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vibanakiyanahamuduruwo(偈陀讲法师)、Kruhtyadikarihamuduruwo(掌财 师)等。 由于寺院生活相对简单、清净,有利于僧人的学习与修行,因而僧团中的著 名学者或学问僧层出不穷,他们或在国内外的大学中获得博士学位,或通过佛教 界的全国考试,获得班的达(或译为班智达)学位。这些法师深得僧俗各界的尊 重,获得博士学位的,一般称为Doctor某某,如:Ven.Dr.Dhammajoti;获得班 的达学位的则称呼Panditahamuduruwo。据说,班的达学位甚是难考,考生不仅 要熟练掌握梵、巴文,而且要能诵多部经,并擅说法布道。每年考试通过率仅为 2%。在我们所住的寺庙中,有大约60位僧人,而获得此学位者仅一人。 三、对在家众的称谓 斯里兰卡是一个全民信教的社会,除了庞大的僧团之外,其余的人构成了在 家信众,称为Upasaka(为受三归、持五戒的在家男居士,音译为优婆塞,意译 为信男、近事男),和Upasika(受三归、持五戒之在家女居士,音译为优婆 夷,意译为信女、近事女)。这两个名称和比丘、比丘尼一样,是对某一类人的 统称,因此一般不用于指称某人。 由于在家信众的护持与供养,僧团才得以生存、壮大,因此僧徒把在家信众 称为供养人,即:Dayaka(音译为檀越,意译为男施主、男供养人)和Dayika (檀越、女施主、女供养人)。这两个名称在使用时,一般不和姓名连用。 此外,僧人对在家人,尤其是长者,经常使用敬语,留待后章再述。 四、敬语的使用 在一个佛化的社会里,僧团与在家信众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在家信众把护 持三宝、供奉僧团看成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在人口只有一千五百多万的斯里兰 卡,有大小寺庙5000多所。为使僧人衣食无虞,每一个寺庙所在地的信众安排好 每日一户,轮流给僧人供斋,诚心诚意,乐此不疲,总是把最好的饭食供奉给僧 团。僧人们把在家众看成是自己的衣食父母,把为在家众排忧解难,扶危济困, 使其精神怡悦看作是自己的义务和责任,他们为每一家的婚丧嫁娶、生日庆典、 店铺开张等,尽心尽意作法事,进行法布施,更确切地说,是僧团承担起了全社 会的思想教育工作。僧俗之间的密切关系反映在称谓上则是大量敬语的运用。这 些敬语大致可分为僧人对僧人、出家人对在家人、在家人对出家人等几类。 僧人和僧人之间,除了上述所说的Nayaka,Mahanayaka,Lokuhamuduruwo等表 示尊敬的称呼外,对受具足戒十年以上的比丘经常用尊称Istaweera(意为尊 者)。常和法名一起使用,例如:DhammajotiIstaweera,RewathaIstaweera;或 与另一尊称Vahanse一起使用,例如:Istaweerayanvahanse(尊敬的上人)。 出家人对在家人出于敬重,常称之为妈妈、长者、兄弟、姐妹等,如对年纪 稍长的男居士称为Unnehe或Lokuunnehe(意译为大德、长者),对年纪稍长的女 居士称为Upasakamma(施主妈妈)。把在家众称为长者、妈妈、兄弟等是僧人对在 家人表示亲近与尊重时使用的,在家人却不能用这样的称呼来称呼出家人,因为 从理念上说出家无家。 在家人对出家人所使用的敬语更为复杂,除上述的尊称外,还有 Hamuduruwane:这是通过“法师”一词的词尾变形生成的“法师”的敬语形式。 Vahanse:这是使用最普遍的敬语形式,可以和其他称呼一起使用,意为尊 敬的。 Obavahanse:Oba是“你”的敬语式,这一称呼相当于英语的YourHonor。 Tamunnanse也是YourHonor,这两个称谓形式用于对僧人说“您”时使用。 Suwameenvahanse:此词是上流社会人士对僧人的尊称,可译为“最尊敬 的”。因为此词太正规,所以不是社会上的流通敬语。 Sadu:此词是年轻人中流行的对僧人的敬语。 敬语形式的多样性,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反映了僧俗之间水乳交融 的密切关系,也反映了佛化社会僧伽所处的特殊地位。 (本篇文章的撰写得到T.Assaji法师的帮助,在此谨表谢忱。) 法音1999年第8期(总第180期)第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