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无」:信、愿;「阿弥陀佛」:行 善导祖师为了纠正当时对《观经》下品往生「别时意」这种错解,就来作了著名的「六字释」。他说:观经当中,十声称名,「十声称佛,即有十愿、十行具足」。他底下作了一个问答: 「云何具足」:为什么说具足愿行呢?善导祖师下面的回答,可以讲很巧妙,他不是站在能够称名的众生这一边来说明,因为如果站在众生这一边的话,可以说谈不上有什么行。而是就「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以这个人所称念的这句名号本身来说明:六个字当中就具足了愿和行。所以,下面善导祖师就说: 「言南无者」:不是说「下品念佛唯愿无行」吗?善导和尚就把这六个字分为两段,这是浅显性的,便于我们理解。分成「南无」两个字和「阿弥陀佛」四个字来解释。「言南无者」,所称念的「南无」这两个字,「言南无者」。 「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意」:这两个字是什么含意呢?就是归命,「南无」就是「归命」。「南无」是梵语,翻译成我们的汉语,就是「归命」;归命的目的是为了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讲:「亦是发愿回向之意」。所以「即是」和「亦是」,就是说:「南无」两个字,它当下、当体的含意是「归命」,我们归命阿弥陀佛;「亦是」是附带具备另外一种含意,归命南无阿弥陀佛,目地是为了发愿回向趣求极乐净土。所以「南无」两个字里边,「归命」就是信,信心的信,归命阿弥陀佛,就是信;发愿回向,就是愿。所以,「南无」这两个字就包含了信和愿。 善导祖师在这里不是说这个临终的人因为地狱相现前了,所以他有愿生心(这也是一种解释),而是就他所念的「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说:「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意。」 下面说: 「言阿弥陀佛者」:「阿弥陀佛」四个字是什么含意呢? 「即是其行」:「其」是指代词,「其行」,这个「其」是指哪一个呢?就是指前面那个南无──归命的人。我们归命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成为我们的行,就成为归命众生的行。这个行,不是凡夫之行,也不是罗汉之行,也不是菩萨之行,乃是佛行。所以说「阿弥陀佛即是其行」。 这就好像我们说过多次的比喻,像我们乘船一样,比如说我们在河里淹得要死了,在水里溺水了,我们自己不会游水,在水中没有游水的能力,这个时候,有船来搭救我们,那我们是不是要归命啊?对不对?「救命啊!哎呀,有船来救了!」归投过去,靠上这个船了,我虽然不会游水,但是船有浮力,那么,船的行就是我的行,对不对? 我们在生死的苦海当中,业障的烦恼,业风一吹,烦恼浪起,我们在里边埋没,头出头没。这个时候,阿弥陀佛驾着六字名号大愿船来救我们,我们归投过去,至诚心归投,「南无」就是乘上弥陀愿船;那么,阿弥陀佛六字名号本身所具足的万德万行,就成为我们的行。所以,不修行而有大修行的法门,对我们凡夫来讲,就是称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 如果以通途修行法门来讲,就是说我们性地光明,本来具足一切功德。可是,如果不开悟,等于没得到;开悟了,所谓「何其自性,本来具足,本来清净,能生万法」,这个是指禅宗,我当下悟到了,也是说我当下圆成。虽然如此,他只不过是悟到这里,还没有亲自证到解脱境界。悟,有深、也有浅;证,也有次第的分别,证到三贤位、证到十地位,证到初地菩萨、二地菩萨…… 可是,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没有任何次第,没有阶位。不是说阿罗汉、菩萨,祂是佛果地(成佛之后)圆满的功德,而为我们所拥有。 所以,这个「阿弥陀佛即是其行」,是因为我们罪障的凡夫本身接受阿弥陀佛因中为法藏比丘的时候所成就的一切修行功德,都在名号当中。当我们归命阿弥陀佛、愿生极乐世界的时候,阿弥陀佛的修行满灌我身,成为我的。 所以,蕅益大师也讲,阿弥陀佛因地发愿: 以大愿作为众生多善根之因, 成为六字名号。六字名号是弥陀因地愿行具足所成就的,五劫思惟的誓愿,兆载永劫的修行,愿行圆满了,成为「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而把这六字名号的功德完全回施给我们。只要我们信顺、归命,当下功德为我们所拥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