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觉悟(2)

如何美化生命,庄严生命? 首先需要了解生命,它不过是无明制造的产物,对这具五蕴和合的生命体来说,最本质的就是人心和人性,并显现为善和不善两方面。每个生命内在都具备与佛无二无别的潜质,只须将内在潜质开发

如何美化生命,庄严生命?

首先需要了解生命,它不过是无明制造的产物,对这具五蕴和合的生命体来说,最本质的就是人心和人性,并显现为善和不善两方面。每个生命内在都具备与佛无二无别的潜质,只须将内在潜质开发出来,就能证佛所证。佛法说众生平等,不是现象上的平等,而在于每个人都具备成佛的佛性,这也是佛教有别于其它宗教的特征之一,可以通过修行而成为自己所信仰的对象。

其次还要了解什么是生命中的美和不美。这种美,也就是佛法所说的善,反之则不善。那么,佛教对善和不善又是如何定义的呢?能为我们带来快乐结果和未来利益的行为就是善,带来痛苦结果和未来损害的就是不善。当我们生起善念时,内心会充满喜悦,并给自他双方带去和谐与温暖。反之,当我们生起恶念时,就会触动内心的不良反应,使身心受到折磨感受痛苦。

人生痛苦是多方面的,如色身的生老病死,及无明、欲望制造的烦恼。此外还有社会环境带来的痛苦,如怨憎会、求不得,爱别离。有自然环境带来的痛苦,如天灾人祸,酷署严寒。从表面看,这些痛苦似乎是外来的,是加载于身心的客观存在,事实上,所有痛苦都源于我们的内心,都取决于我们看待问题的方式。是既非风动,也非幡动,只是仁者心动的真实写照。

佛教所说的轮回,也是生命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不同形态,如饿鬼是代表渴求的心理,当这种渴求被无限放大后,就会是饿鬼的生命状态。阿修罗是代表好斗的心理,这种好斗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呈现出阿修罗的生命形态。动物是代表愚痴的心理,除生存本能以外,没有更多思考。所以说,轮回不在别处,正是每种心理发展成熟的不同生命形态,和来自你的生活方式和心灵善恶能量的积累。

四、引导心的觉悟

因为无明,我们会把很多不是我的东西当做是“我”。人为什么会怕死?就是因为把身体看成是我,自然就会害怕“我”随着这个身体消失,如果了知色身只是这期生命延续中的一朵浪花,就不会对死亡产生恐惧,而是淡然接受。还有我们最在意的就是以“我”为基础所建立的家庭、财富、事业、荣誉等等,之所以在意,都是因为前面被冠以“我”的标签,有了这个设定,想当然地“我”的家庭要比别人优越,“我”的财富要比别人庞大,“我”的事业要比别人出色,“我”的荣誉要赢得众人的肯定。於是就出现攀比,产生竞争,因为这种自我的重要感和优越感,又会带来自我的主宰欲,总想超越别人。

其实冷静观察就会发现,都是在无明驱使下产生的需求,进而对需求产生依赖,而依赖又是痛苦之因,拥有并习惯之后再失去,新一轮的痛苦又随之产生,周而复始,无有了期。当生命结束时,外在一切都将成为回忆,给未来生命带去什么影响,才是我们应该引起重视的。

任何追求,都有得到和得不到两种可能,从个人到社会的一切变故,只要我们能正确面对,就不会因此带来无法承受的痛苦,因为世间是“无常”的,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无常”是本来如此的现实,只是我们习惯将“无常”误以为“常”,才会因为这种“常”出现变化而感到不幸,这种不幸在很大程度上是因错解而造成,并非外界因素。

佛教的一切修行,都是为了将生命潜在的高尚品质开发出来,关注己心,而非以客观世界作为认识和改善的对象,成就如佛陀般的智慧和慈悲,无限的智慧,令我们究竟解脱烦恼;无限的慈悲,令我们关爱并帮助一切众生。善用其心谨言慎行的同时,应着重培养内心的智慧观照,“以己为舟,以法为舟”,当生命不再有任何瑕疵,我们也能成就像佛陀那样至纯至真至善至美的人。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