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答问:净空法师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五十(3)

问:第二个问题,他说怎样理解《弥陀经》里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答:这句话很重要,你真正想在这一生当中,要想 往生 西方 极乐世界 ,你就要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这三个条件具足,你就能


  问:第二个问题,他说怎样理解《弥陀经》里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答:这句话很重要,你真正想在这一生当中,要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就要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这三个条件具足,你就能往生。善根是什么?福德是什么?我们在讲《弥陀经》的时候讲得很清楚。善根是信解,福德是愿行,你真正要信。那我们今天有没有相信?念佛的人有没有相信?那个信心是若有若无,不能生效。为什么你信心不坚定、信心不清净?是因为你对於《弥陀经》不能够理解,对於我们现实环境也不能够理解,所以你的信心生不起来。

  由此可知,我们要想真正建立信心,先要求解,解行相应!真正把娑婆、把极乐两个世界都搞清楚、搞明白,你才愿意放下娑婆到极乐世界去,真正搞清楚了。就像现在移民一样,到外国去,对那个地方要搞清楚,确实比我们这里好,我们才愿意舍弃这个地方移民到那里,一个道理!没有搞清楚,信心从哪里建立?由此可知,教育太重要了,学习非常重要,天天都在学习,这是属於善根。所以善根是信解。

  福德是愿行,我真正有愿亲近弥陀。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上学,阿弥陀佛是个好老师,我们去亲近他,希望在他那个地方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个世界,我们要想达到这个目标非常困难,没有好老师,没有好的修学环境。所以移民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地方是个好的修学环境,又有好老师,是这么个道理,你真的有愿!行,就是一向专念,真的能够把万缘放下,一向专念,你决定得生。这就是善根福德。

  因缘是什么?因缘是外面的助缘,我有善根、有福德,就是我有信解,也有愿行。外面的缘,信解、愿行都要靠学习,你有好的老师教导你,你真正遇到的净宗的经典都是缘分。经典自己不懂,遇到古大德的这些注解、这些注疏,这都是外缘。如果有好的道场提供给你,有好的同学互相在一起切磋琢磨,这都是外缘,这是因缘,关系很大。如果虽然有信解、愿行,外面环境不好,你没有办法安心的学习,那也会产生障碍。

  所以这三个条件统统具足,诸位要晓得是很不容易的,希有难逢,三个条件在这一生当中能够具足,这太难了。这三个条件具足,没有一个不成就的,决定成就,道理就在此地。

  问:第三,佛门中有些事不怎么如理如法,随喜是否有功德?

  答:这个我们在讲《华严经》,也就是在最近不久所讲的,五扇提罗的故事,你就知道了。这个经里面是佛说的,五个比丘,真的是不怎么如理如法,欺骗信徒。可是信徒把他当作戒律清净的高僧来看待,一点都不怀疑,恭敬供养。所以这个信徒死了之后,生第五天,这个果报就很高。第五天是化乐天,再上去是他化自在天,果报非常殊胜。而这五个比丘死了之后,这是欺骗人,欺骗众生的,堕地狱;地狱受罪满了之后,经历饿鬼、畜生,他们要还债。到最后,从畜生道再回到人道,跟前面那个供养他们的女孩子又碰头了,这女孩子她是皇后,这五个比丘是替皇后抬轿子的轿夫。佛说的,这五个人就是当年的五个比丘,现在他们要还债,就是轿夫,替皇后抬轿子的五个人,这个我们在《华严经》上说过。所以供养得要真诚,以真诚心、恭敬心供养,不论他如法不如法,你有你的福报,福由心生!福是从恭敬当中求得的,自己修自己的,各人是各人的因果,这个要懂。

  尤其是我们要生平等心,看一切众生看他的佛性,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他迷惑了他才造业,造业一定要受报。所以从本性本善,从本来是佛,我们对一切众生生恭敬心、生供养心。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教给我们,「礼敬诸佛」,平等的,没有分别,要礼敬。供养也没有分别,「广修供养」。可是赞叹就有差别,「称赞如来」有差别。赞叹是只赞叹善,不赞叹恶,他有恶,不说、不批评。要学著不批评人家,不要把人家的恶放在心上,养成自己纯净纯善的心,才提升自己。如果常常想到这个人的过失,你把你自己的心都变坏了。我们常讲,你自己的好好的好良心,变成别人的垃圾桶,你说你是不是错了?我们的心要装一切众生的净、善,清净善良,他的不善我们不接受,我们不放在自己心上,我们就会变成一个纯净纯善的人,这样子就帮助自己提升。

  人生在世,第一个目标就是要提升自己。因为这个世间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这个世间没有一样你能带得走的,包括身体。带不走的是假的,不要重视,不重视它;带得走的是灵性,这个太重要了。我们一定要提升自己的灵性,要不断的让自己向上来提升。

  问:第四个问题,他说学习空闲时念《普门品》能开智慧吗?

  答:念《普门品》的人很多,你去问问是不是都开智慧了?佛告诉我们,智慧是从哪里开的?是从清净心开的。所以佛祖教导我们,学习只学习一门,为什么?一门,你心是静的,你心是定的,容易开智慧。学习很多门,你的心里面是杂乱的,杂乱就不容易开智慧。所以《三字经》上讲「教之道,贵以专」,「学之道」也是贵以专,只要专一。我们过去跟老师学习,我学教是跟李老师,李老师教导学生是一门,你要想学两门,他不教你。他直截了当告诉你,你没有能力学两门。真的,到什么时候可以学两门?开悟。开悟了,不但学两门,所有一切法门可以同时学,没有开悟不行。所以悟后起修,叫广学多闻。

  诸位要知道,四弘誓愿里面讲「法门无量誓愿学」,是开悟以后的。没有开悟,就好好的学断烦恼,「烦恼无尽誓愿断」。为什么?烦恼断了就开悟,开悟之后才能学法门。没有开悟,学一门,学一门也容易开悟,一门深入。古人讲的,一经通,一切经都通了,一个法门悟了,一切法门都悟了。所以《华严经》上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最殊胜、微妙的方法就是一,你守住一就通了。你同时搞两个,你就亏吃大了;你再搞三个、搞四个,那你自己造成了许许多多的障碍,你就不通。这个道理现在很少人能理解、能够接受。一开头就广学多闻,学很多东西,到最后一样都不通,亏就吃大了。所以老人还是有道理,古人讲的,「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老人,孔子是老人,释迦牟尼佛是老人,祖师大德是老人,听他们的话没错。

  问:下面一个问题,作为一个皈依的三宝弟子,死后这个身体是否随缘由家人按一般习俗处理?例如穿七件衣服、烧纸房子等等。应如何与家人沟通,依照佛教仪式进行?

  答:如果是真正皈依三宝,你就不要再想这些事情。你心里面连这个还没有放下,你还是六道众生,你还是怎么轮回就怎么轮回,你这个没放下!佛教给我们随缘而不攀缘,真正学佛的人一切随缘。人死了之后,真正学佛的人,死了之后你到极乐世界去。纵然修的不好,修的有一点功夫,你决定生天,你都不在人间,生天了。这个身体,他爱怎么办就怎么办,何必还挂心?还操这种心干什么?操这个心,你还离不了身体,那你就做个守尸鬼,你到鬼道去了。不可以留恋,不在乎这些,怎么处理都无所谓。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