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认识佛教之常识(2)

(二)一般自负热心世事者,因不认识佛教的内容,于是妄谓佛教为消极厌世,此为世人误解佛教之二。当知佛教是以积极救世为主义,绝非消极厌世之教。 国父说:‘佛教是救世之仁’。又云‘佛教以牺牲为主义,救济众生

 

(二)一般自负热心世事者,因不认识佛教的内容,于是妄谓佛教为消极厌世,此为世人误解佛教之二。当知佛教是以积极救世为主义,绝非消极厌世之教。  国父说:‘佛教是救世之仁’。又云‘佛教以牺牲为主义,救济众生’。梁启超先生也说:‘佛教之修持乃兼善非独善,佛教之精神乃救世非厌世’。玆就佛教本身而言,教主释迦牟尼佛为太子时,因感人生有老病死等之苦恼,以及目睹当时印度人民受了四种不平等阶级压迫的痛苦,因而舍弃皇宫尊贵之乐,发心出家修行,想找个可以解脱人生痛苦的方法,来救度人们离苦得乐。经过六年苦行,终于菩提树下成等正觉,获到解决人生一切苦痛的方法,于是马上出来弘法利生,宣说宇宙人生的真理。以自由平等的主义,东奔西走,席不暇暖,开无量法门,度了无量众生。由此看来,则佛陀最初发心修行之动机,和成道后到处利生之实情,都是为众生而牺牲,这种精神不是积极救世是什么?当知佛教是纯以慈悲(慈能与一切众生之乐,悲能拔一切众生之苦),救济众生为一大宗旨,更在一代圣典中,处处都可以发见到这种慈悲救济众生的明文。尤其是佛教之救世非仅救现在之世,能令一切众生尽未来际永远离苦,永远得到究竟安乐。又非仅救度人类,同时要使一切众生——凡有知觉者皆成佛道。如“金刚经”说:‘若卵生、若胎生......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这种救世精神是何等积极!何等伟大!你看佛教中的地藏菩萨所发的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又如阿难尊者所发大愿:‘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涅槃)。以及佛子所发的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再观过去诸佛菩萨,为了救护众生,会舍头面脑髓而不顾,这种积极伟大的救世精神,是任何宗教所没有。至于救众生之身命,则以‘财施’,使其不受饥寒;救众生之心,则以‘法施’,使其得到解脱;救众生之苦,则以‘无畏施’,使其远离怖畏。这种救世的方法,又为他教所未见,怎样可以说佛教是消极厌世的呢?然而世人斥佛教为厌世消极,其理由何在?究其原因,因为看到出家僧众,舍弃一切俗缘,不问世事,一味修行自利,遂以消极厌世讥之,说佛教不能裨益社会人群,这也是对于佛教内容没有认识而发生的误解。

 

须知佛法中有大小二乘,小乘重自度,当其修行的过程中,在表面看来似乎有些消极态度,若加以根本的考察,实则以小乘之修行为阶梯,而渐次达到大乘之积极救世。如没有经过一番修养来成就其智慧道德,养成戒行庄严,德学兼优之才——内而博学多闻,外而威仪具足,怎能出之为人师范而得负弘扬圣教,化导民众的责任呢?能如是者,方能圆满其弘法利生,救世救人的大事业,同时能使佛法久住于世,不致受魔外之破坏。否则非但不能为世师范而度化人者,反之随俗转变而被受度于人(堕落俗尘)。这不是一种值得考虑的事吗?现在来举一个例子:比如世之学者,立志造诣一种学术,当其致力研究期间内,自然放弃诸事不顾;若对其放弃方面观,似乎近于消极行为;可是对其研究心志观之,正是积极精神;以其研究目的,在乎预备将来学成之日,以所得学术,来贡献世界,利益人群。僧人的放弃一切而专心修持,预备将来养成学德之日,出来弘法利生之心情,亦复如是,何消极厌世之有呢?我来引一个故事作参考:台湾光复那年,我在中坜元化院讲经,那时有一位当地有名绅士,他平素对佛教不甚信仰,且有误解和不满意的地方,于讲经中受张云呋居士之邀,特来参加听讲。当我讲毕下台之时,他来请问佛法,他说:‘法师辩才无碍,讲得很好,可惜佛教太趋于消极厌世哩’。我说:‘先生您怎么见得佛教太消极厌世呢?’他说:‘常见一般僧尼一出了家,便舍俗辞亲,不问世事人情,隐迹山林,一向以清磬红鱼,参禅念佛看经诵经为生涯,对于国家社会没有些许贡献与效劳,这不是消极厌世吗?’我听了这些话,随口反问他:‘先生您有几位公子?’他说:‘三个’。我再追问他,‘大公子做什么’?他说:‘长男在大学读书’。二公子呢?‘在中学读书’。三公子呢?‘在小学第五年’。我带著沉重的声调问他说:‘先生,您是一位对国家社会很热心的人,为什么还致力去干这些消极厌世的事情呢’?他莫明其妙的带著惊讶而不自然的声调说:‘法师您说什么?我最讨厌的是这些行动——消极厌世,我那里肯去干它呢’?我追紧地说:‘先生您刚才不是说过了吗?放弃一切对国家社会不贡献,不效劳就是消极厌世,那末,我来请问您先生一句,您的三位公子,大的在大学,次的在中学,小的在小学,每年要给他花了多少钱,他们现在对国家贡献些什么?对社会效劳些什么’?他一听了我这样责问后,瞠目良久,继而带著难为情的态度说:‘他们现时对国家社会虽然不能贡献效劳,可是将来毕业后是一定要出来为国家为社会效劳的’。我说:‘为甚么不在此时叫他们出来为社会服务呢?’他说:‘没养成才学,恐怕不能为社会为国家效劳’?哦!他的舌头被我拉出来了,我紧紧地说:僧人之修养期间,正为将来之出来弘法利生的准备,没有学德,不懂佛法,要怎样去教化众生,为人导师呢?总不能一出了家就叫他出来说法度生!老实说这时候叫他能说什么法?能度什么众生?如上所说,非但不能获到弘法利生的好结果,反而要受到很大的损失——被境转变——受度于人。照这样看来僧人放弃世事,专志修道,并不一定是消极厌世的呀!况且僧人为修学佛法而舍身实践的学习,能抛弃一切名利眷属恩爱,牺牲一切物质享乐等,甘心缁衣粗食,过著淡泊生活,如是艰苦修行,为著什么?不求名闻利养,不求功名富贵,更不与人争权夺利,所求者皆为弘扬佛法,救度众生同成佛道为目的,这样工作,能说他是消极厌世的吗?故对佛教无论从那方面去观察,根本不是消极厌世,乃是积极救世的。

 

要之,佛教之厌世,是厌恶世间一切的恶法,所谓厌杀盗淫妄,为招苦报之恶行为而不作,厌贪嗔妒嫉等,为恶思想能令妄造一切恶业而不起,厌五欲六尘能增长贪欲心而不求,厌恶五浊世界,混乱社会的苦恼而不喜......此为佛教之厌世。绝不可以与一般为失名丧志而发生厌世,或发狂,或悬梁,或投渊,或饮鸩......而自杀之厌世者可同日而语的。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