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年轻的时候跟李老师学经教,我们这个班是经学班,学讲经的,二十几个人,老师对我们这二十几个人每个人态度不一样,有的同学很严格,有的同学,老师很客气,像对待客人一样。那时候我看到纳闷,老师对同学怎么会这样?被他看出来了,有一天他把我叫到房间里面,告诉我这个事情。他说真学的、真肯干的,可以打、可以骂的,打了骂了他还感恩的,这个要好好教,要认真教。那个不能教的,说他几句脸就红了,那你就晓得不能再讲,讲了结怨,那就随喜功德,让他来旁听,能听多少算多少是他的,种个善根而已。我们才明了! 所以老师教学生,看学生什么?看学生诚敬,我们讲尊师重道。对老师的诚敬就是对道业的尊重,有十分诚敬心,你教他九分,你还对不起他,他能接受十分,你只给他九分,对不起;如果他只有两分尊重的心,你教他三分,那就多余的,那一分他接受不了。这是古时候世出世间法老师教学的原则。所以绝对不要以为老师表面对他恭敬他就欢喜,不是的。恭敬就没有傲慢、没有嫉妒,他障就轻了,这个学生要帮助他。没有恭敬心,换句话说,他这三重障很严重,你教他没用处,他不能吸收、不能接受。并不是老师对学生有厚薄,不是的,老师完全看你能接受多少。下一个问题: 问:请问自性、佛性、法性、真性,意思是否相同? 答:是相同。 问:他底下说,缘生无性,缘起性空,当中的性是自性吗? 答:是自性。 问:如何理解自性、无性、性空? 答:这些名词佛说了很多,为什么说那么多?意思就是教你不要执著。说一个你会老是执著,多说几个,怎么说都行,都是一回事情,你只要懂得它的意思,不要执著名字相。正是马鸣菩萨在《起信论》上教我们,学习的人要掌握三个原则,听经或者是研究经教,听经不著言说相。经本、文字就是言语的符号,既然教我们不著言说相,就不要执著文字相,你执著文字相就错误,这是第一个。第二个不要执著名字相,就是名词术语,自性、无性、性空都是术语,你不要执著这个相,你才真正能懂得他的意思。第三个不能著心缘相,心缘是什么?我看到这个名词,想到这是什么意思。你想的那个意思不是佛说的意思,是你自己的意思,你自己在那里起分别执著。再告诉你,佛有没有意思?严格的讲,佛没有意思,佛要有意思佛是凡夫,凡夫才有意思,佛菩萨哪有意思!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那是佛的意思,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著。 我们之所以学为什么不能够契入境界,就是我们都离不开分别执著,那起心动念更不必说了,所以我们永远不解如来所说义。我们今天体会到佛经的意思全是自己的意思,听了佛经、看到佛经,自己的意思在反映,不是自性。要是自性,他就跟自性契入,那就明心见性了。怎样才能明心见性?现在我们总是知道一点眉目,六根在六尘境界里面,无论是世法、是佛法,都能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你听经,一听就开悟,一接触就开悟,就像惠能大师一样。他为什么一听、一接触,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没有起心动念。我们难处在什么?总要把这些名词、名相,它到底是什么意思,怎么解释的。你要问,佛菩萨也给你讲,讲的什么?讲的是你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佛没有意思。所以什么时候真的懂得佛没有意思,佛没有意思能生无量意思,我们肯定它一个意思,那好了,死定这个意思,不可能有第二个意思,没有人家那种圆融自在,字字句句无量义。 为什么又说它是无量义?很难得贤首大师给我们解释出来了,它本来就是出生无尽,他讲三种周遍,普周法界、出生无尽、含容空有,无论是色法或者是心法,现在讲是物质现象或者精神现象,都有这三种周遍。不论大小,大讲到宇宙,小讲到微尘,在我们身体上,大讲到全身,小讲到毛孔,无不是普周法界、出生无尽、含容空有,这三种周遍。佛说这么多名词,古大德也有解释,在某种场合当中,佛觉得用哪一种名词方便,这也能说得通。总而言之,佛菩萨教化众生,是希望你能够很快的契入,一接触你就通达明了,总是适合你自己的根性,这就叫应机说法。你有感,佛有应,说法也是应。下面一个问题: 问:带业往生,只带旧业,不带新业,请问新旧业的界限为何? 答:在净宗里面讲,旧业是过去所造的,新业是现在所造的。过去是几时?昨天所造的那是过去的,今天上午所造的是过去的,现在前一分钟造的是过去的,那都叫旧业,都能带走的。不带新业是什么?现在造作的。现在是什么?现前一念。所以往生的人,临命终时最后一念是阿弥陀佛,他前一个念头是贪瞋痴慢都没有关系,只要最后那一念是阿弥陀佛就行了。听到这个说法,多造一点恶业没关系,临命终时我只把握最后那一念就成功了。理上讲是如此,事上讲,恐怕到那个时候你自己把握不住,最后一念贪瞋痴冒出来,那你一生全毁掉了。所以平常就好像练兵一样,最后那一念是打仗,总要把它搞熟,熟透了,起心动念都是阿弥陀佛,那你就有把握了;还有其他的念头夹杂在里头,没有把握,这个道理要懂。所以这个新业、旧业是在现前,现前是新业,过去都是旧业,这个要知道的。我们要认真努力。下面他问: 问:初学佛,弟子未能立刻做到不造业,只能慢慢改,若再造新业,往生是否没有我的分? 答:真的,刚才我的话你听懂了,你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所以讲到最后是一念之间,必须要认真努力,不但是不造恶业,造善业也不要把它放在心上,你就不障碍。造的善业常常想到,不好,还是障碍。所以教你念念都念阿弥陀佛,无论善与恶统统把它换成阿弥陀佛,就对了。下面一个问题: 问:某些年轻人学佛,整天只想出世间之事,对生活点滴毫不在乎,读书、工作得过且过,与同学大众格格不入,故而烦恼更多,思绪愈乱,反而想放弃学佛,请老法师指导。 答:这个学佛是错误的。所以学佛,我们一般都是中下根性,不是上上根人,也不是下愚之人。上上根跟下愚反而容易,当中这一截很麻烦,上不上、下不下,所以诸佛菩萨对这些众生下的功夫、用的时间很多。上上根好教,像惠能大师,好教;下下根也好教,他没有妄念,教他念阿弥陀佛,他就老实念,念个二、三年他真往生了;就是中间这一截麻烦。中间这一截,最重要的是要用教理让他明了事实真相,所以教是对中下人讲的。我们为什么不老实、为什么放不下?就是不了解事实真相。为什么不能跟人相处?那就是你的分别执著太重。放下分别执著就好相处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