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定宏问,持咒的时候,常会有恐怖的感觉,求菩萨开示。菩萨说:“是谁令你恐怖呢?谁是受恐怖的人呢?由于你过去生中的习气不净,所以从微细的观想中,会忽然出现这种现象。你只要精诚地诵持,自然会除灭的。能一切如意,心意和顺,能降服种种烦恼,而证入微细玄妙的境界。哪里会有什么恐怖呢。” 陈定育为了治疗母疾,而向菩萨祈祷,问作什么功德,可以让母亲的病全愈。菩萨开示给他一首偈子: 孝首万德 孝贯三才 大哉孝行 人伦之师 汝以好心 求愈母疾 汝当安适 念母痛楚 汝食美味 念母减食 汝衣轻软 念母脓血 污其衣襟 露其胸胁 如是思维 夙夜靡处 归命大圣 精诚不二 力行众善 仰答四恩 愿母福益 愿母寿增 愿母病愈 愿母体康 觉明菩萨 为汝依怙 苟如其言 无愿不果 ( 偈子的大意是这样的:孝是万德之首,孝能通天彻地。孝行至大至广,是一切伦常的指导。你以好心,求母亲病愈。在你安逸舒适的时候,要想到母亲的痛楚;在你吃美味的时候,要想到母亲在节衣缩食;在你穿好衣服的时候,要想到母亲生你的时候,脓血污染了她的衣服,胸肋也无所遮掩。这样想得昼夜不安。只有归命于佛,精诚不二,并努力地做一切善事,以报答天地、君主、父母、众生之恩,并愿母亲增福添寿,疾病康复,身体健康。觉明妙行菩萨是你们的依怙。按菩萨的话去做,一切所愿,都能成就。) 定茂想要舍弃持咒,转而念佛,请示菩萨。菩萨说:“你要舍弃持咒而念佛,一心专修,这样最好。但你不知道法要,只能说是持斋好善的人,不能称为念佛人。为什么这样说呢?比如,要畅游大海,必须有大船;要驰骋千里,必须选择良马。所以念佛人,首先必须具备大手段。割绝牵缠,打开尘网。直下即念是佛,即佛是心。乃至离即离非,顿入如来大光明藏。这样才能叫做正念念佛,才能叫做念佛人。你要好好理解这个含义啊!” 有四位年轻的僧人来拜谒菩萨。菩萨说:“诸位少年。众生从无始劫来,因为恩爱,所以成为眷属。而眷属中,父母对于子女,又是恩情最重,关爱最切的,难割难舍。现在你们出家离俗,成为比丘。要知道,父母对你们,又有恩上之恩,不是言语能譬喻得了的。所以,应该趁年轻力壮的时候,勤办道业。以报答父母最初割恩断爱的一片苦心。这样才无愧于出家这两个字。如果放逸懈怠,以致于荒废道业,退步堕落,这是不孝中的不孝,是天地间极重的罪人啊。听了我的话,要生起猛烈的痛念啊!” 菩萨又开示众人说:“诸位善男子,人的这个身体,是父母所生,父母所养的。现在你们的种种营谋,种种受用,即使父母没有给你们一钱,也还是因为父母生了你这个身体,你才能有今天。万事身为大,身为本。所以,从根本上推,父母之恩,难言难尽。所以佛说,在父母身边,说话声过高,话说的过重,都获罪无量。何况现在有比这更甚的呢。如果说,父母有时蛮不讲理,不得不与他争论,这是把父母当做路人了。你只能欢喜地顺受。父母自然会有感悟的一天。决对不能争个你非我是,而做了逆天理,背人伦的人”。 菩萨说:“诸位弟子,要知道,十方诸佛是众生的心。十方众生是诸佛的心。所以,忆佛念佛,则十方诸佛显现在你的心里,然而也不是诸佛进入你的心,也不是你的心出自于诸佛,这都是觉妙本明的真心不可思议之处”。 菩萨开示无朽说:“修净业人多半都是,行住坐卧,起居饮食,都该面向西方,这样感应容易成就,根境容易成熟。屋子里只供养一尊佛、一部经。只摆一个香炉、一张桌子、一张床、一把椅子。不要放一件多余的东西。庭院中也要打扫干净,以便经行的时候没有障碍。要使这个心一丝不挂,万虑俱忘,空洞洞地,不知道有个身体,不知道有世间的事,也不知道我今天所作的是修行的事。这样便与道日渐亲近,与尘世日渐远离,便可以趋向净业了。你在生的时候撇得干净,抛得干净,念头上不存一些妄生的枝节。大限到来,洒洒落落,不作儿女子顾恋身家子孙的姿态,这岂不是大丈夫举动!所以要你一意修行,没有其他任何沾恋滞涩,正是为这一大关目。 至于修行净业的方法,总不外呼专、勤这两个字。专就是不另外再做别的事,勤就是不虚度一时一刻。你以后早上起来,就诵弥陀经一卷,持阿弥陀佛圣号一千声,在佛前回向,念一心归命文。(翻译者按:一心归命文即: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我今正念,称如来名,为菩提道,求生净土。佛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国,志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以此念佛因缘,得入如来大誓海中。承佛慈力,众罪消灭,善根增长。若临命终,自知时至,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佛及圣众,手执金台,来迎接我,于一念倾,生极乐国。花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广度众生,满菩提愿。)这就是一个时段的功课。如果刚开始的时候,身心还不能安宁,就每天只做四个时段。稍微安宁了,就逐渐增至六个时段。再逐渐增至十二时段,总共经十二卷,佛名一万二千声,而且在回向时礼佛一百拜。也可以分作四个时段。这是每天的常课。其余时间做的,不必计数。或者默念,或者出声念。只要是摄心地认真念就可以。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