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幸福在一念之间(第一集)

幸福在一念之间,蔡礼旭

 
蔡礼旭老师主讲  2010/11/21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教育界的前辈,学长们、同仁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大家共聚一堂,我们可以体会到,“有缘千里来相会”,可能坐在大家身边的学长们,跟我们所住的地方,可能都有千里之远,这一次我们来自中国大陆,来自文莱、菲律宾、新加坡,有没有泰国?有,这么多东南亚的国家,还有台湾,还有我们马来西亚本地的华人,大家共聚一堂,为了共同的目标,什么目标呢?给我们下一代创造幸福的人生。由于这个信念,我们才会聚在一堂。

    所以人与人之间的缘分,都没有偶然的。有没有哪一个朋友,你是被强迫进来的,现在还搞不清楚状况的,有没有?应该都没有,大家都是一份对教育的使命,大家共聚一堂,一起来探讨、来深入我们老祖宗五千年的智慧,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

    而今天一开始跟大家交流到的题目,“幸福在一念之间”。“幸福”这两个字,其实我们都非常熟悉,但每一个人对幸福的看法、认知、追求,可能不尽相同。诸位朋友们,您幸福吗?你是说这一生幸福呢,还是现在很幸福呢?所以你看,这个问题一深入,所以每个问题的思考,有深度,也有广度。台湾有一阵子有一个电视节目,有一个人姓胡,叫“姓胡吗”,人家问他,你姓胡吗?他说,很美满。

    所以,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这是人生的目标。而当我们看到“幸福”两个字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到,怎么给父母幸福?怎么给下一代幸福?怎么给我们的学生人生幸福?怎么给我们身边所有有缘的人,因为遇到我们,而带给他人生的幸福?我们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假如我们这一生自始至终只想一个问题,就是只想到自己的幸福,那我相信他铁定不幸福。为什么?因为幸福不会降临到一个这么自私的人的生命当中。他一自私,只想自己,不顺自己意,不高兴就来了,脾气就来了,他怎么可能会幸福呢?他只想自己,心量愈来愈小,小鼻子又小眼睛,他的世界就愈来愈窄,他怎么会宽广呢?

    所以我们从一个题目当中,也在观察自己的心量,观察自己的心态。假如我们今天一起来探讨一个主题,或者我们今天打开我们老祖宗的经典,每一个人所得的收获不同。关键,不在这一本经书,关键在我们学习者的心态。所以态度决定成就,决定成功,而不是成功以后,再来改变我们的态度。

    比方说做事业的人,脾气很大,“我成功以后,我一定把这个脾气改掉。”问题来了,他脾气不改,他能不能成功?那一发脾气,怒是猛虎,谁喜欢跟老虎在一起呀。他脾气不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常发脾气的人,怎么会有人和?怎么凝聚众人的力量?人家一看到他,他才一坐下,人家就站起来,“对不起,我想上厕所。”那这样的人,怎么说他可能会成功以后,然后进一步还改态度,这个思维本身就已经不符合道理了。其实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有他的道理,是遵循着真理,还是都遵循着他自己的道理、自己的看法,那走出来的人生就很不相同。

    好,所以学习很重要的,“学贵立志”,我立定远大的志向,这个时候学习老祖宗的经典,就会非常的有动力,非常的用心。为什么?因为我要为了我所有的孩子、为了下一代、为了文化的承传而学,所以心量愈大,收获愈大。假如我们今天学是因为,我刚好这个礼拜六没事干,来这里看看热闹,那同样一个因缘,每一个人所得的收获就不同。

    我们现在都想迈向幸福,我们从整个大时代来看,我们这一代的人类,都想追求幸福,但是结果呢?有没有愈来愈幸福?这个是值得我们去看。比方,人跟人和谐了,就是不断的往幸福在走。可是现在问题来了,夫妻离婚率愈来愈高了,幸不幸福?您曾经听过哪一个人说,“我离过五次婚,好快乐啊”,有没有?那一定是人生的煎熬跟痛苦。可是,这样的情况是愈来愈多,很多大都市的离婚率直逼五成,有的地方还超过五成。

    其实现在人很努力,大家有没有感觉?现在人的忙碌状况,是这五千年的华人当中最忙的人,真的。最忙、最努力,得的结果应该是什么?最幸福,是吧?不过又有一句话讲,努力有结果,但不一定会有好结果。为什么?方向踏错了,愈努力离目标愈远。所以踏出脚步的大小,现在不是最重要的,还有一个比脚步更重要的是什么?是方向。我们人生努力的方向,是真正跟幸福是相一致的,这样愈努力才会离目标愈近。所以我们首先得静下来,观察我的目标对不对。

    我们现在在这个大时代当中,能不能冷静得下来?人不冷静,手忙脚乱,这脚步不可能会踏对。但是现在人的生活情境的写照,就是忙忙忙,快快快。从眼睛一张开,快穿衣服,快喝牛奶,快穿鞋,快赶公交车,快吃饭,快睡觉,这一天就是这样过了。甚至于像我们现在步入中年,有时候突然睁开眼睛一想,哇,我都四十岁了,这么快。都被自己吓一跳。岁月如梭,年龄愈大,感觉愈深刻。

    所以有一个做生意的人,他是卖橘子的,这是在古代的一个故事。刚好他要到一个县城去做生意,可是他没有去过这个县城,第一次,他只知道往这个方向走没问题,但不知道能不能赶到城门关前,进去做生意,他边走就有这个担心。突然看到迎面而来一个老者,他从县城出来,应该是当地人,他很高兴,问他:老先生,请问我这样走,能不能在傍晚县城门关以前进城去?这个老先生说:你问对人了,我就是当地人。接着看着这个年轻人,从头看到脚,从脚又看到头,对他讲:年轻人,你慢慢走就赶得上了。老人点点头,再见,就过去了。

    这个年轻人听完,边走边皱着眉头想:我快快走都怕来不及了,还叫我慢慢走。所以,他就愈走愈快,愈走愈快。突然,因为走太快了,因为他是卖橘子的,他扛着一个扁担,晃啊晃啊,走太快了,橘子翻了。在那边东捡西捡,捡好了继续赶路,眼看就看到那个县城门了,差不多还有几百公尺的距离,门关起来了。

    所以年轻人思考,只是以他自己的经验,而老人呢?是以他一生,甚至是什么,是站在他的角度,看着他的情况,给他的建议。而我们的人生就好像这个年轻人,要到县城去,而老人就好像五千年的智慧、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就好像孔孟的智慧,都记载在经典当中,指导我们的人生。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