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仪先生讲伦理(7)

继母道(王会三讲) 当母亲的对于子女,一养一教,本不容易。要是为子女的,母亲早去世,父亲再继娶一位来,这就是继母。当继母更是不容易,本来在家是当姑娘的本分,出阁后,就给人当母亲,在名分上,还不能推辞。

继母道(王会三讲)

  当母亲的对于子女,一养一教,本不容易。要是为子女的,母亲早去世,父亲再继娶一位来,这就是继母。当继母更是不容易,本来在家是当姑娘的本分,出阁后,就给人当母亲,在名分上,还不能推辞。并且对前房子女,还得格外尽心,稍一差点,旁观的便说闲话,你看无论哪家,若娶个继母来,全家老幼男女,以及三亲六故,没有不注意的。对于前房子女的吃啦,穿啦,往往背着他继母问到孩子,你继母娘待你怎样啊?不受屈吗?到了自己生了子女,更有了比较,看看待遇上有分别没有,这是一般普通人的心理。在当继母的,对前房子女,固然有心偏的,然不可一概而论,只要当继母的抱道而行就对了。往往当继母的,有好名的心,在表面上要面子,这就错了。盖伦常大道,重在实行,根本在用良心作事。本分是继母,既然称为继母,当继续前母之志,完成教养子女之事。当继母,总比前房来得晚。两人前后同是一个丈夫,实有姊妹之义,缘分非同小可。不幸她中年故去,因为有这个空缺,我才来此填补。现在我的丈夫,早是人家的丈夫,所有家业,早是人家的家业,我来是享受人家的现成福。知道这个,我们对她遗留的子女,应当继续教养,完成她在世的志向,一点也无二意。对于教导抚养,要处处尽道,这才是当继母的真道呢。倘待遇前房子女有差错,良心上哪能过得去。若再有打骂虐待行为,他亲母在九泉之下,多么心疼哪!况对自己的阴骘上,有绝大关系。想到这里,第一要拿出良心待遇子女,这是本分应尽的责任。偏了是自己的罪过,要与自己亲生子女,一样看待,并教导他知道手足之情,兄友弟恭,使儿女心理上无有隔阂。在衣食财物方面,挨着次序,应有尽有。更不要客气,总要无分别心。若是有心顾表面,内中就有假了。可是该管的也得管,该教的也得教。不过教之得以道,希望他长大成人,品行端正,并有自立的能力。能立身行道,扬名显亲,超拔他先母的灵魂。他母亲在冥府中,也很感激你的。如此方显出当继母的恩德广大,教子有方,还能助夫成家,多么光荣呢!大人无分别心,前房子女,与自己的子女,自然互相亲爱,忘了是同父异母。等到儿子娶了媳妇,待遇上视如同母一样。只要我的心真,儿女断乎不能假,将来必能尽孝道,孝敬你就是孝敬他前母,这才是当体成真,功成名就。到老年子孝孙贤,享受子女的奉养,快乐无穷,福寿无边呢。

孀妇道

  『孀妇是有两层责任的。男子中途丢下父母而死,也是有亏孝道。孀妇要替夫尽孝,才算合道,所以说孀妇有两层责任,岂可自恃而欺人呢!』

  丈夫在世,是给老人当儿媳,能尽媳妇道便是孝。今丈夫去世,是担负两层责任,又得当儿媳,又得当儿子。在老人方面,老年丧子,是大不幸。在儿子方面,对老人未能养老送终,孝道未尽圆满,就早早地死去了。此时当孀妇的应替丈夫尽孝,比丈夫在日还要尽心,早上晚上,在旁侍奉老人,如儿子一样,这是替丈夫尽孝。能够全夫妻之义,这才称起孝义双全呢。这才找着自己本分,才能尽道。

