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龙泉寺陈旧而简单,几间木架构建筑,水、电、暖等条件都不完善,只有5名僧人和1位常住居士。从设施建设到僧团建设,一切都得白手起家,无不由学诚法师悉心策划、组织。为解决用水紧张,他曾率众登至山涧源头的水坝,清淤挖沙。“困难肯定是会有的。从物理学角度来看,汽车跑、人走路,都有阻力,但没有阻力就没有动力。”学诚法师对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学诚法师从1993年至今担任了多达30余项的社会和宗教界的职务。面对赞誉,学诚法师心境平淡:“出家人不能太俗气。过去的成绩是敌人,现在的成绩是朋友,未来的成绩是老师。” “无我无畏,无私无忧”,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 佛教要从山上走到山下 在与记者交谈过程中,学诚法师把声音压得很低,尽管只有1米之隔,但要听清楚他的每句话还是很不容易。弟子贤威说,因为学诚法师经常到各地演讲,说话太多,嗓子受不了。不过,学诚法师的脸上经常会浮现出一抹淡淡的笑意,依旧让记者感受到他的平易。言谈间,学诚法师始终在表达着对于各种社会问题的关切。 环球人物杂志:您的8种语言微博都是您自己发的吗? 学诚法师:我每天都发微博,半夜里也经常发。龙泉寺有个翻译中心,我发了微博后,由他们再翻译过去。除了翻译人才,我们还有漫画人才,把佛学思想形象地表达出来,这些漫画我也经常发到微博里。 环球人物杂志:您平时都做些什么? 学诚法师:主要做5件事情:一、将中国的佛教基本教义与现代文明,尤其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结合,做出符合时代进步与发展要求的选择和决策;二、中国古代佛教的清规戒律与现代社会的管理制度相结合;三、培养出家、在家的佛教人才;四、探索、寻找佛教服务社会、融入社会、切入社会的新途径、新方法、新形式,包括慈善公益事业;五、弘扬以佛教为主的,包括儒家、道家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走向国际,与西方文明形成良性交流,互取所长,改变我们宗教长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 我们现在的多语种微博、博客、网站、刚成立不久的慈善基金以及举办的活动等,都是用来诠释这些内容。 环球人物杂志:少林寺也在探索融入社会的新形式,近期就连寺里的和尚都当起了导游。 学诚法师:(笑而不语) 环球人物杂志:现在到龙泉寺皈依的人越来越多了,居士也越来越多,您认为这背后是什么原因? 学诚法师:人如何调整、化解自己内心的矛盾,然后敬而远之,以及整个社会种种问题的化解,解决这些问题没有文化的力量是不行的。而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宗教思想都是从人的内心出发,容易让人接受。 环球人物杂志:您为什么积极地主张佛教要和社会相融合?佛教不是讲究“出世”吗,您这样是不是太“入世”了? 学诚法师:这30多年来,大家都在讲钱,这个就很麻烦。片面追求物质发展、追求GDP,精神文明没有跟上去。只要是好的思想,自然会传播;同时,能传播出去的佛教才是好佛教;再好的佛教,如果被束之高阁,它的社会功能就发挥不了。但从山上走到山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是在忧国、忧民、忧教。 环球人物杂志:为什么忧教?不少高级知识分子都成了您的弟子,这些人可以说都是社会精英。 学诚法师:但宗教方面的人才还不足,而另一方面,社会上的好多人才都没事做。我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投入到佛教事业当中来。我们中华文化要走向世界,没有人才,没有传播,怎么走向世界? 环球人物杂志:听贤威法师说,要想成为您的弟子,要满足3个条件:爱学习、能吃苦、有信仰。 学诚法师:是的,不是所有人我们都接纳。在清朝以前,出家全部要通过考试的。 玄奘大师如果活在当代也会开微博 环球人物杂志:不少人认为,很多社会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中国人缺乏宗教信仰。您认为是这样吗? 学诚法师:我不这么认为,不懂宗教的人才会那么说。中国人的宗教信仰,跟西方人不一样。就佛教来说,人跟佛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佛性,通过长期的修行、觉悟,最后都能成佛——佛的本意就是觉悟。再者,儒家讲,人人可以为尧舜;道家讲,人人都可以得道成仙。佛教已经有2600年的历史,中华文明至少也有5000多年了,文化是宗教的外延,文化、信仰都不是那么简单的。我们对宗教的界定不像西方人那样,不能说我们就没信仰。 环球人物杂志:在您看来,佛教最大的社会价值是什么? 学诚法师:促进和平,这是最主要的。当然,不是说一个人做一件事就能让世界和平,但至少传播了和平的理念,能够使更多的人有这种理念,有这种想法。如果所有人都有这种想法,那我们的世界就会和平。 另外,佛教能促进社会道德体系的建立,调节社会的贫富差距。比如在龙泉寺,大家能够互帮互助,吃住是不用花钱的,一直都不用花钱。 环球人物杂志:社会上也有人指责您开微博、出书是在作秀,真正的大师应该专心在寺院里传承佛法。 学诚法师:人总是有烦恼的。我们做的事情,于国、于民、于教都有利,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佛教要弘法,需要利用现代传媒手段,这是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体现佛教社会价值的方法。否则寺院规模再大,也只能吸引有限的信众。无论是书,还是网络,都是一种文化,文化是符号和纽带,我们通过这种符号把自己生命的历程忠实地记录下来,留给后人看,让后人知道过去的人做了什么,是怎么学修的,这是我们对历史的责任,对佛教的责任。 我想,古代的那些高僧,鸠摩罗什大师、玄奘大师、鉴真大师如果生活在当代,他们也会开微博的。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