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与爱之间是艰难的旅程(5)

在我成长的环境中,由于你,我遇到一些哲学家、思想家、戏剧家;由于我的母亲,画家雅娜·勒图默兰,我遇到一些艺术家和诗人……例如安德烈·布勒东;由于我的舅父雅克—伊夫·勒图默兰,我遇到一些著名的探险者;
 

在我成长的环境中,由于你,我遇到一些哲学家、思想家、戏剧家;由于我的母亲,画家雅娜·勒图默兰,我遇到一些艺术家和诗人……例如安德烈·布勒东;由于我的舅父雅克—伊夫·勒图默兰,我遇到一些著名的探险者;由于弗朗索瓦·雅科布,我遇到一些来巴斯德学院举行讲座的大学者。我就这样被引导着与很多方面的有慑服力的人物相交往。 

但是,在同时,他们在自己的学科中显露出的才华并没有必然引起这样一种东西,我们称这种东西是——人的完善。他们的才能、他们的知识和技艺的能力并不因此就使他们成为好的人类存在者。一个伟大的诗人可能是一个骗子;一个伟大的学者,就他自身而言,可能是个不幸的人;一个艺术家,则骄傲自大。所有的或好或坏的结合,都是可能的。 

这两段对于学者和艺术家的解构性描述可以说是鞭辟入里,是“人生三层楼”这一比喻的极佳注解,揭示了浮世的真相。 

2004年,此时作为藏传佛教代言人的李卡德和越南裔美籍天体物理学家郑春淳又合作出版了一本有趣的对话集《僧侣与科学家——宇宙与人生的对谈》,在本书中他们也谈到时间与永恒以及前世今生等重要的主题。 

显然在西方,藏学已经演变成很有活力的交叉性学科,已经有学者致力于研究星相学、《四部医典》、三脉七轮等藏传佛教文化和生命科学、医学以及天文学之间的关系。 

2008年美国密歇根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的藏学专家罗培慈教授,就出版了《佛教与科学:给困惑者的导读》一书,从更为宏观的角度审视了西藏佛教与科学的碰撞。 

他提出在上个世纪,特别是科学技术开始改变古老亚洲的关键时刻,分别有两位僧人倡导科学。第一位是西藏文化史上的大师更敦群培,他是一位离经叛道的奇僧,虽然他的著作很晚才得见天日,但是他直言不讳,拥有维护真理的超人的勇气。他一直希望拉近科学和佛法的距离,1940-1941年间,他在斯里兰卡旅行之时完成了巨作《黄金编年史:一个世界主义者的朝圣故事,最后一章“结论”有涉及科学的内容。更敦群培想要从他感兴趣的两位佛教大师——龙树和法称的著述中找到契合点,把科学也纳入佛教认识论之中。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