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净旻法师的主持下,隐秀庵的建筑恢复了唐宋佛教建筑的艺术风格。重建后的隐秀庵,耸立在树木繁茂、环境优雅的普陀山白华山西麓,设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大悲楼等建筑,精致而素朴,被人们誉为普陀山的精品寺院。净旻法师以隐秀庵的成功建设为起点,担负起了全山的统一规划工作。 面向未来 今天的佛教,似乎更多的是愚夫的佛教,还远非士大夫的佛教。人们普遍不关心佛教的义理,而只限于烧香礼拜。现代的中国佛学普遍表现为明清佛教的样态,而明显的特征便是教义无创见,多表现为三教合一,可谓义学不幸。于是,佛教成为民众性的佛教。表现在今天,就是多数人不关心义理,而热衷于形式。 关于这个问题,净旻法师谈到,未来的世纪是高科技、高文化占主导的,如果佛教界不在教育和文化上着手,势必会走向衰落。对佛教的高瞻远瞩也具体化在净旻法师的工作上。身为隐秀讲院的监院,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的副所长,净旻法师把工作做得有声有色。集研究、编辑、教学、弘法于一体,从事以天台宗、净土宗、普陀山及观音信仰为主的教理、文史研究。而净旻法师本身亦是天台宗的专家,深有学修体会。目标就是培养佛教人才,办好佛教教育。 “何去何从,全在乎信与不信之间。”既然信仰,既然坚定,便定要做到“师表人天”,这是太虚大师对出家人的期许,也是净旻法师的宏愿:“凡我缁门同胞,俱以争做师表人天之出家人为最高职志!” 坐在我们面前的净旻法师,自信的神采令人钦敬,智慧的话语更发人深思。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