  玉者,白也。洁者,纯也。心性如白玉,白圭无玷,美玉无瑕,消除一切黑暗,性中大放光明,立志不争不贪。在物质方面,全不叫他累住,一心尽道,尽孝尽悌,更要尽慈,教子成名,继续丈夫的志向,扬名显亲,超拔故去的夫君。人死德不灭,精神永远长在。要能行真道,便能成真人,伦常道尽,功圆果满,节孝德行,万古流芳。这就是孀妇的道,可为千秋节义的模范。(编者注:王凤仪先生说:『凡意志坚贞,不愿改嫁者,可以守。愿代亡夫完成孝道或慈道,不愿再嫁者,可以守。如果只是拘泥于礼教而勉强守者,可改嫁。』)

  姑嫂道

  嫂子与小姑,是名分上的关系。起初本素不相识,由名分关系,作情义上的结合。嫂子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当姑娘来的。到了婆家,才当了嫂子。现在在家当小姑,不久出了阁,又给小姑当了嫂子,好像是个因果循?环一样。在当小姑的,若明白道,在嫂子初进门来,见嫂子孝敬父母,恭敬兄长,友爱弟弟妹妹,如同亲人一样,何等令人钦佩。但家中事务,嫂子全不熟悉,应从旁面告诉她,引导她,帮助她,使她不至作错了。唐诗上说:『三日下厨房,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这就是嫂子入门,初求小姑的情态。小姑于此时,应有补助之精神,尤其在父母面前,常常提嫂子好处。嫂子偶有过错,替嫂子用好话解说。如此嫂子心中能不感激吗?在嫂子方面,要尽孝道,总得找着婆母的心。婆母心爱的是小姑,对小姑衣食方面,要格外留心。一方面顺婆母的心,一方面助丈夫尽悌道。遇着小姑有应用之物品,或梳妆等物,嫂子早早尽心,在丈夫面前,多方提议,为之买办。这是助夫行悌道,能使小姑欢喜,婆母顺心。想想小姑在家能有几年,为何拿着河水不洗船呢?这样嫂子处处尽道,小姑处处感恩,姑嫂双方之道尽矣。对于已出阁的大姑,年下节下,不等婆母开口,首先张罗。或送礼物,或去看看。对于外甥男、外甥女,要招待周到。如是老人欢天喜地,姐妹满口夸奖,家庭和乐,日子自然兴旺。要是小姑不明白道,对于初来的嫂子,在父母面前说长道短,两头传闲话,往母亲耳中送毒话,母亲爱听爱信,这叫自己吃毒药丸,存在心里,时时不舒服,种上恶因了。遇着事一不随心,指东说西,净挑毛病,发泄心中的怒?气。闹得日子久了,媳妇忍耐不住,不免分辩几句,因此婆媳失和,媳妇从此受气,婆母心中也难受。你想这样是谁?种的恶因,不是小姑吗?媳妇受了气,必定告诉男人。丈夫仔细一考查,不免也生气,又转成母子不和了。如是母亲便说儿子不孝,娶了媳妇忘了娘,还要告诉他父亲,管教他儿子。父亲一生气,管教儿子,儿子若是不服,又闹成父子不和,一家人全都不合,家道哪能好呢?如此显得儿子媳妇都不孝顺,又连带的父母也不慈爱,这个病根就是从当小姑不明白道得来,姑嫂道关系多大呀!再说当嫂子也得会当。若嫂子不明白道,倚着丈夫的势力,慢待小姑,对于小姑吃穿使用,处处打算盘,好像过日子俭省,其实是待小姑刻薄。小姑心里不如意,在母亲面前,诉冤流泪,惹得母亲不欢喜,心中生气。这是多么不孝呢!结果姑嫂不和,婆媳必不睦,父子也离心离德。这是嫂子不明白道,落个不孝不悌之名,罪莫大焉。所以小姑嫂子必得都要学道,要知现在的小姑,就是将来的嫂子,因果循?环,自然的道理,结冤结缘,很有关系。为何不种下好因,将来得好结果呢?对于侄男侄女,更要处处尽心,不但嫂子感激,老人本来爱孙子,一见这样,心中更加欢喜。一家男女老幼,和和乐乐,显出小姑敬嫂,嫂爱小姑,全家和睦,真是姑娘提满家的贵星,媳妇托满家的喜星呢!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