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典籍简介:金刚般若波罗蜜经(3)

1《金刚经》的四句偈 四句偈,是一种韵文体的诗歌。在本经文中不断地说四句偈,谓若以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不及四句偈的功德,用恒河沙等七宝乃至生命布施的功德也不及四句偈。四句偈的佛法为什么能胜过三千大千


   1《金刚经》的四句偈

  四句偈,是一种韵文体的诗歌。在本经文中不断地说四句偈,谓若以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不及四句偈的功德,用恒河沙等七宝乃至生命布施的功德也不及四句偈。四句偈的佛法为什么能胜过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呢?主要是因为财宝的布施是有限的,而且只能利益一时,而四句偈法宝的布施不但能利益今生,还可以利益未来。

  一个在外地经商的商人,为了要赶回家与太太过年,心想应该带个比较稀奇的礼物回家送给太太,看来看去,看到一个老和尚在路边上写了几个字,“卖偈语”,这个商人好奇向前一问:“老和尚,一首偈语要多少钱?”

  “十两黄金。”

  “那么贵!”

  “一点都不贵。”

  商人心想,是一个出家人,何况已经问话了,也就忍痛牺牲十两黄金,买一首偈语,上面写着“向前三步想一想,退后三步想一想,遇事应该细思量,如意平安又吉祥。”商人心想,这值十两黄金吗?太贵了嘛!上当了!算了!赶快回家去吧。

  商人赶回家里,已经除夕深夜了,家里的门没有关好,推开门,太太已经睡觉了。在蒙蒙的灯光下,床前有两双鞋子,一双是女人的,一双是男人的,先生非常生气,“你这个不要脸的女人,我不在家,你竟然做这种不好的事情。”很冲动地到厨房里拿了一把菜刀,想要把他们奸夫淫妇给杀了。忽然想起了老和尚要他冲动的时候念偈语,于是,口中喃喃念着“向前三步想一想,退后三步想一想”,因为来回走动的声音,把太太吵醒了。

  太太起来一看,丈夫手上拿了一把刀,吓得问说:“啊!啊!你要作什么?”

  先生指着床下的鞋说:“你在作什么?”

  太太说:“你这个没有良心的人,过年都不回来,我为了要图个吉利,把你的鞋子摆在这里,表示我们夫妻双双,你怎么拿把刀要来害我。”

  商人往床头一看,感激地说:“有价值!有价值!不只十两黄金。”

  所以从这里看起来,四句偈、一个佛法、一个道理,能通达,能运用,真是黄金宝物都不能比。兹将本经重要的四句偈介绍如次: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一首四句偈主要是要我们建立六种观念,即:

   □如梦观:世间法如梦,一切都会过去,如梦醒时一点痕迹都没有。

   □如幻观:有为法是幻化不真的,业果、轮回生死是幻化的,好像舞台上的戏剧,有父母、兄弟、亲戚、眷属,顷刻一声锣鼓歇,都没有那么一回事。其实,生也未曾生,死也未曾死,般若佛性是没有生死,没有轮回的。

   □如泡观:水泡是不长久的,我人的色、受、想、行、识,感受苦、乐、不苦不乐,都如水泡一般,是一时的、短暂的。

   □如影观:六尘的生活,六尘的世间,色、声、香、味、触、法,就如影子一样,是不真实的。

   □如露观:我人的色身如露水,太阳一出来,露水很快就消失了。譬如一个女孩,才出生是婴儿,慢慢长大叫女童,再过些时候就是女学生,是小姐,然后是太太、妈妈、老太婆,人生一点一滴地变化,就如同朝露。

   □如电观:电是快速的,时光过去、现在、未来非常快速,人的生命亦如电,在呼吸间,一口气不来,人就没有了。

  佛教讲无常,“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并不是消极,而是要我们从消极中,体会另一种积极的精神,体会出世永恒的生命。


   无我相、人相、

   众生相、寿者相

  佛教讲无,“无我”就是“空”。无我就是没有自性,“我”应该要具有四个条件:要能主宰、要能常住、要能普遍、要能自在。而我人是由四大所和合,自己无法主宰它;是缘生幻有,不能常住;是处处有障碍,不能普遍;是苦的业报,不能自在;所以,我是没有真实性。因此,要能从假我中借假修真,找到真如般若实相的我。所以本经从否定上建设一个常乐我净的世界,因此说“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只有到无我、无对待、无是非、无苦恼、无障碍、永恒的“真我”才能显现。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