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成语汇编(三)(5)

很多外道都执着于这种禅定境界,认为这就是修持的最终圆满境界(涅盘),或者认为人死后也是这种状态。佛法认为这种观点不正确,而是认为修行的最终圆满是心胸和善行合于宇宙和真理(真如佛性之理),随缘而生利他

很多外道都执着于这种禅定境界,认为这就是修持的最终圆满境界(涅盘),或者认为人死后也是这种状态。佛法认为这种观点不正确,而是认为修行的最终圆满是心胸和善行合于宇宙和真理(真如佛性之理),随缘而生利他的妙用。

这个成语现在形容胡思乱想,不切实际。

六根清净

“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种器官,眼根与色境相对,能生眼识,乃至意根与法境相对,能生意识。由能生之义而称之为“根”。《法华经?功德品》说,菩萨消除眼等六根无始以来罪垢,以无量功德庄严,使之清净洁白。由此清净功德而六根各发“无碍妙用”。清净眼根“见于三千大千世界内外所有山林河海,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亦见其中一切众生及业因缘果报生处,悉见悉知”。乃至清净意根“闻一偈一句,通达无量无边之义”。且得六根互用自在,“于六根中悉能具足见色、闻声、辨香、别味、觉触、知法”。又《大智度论》卷十一说:“布施时六根清净,善欲心生;善欲心生故,内心清净……得一心故,实智慧生,如是等诸善法悉皆得。”后借用表示内心清净,不受外境干扰。如《水浒传》第四回:“寸草不留,六根清净,与汝剃了,免得争竟。”又有“耳根清净”,形容不受嘈杂声或是非之语的干扰,安静自在。《水浒传》第七回“智深也乘着酒兴,都到外面看时,果然绿杨树上一个老鸦巢。众人道:‘把梯子上去拆了,也得耳根清净。’”元?李文蔚《燕青搏鱼》第一折:“我出的这门来,燕顺也离了家中,可也耳根清净。”(禹振声)

一佛出世,二佛涅盘

“一佛出世”比喻事情非常不易。《隋书?经籍志》:“每一小劫则一佛出世”。《海录碎事?臣职?中书舍人》:“朕闻,朝廷除(提拔)一舍人,六亲相贺,谚以为一佛出世,岂容易哉。”涅盘,梵音Nirvana,又作泥洹、涅盘那,译为灭度、解脱等,为佛教徒追求的最终目的,亦泛称释迦或其弟子之逝世为涅盘。“一佛出世,二佛涅盘”是民间的一种戏语,形容病痛者或受刑者痛苦得死去活来。《水浒传》第三十九回:“打得宋江一佛出世,二佛涅盘,皮开肉绽,鲜血淋漓。”又第五十三回:

“众人只得拿翻李逵,打得一佛出世,二佛涅盘。”也作“一佛出世,二佛生天”,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真珠姬一发乱攧乱掷,哭得一佛出世,二佛生天。”(常正)

六神无主

六神:佛家认为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也可以称为六神,即神识;道家认为人的心、肺、肝、肾、脾、胆各有神灵主宰,称为六神。形容惊慌着急,没了主意,不知如何才好,不能定心修持。汉?张衡《髑髅赋》:“五内皆还,六神皆复。”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十九:“吓得知县已是六神无主,不有甚心肠去吃酒。”近义词:惊慌失措、六神不安、心神不定。

不即不离

即:接近,靠近;离:疏远,离开。指对人既不接近,也不疏远。多指对人似亲非亲、似疏非疏的关系。“不即不离”出自唐?罽宾《圆觉经》:“不即不离,无缚无脱。”意思是说,行事要合于中道的真如佛性之理,随缘而生利于他人的妙用,而不能走向两个极端,这样才能既不会走向做作(即、缚),也不会走向放任(离、脱)。

这个成语现用来指对人的关系或态度,既不接近,也不疏远;又用于对事物的描述,既不太露骨,也不过于含蓄。近义词:若即若离。

有关禅修的成语:

面壁九年

指菩提达磨面壁九年之故事。又作达磨面壁九年、九年面壁。据祖庭事苑卷三载,达磨寓止嵩山少林寺时,面壁凝坐,终日默然,如是九年,人称之壁观婆罗门。然历代法宝记则载其居嵩山唯有六年;九年之语恐系传法正宗记卷五之说,谓达磨于梁普通元年(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