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三界 孟子曰:『事亲有道,事亲弗悦,不顺乎亲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看来明善乃是孝子大本源,故《大学》言修身,必根本于明明德,明明德而归宿止于至善。乃今之孝者,是谓能养,可慨也夫! 父母之道 夫妇为人伦之始,到了生男育女,又给儿女当父母。所以进一步讲,就是父母之道。古人云:『为人父,止于慈。』母亲称为慈母,父母之道,就是一个慈字。慈是本乎天性之仁德。性发为情,道一落到情上,往往有偏的地方。语云:『养不教,父之过。』必须教之以道,把儿子领导在道上,教与管不同。管是使禀性制服他,教是用天性领导他。教是率性合道,夸奖他的长处,纠正他的短处。管是任着自己的性子,找人的错处,拂逆他的性子,所以往往越管越管不好。因为用脾气管儿女,不但管不好,反把儿女的脾气激动起来,碰起性来,甚至父子成仇,都是当父母不明白道的缘故。所以教子要有义方,先得以身作则,自己先要性存天理,心存道理。根本教育,在未生儿女以前,先种下善因。种什么因,结什么果。父母的性常存天理,儿女就是天理所生。父母的性质和平,生下子女来,性质一定和平。父母的心常存道理,儿女就是道理所生,因父母的遗传性,关系重大。这就是说的根本教。若说到胎教,更得平日涵养天性,视听言动,处处要合道。儿在胎中,得到天性的正气,所生的儿女,性子一定纯正。现在人多不明白道,儿子未到成年,父母便为之早婚,妨害身体的发育,所生的子女,往往不长命,或衰弱多病,害及血统,害及民族,为父母的,不得辞其咎。这就是不真慈,就不合道。更有一般人,倚仗自己财产丰富,溺爱子女,任意浪费金钱,习染上不正当的嗜好,造成种种罪业。或因酒色过度,败德丧命;或任其浪荡逍遥,不能勤劳工作,养成游民;或溺爱过甚,把自己累死也不肯指使儿女去做。一面是不放心,一面是溺爱不明,总不想一旦身死,撇下儿女,一切事都不懂,成了一个废人,一无所能,不能守祖业,成为流氓,且害及社会。儿子在少年不令学道,壮年便不能行道,老年又哪能成道呢?这就叫爱子如杀子,大大的不慈了。当父母的道在乎慈,可是慈总不可离了道。第一幼年不使失学,无论家财有万贯,总得教子有一艺之长,能自谋生活,不依赖人,使他一生能以自立,有祖业能守住。纵然无祖业,也能自谋生活。人人能如此,不但能自立,一定能立国呢。 教养子女之方 道是行的,不是讲的,换句话说,道是人走的。当父母的,是从幼年儿女道走过来的。到中年有了儿女,就得行父母道。父母之道不外教与养,教养兼全才是道。在未生子女以前,看你种的什么因,生出儿女来那是结的果。欲产生良好子女,全在自己种因上求。在夫妇二人,好比是个开招商店的,你开的是大旅馆,挂大招牌,安寓仕宦长官,所招来的全是作官为宦的。若是开大店挂招牌是安寓客商,所招来的全是买卖客商,提包大氅。若是开寻常店,所招来的,全是推车担担的。你若开小店,所招来的是乞丐穷人,东跑西颠的苦力人。这些穷苦人,断然上不了大旅馆里去。可是那些高官贵客,也绝不能来小店里住。道是自然之理,人的生育子女,也是这样。你若存天下为公的心,断不能生自私自利的子女。你要存贤孝的心,也不能生忤逆不孝的子女。甚至儿女听说不听说,守本分不守本分,孝顺不孝顺,全在自己种因如何,生出子女是结的果,你还问谁?呢?儿在胎中时,当实行胎教,尤其为母亲的,坐必正,行必稳,心平气和,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恶言,心存正念善意,生出子女,必然贤孝。这是说的先天教育。至于后天教育,更须明白,尤其小儿在食乳时期,更有关系。乳汁?是大人的气血,大人气质清,化合的乳汁?必清,小儿吃了,不但体格能发育,心性中必然清明。假使大人常着急上火,动禀性,怀着恨、怨、恼、怒?、烦的五毒气化合的乳汁?,也是毒乳,小孩吃了,长禀性,还生疾病,危害身心性命,关系最大。再者,大人若是不明白道,在抱着小孩吃奶时,生气上火,擦眼抹泪,或恨天骂地,小孩一面吃奶,一面眼看,这叫给小孩种恶因,种毒因,不可不知。还有禀性不好的人,抱着孩子和他人打架,指东骂西,比鸡骂狗,打小孩的屁股,羞辱别人的脸面,表面上是打骂孩子,其实就是打翁骂婆,也许辱骂妯娌,是不是给小孩种下毒因呢?不但给小孩种毒因,还给小孩加罪,这是何等的愚痴呢!还有一节,小孩才会说话,教导着他骂人,又教导他打人,拿人家的东西,不制止他学懒学坏,学着不吃亏。当父母的认为是孩子聪明,还很欢喜。要是从小给孩子种下这种因,将来哪有好结果,一定横行无礼,逆伦犯法。这不是送孩子下地狱吗?若父母明白教养子女之道,实行教养子女,这是根本教育,关系非常重大。现在为什么大道失传,就是因为缺乏根本教育。盖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民众教育,都是成年人的教育,是后来的教育。父母之教,乃是教育的根本。先入者为主,根本培养好了,枝叶自然随着好,这是教养兼施之道。当父母的应负的责任,教养二字,是离不开的。但教养要合道,那就是义方教子。为父母者,不可不知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