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帝君戒淫宝训(3)

诗曰: 人家失一女,我家得一婢; 同是父母生,还将慎驱使。 ◎ 既令亲族含羞,尤使子孙蒙垢。 忠恕廉节,乃为人之本色;纲常尽道,照耀人寰,必邀天心洞鉴,后嗣克昌,吾人身负继往开来之责,必思有以荣宗耀祖,光

  诗曰:
  人家失一女,我家得一婢;
  同是父母生,还将慎驱使。

  ◎ 既令亲族含羞,尤使子孙蒙垢。
  忠恕廉节,乃为人之本色;纲常尽道,照耀人寰,必邀天心洞鉴,后嗣克昌,吾人身负继往开来之责,必思有以荣宗耀祖,光大门闾,庶无忝所生,须知纷华靡丽,诸色皆空,岂可贪片刻之欢娱,败他人之贞操,致令贻羞内外,遗臭千秋呢!

  ◎ 嗟嗟!总以心昏气浊,贤远佞亲;岂知天地难容,人神共愤。
  语云:「旋乾转坤底事功,自临深履薄处得力;青天白日的节义,向暗室屋漏中培来。」
  吾人生此五浊世界,不能免物欲色情之诱惑,憧幢营扰心易昏惰,必须时时猛省,刻刻提撕,且相与聚处,品流复杂,或善或不善,必当择其善者而改之,则愆尤自寡,谚云:「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游,如进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习俗移人也。吾人欲子弟趋于正轨,当剀切晓谕,使之亲贤人,远小人,便是家道兴隆的气象,知「理欲」不两立,自然不惑邪径;不欺于「暗室」,性天中具有条理,心理上自放光明,纵使邪缘相凑,必能以礼自持,不敢妄自菲薄,以自召堕落。非但邪色为然,凡一切不德之事,非份之想,能于此看得破,远之避之,自是天地间一等好人,虽贫贱以死,光荣多矣。若与恶少狎妮,必受其累,念头一错,何所不为,及至大错铸成,无论千古唾骂,往往奇祸随之,吾愿世人以此为戒。

  ◎ 或妻女酬偿,或子孙受报。
  孝莫辞劳,转眼便为人父母;善无望报,回头但看尔儿孙。
  朱子曰:「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方希古曰:「教子孙学吃亏,学谦逊恭让,定是昌盛根基;教子孙学刻薄,学讨便宜,便是灾殃先兆。」
  华严经云:「邪淫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妻不贞良。二者、不得如意眷属。」
  吕祖三世因果问答云:「奸淫者,得子孙奸佚报。」
  陈夷希心相篇曰:「迷花恋酒,阃中妻妾参商,利己损人,膝下儿孙悖逆。」有诗为证
  诗曰:
  劝君莫借风流债,借得来时还得快;
  室中自有代还人,汝欲赖时她不赖。
  其二:
  淫人妻女笑呵呵,妻女人淫意若何?
  不欲人淫妻女报,急将淫念立消磨。

  ◎ 绝嗣之坟墓,无非好色狂徒;妓女之祖宗,尽是贪花浪子。
  狂蜂浪蝶,到处惹草拈花;雨意云情,弄得精枯髓竭,有因贪片刻之欢娱,染百年不治之废疾者。有传染于妻子,而致玉殒香消者。有服药断丧真元,不能孕育,而绝其宗祧者。
  许多大家闺秀,阀阅名媛,或沦落为茶楼女侍,或坠入烟花队里,以俗眼观之,皆不胜惋惜,考其家世,则其祖或父,必皆为平素纵欲好色者。天律云「近则报在自己,远则报在儿孙。」由此观之,因果信然无差,而此辈亦令人可怜亦复可哀也。
  赵石楼诗云:
  色胆迷天顷刻中,残灯暗室两心同,
  雨云入梦终成幻,神鬼当空不放松;
  世德百年从此斩,灵光一点自今蒙,
  前程有志须回首,莫向情关问路通。

  ◎ 当富则玉楼削籍,应贵则金榜除名。
  司马温公曰:「心好命又好,发达荣华早;命好心不好,前程恐难保;心好命不好,一生也温饱;心命都不好,穷苦直到老。」
  命应当富贵者,美事忽然至,无意而得,头头凑合,非其才智之巧也,命也。命应贫贱者,好事将成忽败,纵得必失,局局乖违,其非才智之拙也,亦命也。
  如此,则吾人一切生死荣辱得失,皆为天数注定,试问定其数者是谁?何其厚薄悬殊呢!
  穷达虽由天定,造化本自无私,所谓天者,指其先天也。世上诸含识,各因其前世之修积,而今生自食其果,盖前修有异,故禀赋不同,先哲有言:「欲无后悔先修己,各有来因莫羡人。」
  袁了凡问云谷禅师曰:「然则数可移乎?」曰:「可,凡人之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书所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确为明训。」
  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陈希夷心相篇云:「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发,现行而祸福可知。」  
  由此观之,转移造化,只在人心,处富贵者,不可自夸其能,而任意胡为,须知前生积累之难,要知倾覆之易,处贫贱者不可徒增怨恨,须知各有来因,如敬骥修为,积德可以格天,其报最速自勉励。盖世间凡属于不德者,皆足以失富贵,而于淫报最速;凡属于德者,皆足以得富贵,而亦于淫报最速。人若遇到邪缘,是我造福之大好机会,一富一贵,一予一夺,即在行为顷刻之间,淫与不淫之所系,愿世人移好色之心以好德,则福寿无疆矣。
  富豪之家所当知者,万能的是金钱,万恶的也是金钱,用之于正,是自造福基,用之于邪,是自作孽障。若能于钱财上宽一分待人,严一分律己,减一分享用,加一分济人,事事留心,久久习惯,虽不见福,祸自消矣。如一味刻薄以为得计,一遇飞灾,荡产倾家,所入不偿所失,悔之晚矣。
  权责之士,居得为之位,正是风顺而呼,凡事皆可事半功倍,然而举措之间,念头起处,是为天下国家求济世安民呢?抑为身家妻子,水位高多金呢?世之治乱,民之死生,国之安危,只在这两个念头定了。为官肯着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居上能吃苦一点,民沾万点之恩。须知眼前百姓即儿孙,莫谓百姓可欺,且留下儿孙地步。堂上一官称父母,漫道一官好做,还尽些父母恩情。权位本无常,时移即势易,故盛时宜作衰时想,上场应念下场时。刑罚当宽处则宽,草木亦上苍生命;财用可省时便省,丝毫皆下民脂膏。贫贱人,栉风冰雨,万苦千辛,自家血汗,自家消受,天之鉴察犹恕。富贵人,衣税食租,担爵受禄,天之督责更严。
  庙堂之上,以养正气为先;海宇之内,以养元气为本。为官者若能明德亲民,以道义为根,则正气培矣。必使民物各得其所安,则元气固矣,此治国平天下之要务也。
  先哲有云:「富贵家不肯从宽,必遭横祸;聪明人不肯学厚,必夭天年。盈虚消长,察往知来,有理可信。」
  佛典中说:「浊世中人有三种财宝:一、在世抢得去,而弃世带不去者,金银珠宝是也。二、在世抢不去,而弃世带不去者,智慧才能是也。三、在世抢不去,而弃世亦带得去者,积德是也。」现世人到死亡之日,带业往生,来世各本其过去生中之行为,德厚者得生乐土,德薄者入苦趣。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