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成语汇编(三)(3)

? 庄子休鼓盆成大道》:“把世情荣枯得丧看做行云流水,一丝不挂。”宋 ? 黄庭坚《僧景宣相访寄法王航禅师》诗:“一丝不挂鱼脱渊,万古同归蚁旋磨。”比喻人虽活于世上,当无所牵挂,不为尘俗所牵累。宋 ? 苏轼《
?庄子休鼓盆成大道》:“把世情荣枯得丧看做行云流水,一丝不挂。”宋?黄庭坚《僧景宣相访寄法王航禅师》诗:“一丝不挂鱼脱渊,万古同归蚁旋磨。”比喻人虽活于世上,当无所牵挂,不为尘俗所牵累。宋?苏轼《赠虔州慈云寺鉴老》诗:“遍界难藏真薄相,一丝不挂且逢场。”

亦干脆直指赤身****。如宋?洪迈《夷坚丁志?李氏红蛇》:“披发****,—丝不挂。”宋?杨万里《清晓洪泽放闸四绝句》四首之一:“放闸老兵殊耐冷,一丝不挂下冰滩。”

一尘不染

语出唐?释道世《法苑珠林》:“若菩萨在干土山中经行,土不着足,随岚风来,吹破土山,令散为尘,乃至一尘不着佛身。”宋?张耒《腊月小雪后圃梅开》:“一尘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风露身。”

尘(梵artha vis!aya),新译作境、境界;指依六根感觉而缘虑之对象、对境。佛教称色、声、香、味、触、法六者为六根之尘,而眼、耳、鼻、舌、身、意等六种根识若皆清净无垢,称为一尘不染。

“一尘不染”指修道人六根清净,不受尘俗干扰。《喻世明言?卷二九?月明和尚度柳翠》:“他从小出家,真个是五戒具足,一尘不染,在皋亭山显孝寺住持。”《红楼梦?第一一三回》:“我想他一尘不染,是保得住的了,岂知风波顿起,比林妹妹死的更奇。”

后世援用此一佛家语,转以形容东西之洁净、行为境地之清净、为官之清廉等。

十分清洁,谓之“一尘不染”。如赵大年《公主的女儿》:“院子扫得干干净净,玻璃擦得一尘不染”。也比喻人的品性高洁廉明。如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范蠡霸越之后,脱屣富贵,扁舟五湖,可谓一尘不染矣。”又如《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听起来,老人家又是位一尘不染,两袖皆空的。”“《清史稿?卷二九九?路振扬传》:“向闻振扬操守廉洁,今览此奏,非一尘不染者不敢言也。”《文明小史?第一二回》:“他自己做了几十年的官,依然是两袖清风,一尘不染。”

火烧眉毛

源于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六:僧问:“如何是急切一句?”蒋山法泉禅师答:“火烧眉毛。”《心地观经》卷五指出:“精勤修习,未当暂舍,如救头燃。”谓佛教徒欲求出离生死苦海,当以急迫之心精进修持,不容懈怠。火烧眉毛之意与此相似。火都快烧到眉毛了,比喻事到眼前,形容情势非常急迫,必须立即设法去解决眼前的因境。后引喻作只顾眼前的意思。《镜花缘?第三五回》:“小弟此番揭榜虽觉孟浪,但因要救舅兄,不得已做了一个“火烧眉毛,且顾眼前”之计,实是无可奈何。”俗谓之“火烧眉毛,且顾眼前”。如《镜花缘》第三五回:“小弟此番揭榜虽觉孟浪,但因要救舅兄,不得已做了个‘火烧眉毛,且顾眼前’之计,实是无可奈何。”也指缺乏长远的眼光,只图眼前的利益,得过且过。如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八章:“(他)何去何从,没有了主意,背着手,踱几步,咳!火烧眉毛顾眼前嘛。”近义词:千钧一发、迫在眉睫、燃眉之急。(李明权)

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烧香礼佛是佛门的早晚常课,是平时积德修行的具体表现之一。如果平时恣意妄为,一旦到生死关头或大难临头,匆忙求佛,自然难以解脱了。据宋?张世南《游宦纪闻》载:“云南之南一番国专尚释教,有犯罪应诛者,捕之急,趋往寺中,抱佛脚悔过,便贳(赦)其罪。”佛教以大慈大悲、普渡众生为怀,虽是有罪而平时不烧香的人,只要他虔诚忏悔,止恶修善,还是可赦其罪,获得安慰和解脱。又据宋?刘敞《中山诗话》载:王安古曾与沙门道因戏对云:“投老欲依僧。”道因对云:“急来抱佛脚。”王曰:“投老欲依僧是古诗一句”,道因云:“急来抱佛脚是俗谚全语”。后来比喻平时没有准备,事到临头才想办法补救。如唐?孟郊《读经》诗:“垂老抱佛脚,教妻读《黄庭》。”又如《水浒传》第十六回:“正是急来抱佛脚,闲时不烧香。”(李明权)

一心不乱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