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那个“明心见性”的“体”,就是“法身”,能够了解心性之体,知道了心相,晓得心的静相与动相,他就能够起百千万亿“化身”的作用。所以我们注意啊!我常常告诉同学们,我们大家修显教、学禅、修般若,喜欢讲空,空是心的体,你口口讲空,你还空不了哩!你打起坐来空得了身体吗?坐在那里(还有)身体的感觉。“噢,我有气功”、“噢,我放光”,还是有身体。你没有肉体,谁放光?那个腊烛点都点不燃,一点亮光都没有;那是身体上的感觉。你说:“我坐到我空了”,不是真的空,是你意识的境界好像“我空了”。我经常跟同学们说:“你坐到空了?你的空有‘水桶’(编按:“虚空”的偕音)那么大?”。你坐到“噢,空了,什么都不相干”,有人跟你一拳,“你怎么打我?”(众笑)你就不空了。那不是真空,那是意识境界自己造作的一个境相。真的空,那是证到“体”!所谓“与天地同根、万物一体”,空是无相的,有相已经非空,有个空相不是空。我们学显教、学禅,认为“万缘放下”、“空”就是佛法,错了!你还做不到真空,那是你意识形态一个宁静的境界,自己下意识假想的一个空。 我常常告诉人家:“不要乱修啊!”你认为这样就是空,脑子越来越迟钝;这样搞打坐、学佛,我讲真的哦!智慧越来越差了,行为越来越懒了。这样坐起来“空”是很舒服的,世界上一大享受,而且告诉人家:“我在学佛,不要吵我,我要打坐”,实际上坐在那里—这是学懒,不是真的空;真的空是活泼泼的。你看,这个虚空多灵活啊,飞机可以在里头来去,原子弹可以来去,它不沾,这个是空,你做得到吗?你做不到啊。真达到空,你成功了、成佛了;没有做到,不如修“有”,所以佛教有一句话,教我们一切人修行“宁可执有如须弥山”,抓“有为法”来修,不怕你执“有”;“不可落空如芥子许”,不要随便修空,那是顽空。 为什么抓“有”呢?因为“有”能够修心、能够调心,这是什么道理呢?我们的心最难管;修行人最难管理的是自己的心(思想、情绪),所以我常常告诉青年同学:“一个人要征服天下很容易,没有办法征服自己;能征服天下的是英雄,但是英雄不是圣人,不能成佛,他没有办法征服自己。我不想征服天下、征服别人,能够征服自己,那是圣人,那就是得道。”征服自己就是把握自己的心念。我们的心念把握不住,怎么办呢?你说要“放下”,但谁能放得下?那讲得好听啊,“放下”就是。那我劝你放下,我放不下,个个都这样,等于人家碰到痛苦的事,“哎呀,你不要伤心嘛”、“哎呀,你不要这样”,他在哭,你还在笑哩,因为你不伤心嘛。所以劝人家容易,到你身上来就难了。真放下,就难了,谁能放下?放不下,就抓“有”。你把心收拢回来才容易放下,在中国文化儒家的道理,就是一个字:“敬”---恭敬的敬。我们大家学佛修行,做功夫不得力、修行不上路,因为大家心中没有敬,没有恭敬的心。我们敬,不只敬佛菩萨,同时敬自己,比如我们看到佛会合掌恭敬,心里不敢乱想了,所以敬佛就是敬自己。因此我们对父母好、对长辈好,看到行个礼也不敢随便,因为我们觉得对他们行礼,实际上是敬重自己。 所以修“有”法,唸佛也好、准提咒也好,唸一切咒语,第一要敬---随时“心中有佛”。但你不要:“哎呀,我心中装一个佛进来”,你把他装在心脏里头,糟了,那非开刀不可;心理头是不可以装东西的。所谓“心中有佛”,什么是佛?心就是佛,我心随时在恭敬中,那你慢慢不但对佛会敬,对一切人都很恭敬,不会看不起人家,会尊重任何一个人,也不会觉得“我是一个老师,我道很高。嘿,你们算什么?”如果这样就不是学佛的人。一个真正有道的人,更谦虚,更会尊重人家,要注意啊。不要觉得“我有道,我了不起!我学佛,哎呀,这个人不学佛,罪业深重啊”,你这一句话才是罪业深重,不应该的。他如果真的罪业深重,我们学佛的人更要慈悲、怜悯、同情他,何况他有没有罪业深重,你不知道。因为他不听你的话,你就骂他“罪业深重”,你不是乱七加八糟吗? 所以,学佛要净己念。我们修“有”法的,这也就是密法,密就是这个秘密,随时要有恭敬的心,敬这个佛菩萨,我们唸咒语:“南无飒哆喃,三藐三菩驮,俱胝喃,”,这是恭敬皈依大彻大悟、大成就的“准提佛母”,到“唵折隶、主隶、准提”才是“准提佛母”的本咒,“梭哈”就是快快地成就。这中间当然最高的秘密我还没有讲,不是我保守,而是不需要讲,你自己会知道!你修持须以最恭敬的心,所以你要唸“南无”,“南无”是归依词,提起这两个字心里头就恭敬起来,面前有佛,“心中有佛”,看到妈妈就是佛。 大家家里的父母都是观音菩萨,父母都不孝敬,要求佛保佑,那有这样便宜的事啊,你不是神经了,你干什么呢?对家里人都不好,对自己亲戚、朋友都欺骗,还说是唸了咒子修佛,就会成佛?那我宁可去学“浆糊”,我也不愿意成佛。哪有这个道理呢,对不对?所以心先要恭敬,修自己的心,敬一切的人。 那么,面前有佛,心中有佛,处处皆是佛,这个修法的咒语一定得感应的;得感应是你心中所变现出来的。那么,修法的时候要怎么样呢?“必有事焉”,这是引用孟子的话,这句话很重要。孟子经常讲修养的道理:“必有事焉”,人修道、养气、做功夫随时随地要有这个念头,好像“欠人家的债没有还”、“你跟人家约会没有去”那么重要,心里头随时唸佛唸到这个样子,你一定成功。大家在家里唸佛也好、唸咒子也好,嘴里唸“南无飒哆喃”、“唵嘛呢叭咪吽”,一边骂人家“你要听我吽,面包拿来,快点!哎呀,那个菜焦了,唵嘛呢叭咪吽”心里想“炒的菜焦了”,嘴里唸的是“唵嘛呢叭咪吽”,你自己哄骗了自己,不对的。心中无佛,你唸得再好也没有用,这叫做有口无心,所以要“必有事焉”,心中有此事,恭恭敬敬,才叫做修行。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