大批义学僧人的辅助。
但是他的伟大成就是由于他有丰富的学识和持久的努力,这一位有印度血统在今
天中国西北新疆库车出生的智慧卓越的大师,是中印两大民族共同的光荣。他和
后来的玄奘法师是翻译事业中两大巨匠,他所译出的三百多卷典籍,不仅是佛教
的宝藏,而且也是文学的重要遗产,它对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上的影响非常巨
大。在他的讲授和指导下,造就了成千的人才,使当时的佛教得到大大的提高和
发展。


问:前面说过,罗什的翻译是有系统的,不知是属于哪一个系统?

答:就佛学方面来说,鸠摩罗什最重要的贡献是在于对由龙树创立的中观系统典
籍的介绍。由于他的努力,这一系的经论著作,如《中论》、《百论》、《十二
门论》、《维摩经》、《法华经》、《大品般若经》、《小品般若经》、《金刚
经》等,以及《大品般若经》的解释-《大智度论》,都传到中国来,为中国法
性宗开辟了广大的基地。其次,鸠摩罗什还译有声闻乘中的一部重要论著-《成
实论》,起初与中观三论或“四论”,加《大智度论》相辅流行,之后逐渐形成
了独立学派,在南北朝期间盛极一时,后人称为成实师。这一学派在声闻乘中是
比较接近大乘的一系。


问:鸠摩罗什之后还有哪些著名的翻译大家,又是属于什么系统?

答:鸠摩罗什的译业进行于公元401--413年间,主要是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大乘空
宗龙树、提婆的学说。罗什之后,重要译师来者相继,主要经论不断译出。如觉
贤于公元418-421年译出《华严经》,昙无谶于421年译出《大般涅槃经》,求那
跋陀罗于443年译出《楞伽经》等。这些经典的译出对中国佛教义学的发展产生
了重大的影响。公元六世纪初菩提流支来华508创译大乘有宗无著、世亲一系的
论典,其中《十地经论》影响尤大,传习者形成地论师一派分南北两道。以后真
谛三藏498-569于公元546年来华,563年译出无著的《摄大乘论》和世亲的《释
论》,564年译出世亲的《俱舍论》,566年到567年又重译《俱舍论》。真谛不
仅是翻译大家,而且是也是一位义学大师,来华日久,擅长中国语言,所译经论,
随翻随讲,弟子记述成为义疏,传习之者称为摄论师及俱舍师。真谛到中国后二
十余年遭逢兵乱,于颠沛流离中仍能译出一百数十卷重要经论,形成中国佛教的
重要义学派别,是罗什以后玄奘以前二百余年中贡献最大的译师。


问:唐代玄奘是传译瑜伽学派的,真谛也是传译瑜伽学派的,对比之下,他们译
传瑜伽学有什么不同?

答:据玄奘所传,戒贤生于公元528年,可以推定护法约生于530年。而真谛生于
498年,故真谛长于护法三十余岁。又真谛译有陈那著的《无相思尘论》即玄奘
译的《观所缘缘论》和《解拳论》即义净译的《掌中论》,陈那是世亲的弟子而
为护法之师,可见真谛是介于陈那、护法之间的佛教有宗大师。玄奘所传以护法
的学说为正义,其门下传述以真谛之学及地论师之说为旧说或旧译,而称玄奘所
传为新译,古人唐灵润归纳有十四义不同。如旧译认为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新译
则认为有一分无性佛性有情;旧译认为佛果理智不二,新译则认为理智各别即分
断、智二果;旧译于三性中遍计所执及依他起二性俱遮,新译唯遮遍计所执;旧
译以缘起之本唯在第八识,新译则八个识及相应心所皆为缘起之本。又真谛译之
《转识论》以阿陀那为第七识,新译则以为第八识。真谛所传之摄论宗更立第九
识,新译则无此说。总之,新旧两译同属有宗,宗旨相同,因时代先后,各成一
家之言,义解稍有差异,也很自然。但真谛所译传之学在隋唐之际的中国佛教界
曾激起很大波澜,因而引起了后来玄奘法师到印度去深入研究的动机。真谛来华
后至玄奘赴印前的八十余年中546-627,印度佛学也经历了剧烈的变化。最初护
法和清辨兴起了空有之争,接着月称和清辨又同室操戈而使空宗分成为自续、应
成两派,月称又和月宫进行了长期的论战,护法的弟子法称也对祖师陈那的因明
进行新的改革。学说总归是辨析日精后胜于前的,玄奘所承之学大体说来是较旧
译更为精审的。


问:你说到印度去深入研究法相瑜伽学的玄奘法师,是不是为大家所知道的那位
到西天取经的“唐僧”或“唐三藏” ?

答:是的。但“唐僧”、“唐三藏”用在一个人身上却是错误的。唐是当时我国
的国号,这两个名词现代语来说就是中国僧人,中国的三藏法师。对佛教中人,
这本来是常识问题,但社会上误解的人太多了,不能不解释一下。


问:那么他的大概事迹请介绍一下好吗?

答:对于人人都知道的玄奘法师,是用不着详细介绍的了。这一位孤征十七载、
独行五万里、足迹遍于西域、印度百三十国而且留下一部不朽的游记--《大唐西
域记》的伟大旅行家;这一位通达中印文字、洞晓三藏教理、由留学僧而最后主
持当时印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的讲席,受到了印度及西域各国国王和僧俗人民
欢迎敬重的伟大的佛教学者;他以毕生精力致力于中印文化交流事业,译出经论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