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如何以教育达致人类永续世界和谐

教育,净空法师

学者教授与净空老教授对话—如何以教育达致人类永续世界和谐

  净空老法师讲述 2007/7/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锺居士:尊敬的师父上人,尊敬的张教授,尊敬的各位大德、同学、朋友们,大家好。今天非常荣幸能请我们尊敬的师父上人,上净下空老教授,来跟我们座谈和开示。今天我们所探讨的主题是“如何以教育来实现人类的永续和世界的和谐”。首先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师父上人。

  我们的师父一生致力于佛陀的教育,到今天已经是整整教学四十九年了;一生为佛教正名,提倡佛教是佛陀的教育;一生专弘净土法门,大力的弘扬《佛说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到晚年,现在是每日都讲《华严经》。而且老人家虽然今年是八十一岁高龄,仍然非常关心世界的和平,和下一代的教育工作,提倡宗教和谐。在新加坡三年半的时间,团结九大宗教,成绩非常卓着。在家乡庐江办教学,以弟子规为主的传统文化教育,创立和谐示范镇,也收到很好的效果,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今天我们很荣幸,也很感恩,我们师父上人在百忙之中为我们来开示。

  参加我们这次座谈的,还有来自台湾的成功大学,张有恒教授。他是管理学院的教授,马上就要走马上任,做成功大学管理学院的院长,今天特地从台湾赶来,请示我们的师父上人。张教授他也是学佛多年,也是跟随我们师父上人学习。

  今天我想先请张教授来为我们提出他的一些问题,来请教老法师。

  张教授:恭敬的师父上人,弟子听师父上人讲经已经十几年了,深深觉得“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但是我们在大学里面教书,常常发现很多高级的知识分子,他们不相信因果轮回,不相信人生有来世的这样一个说法,我们在学校教书,应该怎么样来扭转这种看法?

  净空法师:这桩事情应该是很正常的,我们在没有遇到方东美先生之前,也是对所有的宗教都怀疑,而且都无法予以肯定,总是把它说成迷信,尤其是佛教。因为其他的宗教,有的时候还讲讲道、还讲讲经,唯有看到佛教只有为死人服务,没有为社会大众做一点好事情。一般讲,外国的宗教都是一尊神,唯一的真神,那佛教是什么都拜,所以给我们一个观念,佛教是多神教、是泛神教。多神跟泛神,在宗教里面就属于低级宗教,这尤其是让人家产生错误观念的。

  早年我跟方先生学哲学,他老人家给我讲一个哲学概论,分作几个单元,最后一个单元讲“佛经哲学”。我就很惊讶,我说佛教是迷信,怎么会跟哲学扯上关系?他告诉我,你不懂。那年我是二十六岁,我也是很固执的人,他告诉我,他说佛是大哲学家,佛是圣哲,佛经是全世界哲学里面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是被他这几句话把这观念总算转过来。转过来之后,就是听他讲的“佛经哲学概论”。那个时候是早年,方先生好像只有四十五岁左右的样子,很年轻,他告诉我:佛法里面,十分之二是高等哲学,其余十分之八是迷信。我们要学,学哲学,不要学迷信。我是这样入门的。他认为十分之二是什么?就是性宗跟法相(法相唯识),性相两宗,他说这两宗是哲学,特别是世界上任何哲学也不能相比。我们知道大概从我认识方先生不算太久,我想应该是五年的时间,方先生在台湾学校教书,全教佛学,全教的佛经。在台湾大学,他开的是“魏晋佛学”、“隋唐佛学”、“大乘佛学”,是很大的系列,讲了三个大系列;以后从台湾大学退休,辅仁大学请去,他在辅大博士班讲“华严哲学”。所以后半世,我看他应该至少有二十五年,他在学校教书全讲佛学,这使我们很震撼。非常可惜,他走的太早了,他走的那一年是一九七七年,那一年我第一次到香港来讲经。

  张教授:那是三十年前。

  净空法师:对,一九七七年。我来的时候,我还去看过他,他身体还很不错,我问他身体状况,他说感觉到在精神上有一点疲劳。我在香港四个月,四个月回去之后,他过世三天我回去,我参加他的告别式。所以那个时候应该他病已经很重了,不过他是非常乐观的人,对于生死看得很淡,晚年的时候,他的佛学整个转过来了,所以我想他如果能再多活五年,对于佛法在台湾的弘传会有很大的影响力,因为他真正进入状况。

  我自己接受他指导之后,没有多久我就认识章嘉大师,那是个佛学家,我就接受他老人家的指导,这是个专家。方先生接引,真正紮根是章嘉大师。章嘉大师第一本书叫我读的《释迦谱》、《释迦方志》。这两本书唐朝人写的,我们读了之后,章嘉大师告诉我,学佛,那你先要认识释迦牟尼佛,你对他不认识,你就会走入偏差。所以这个教学,我们在很多老和尚没听到过,这是很难得的一个缘分,让我们从传记里面认识释迦牟尼佛,那我们才了解他。了解之后,方先生讲的话就没错。

  以后我明白了,方先生说性、相两宗是高等哲学,方老师是在门外看到佛的大门,大门就这么漂亮,那十分之八是迷信,里面登堂入室他没有看到。但是到晚年看到了,晚年是完全了解。我跟他二十多年,也常常在一起谈到这些事情,那完全不相同。我们从世尊这一生当中,就事论事,现在人讲科学,讲科学,我们不讲别的,你看释迦牟尼佛他是王子,他应该是继承王位的,十九岁舍弃了王位的继承,舍弃了荣华富贵的生活,出去求学,真的是求学。他求学的目的是想能够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他父亲是反对他,他说这个问题不能解决,你要真能替我解决,我就不出去。真不能解决,这大问题,生老病死的问题,所以他就出去参学。学习可以说是我们能够理解到的,他是王子,那身分不一样,非常尊贵的身分,而且又聪明绝顶,当时印度所有宗教里面的大德,学术界里面的长者,统统亲近过。印度的学术跟中国确实不一样,在当时全世界那的确是登峰造极,为什么?他们修禅定,世出世法,就是宗教跟学术统统都修禅定,在禅定里面能够突破空间维次,就是我们一般人接触不到的六道轮回是他们发现的,这不是释迦牟尼佛讲的。

  张教授:禅定中看到。

  净空法师:对,不错,婆罗门教,这是最古老的宗教,它有一万多年历史,释迦牟尼佛到今天才不过二千五百年,那太长了。所以他们有能力到非想非非想处天,下面能够到阿鼻地狱,他统统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现量境界,不是理论推想的,不是听人传说的,各个人都有这个能力,都能看到。释迦牟尼佛有三个问题不能解决,这都明白了,那是六道轮回从哪里来的?没有人能答覆,学术、宗教都没有办法答覆。为什么会有六道轮回?六道轮回之外还有没有世界?没有人能答覆,所以他学了十二年,到三十岁,十九岁到三十岁他学十二年,就是印度学术界跟宗教界他统统都学遍了,这个问题不能解决,他到恒河旁边找一棵大树底下去入定,那个大树现在叫菩提树。他入定的时候,他把十二年所学的统统放下,这一放下就开悟。我从这个地方体会到佛教里面讲世间跟出世间,什么叫世间?什么叫出世间?世间跟出世间没有界限,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叫出世间,没有放下的都叫世间。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