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习忍辱度
摘自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二十四、修习忍辱度 罪恶莫过嗔, 难行莫胜忍, 故应以众理, 努力修安忍。 前行: 观想在自前虚空,真实明现着极为庄严、宽广之莲座,其上端坐着体性是具恩上师,外相现为释迦世尊,世尊相好庄严、身色金澄,身着比丘三衣,右手结触地印,左手结等持印,左手持钵,钵中甘露满盈,在无漏智慧光蕴中结跏趺坐,普放佛光遍照有情,忆念着世尊真实圆满具足佛身、佛语、佛意及利他事业功德。 观想世尊正以慈眼垂顾着我与众生,并以圆满的身口意功德,在十方刹土度化无量众生;世尊的周遭则环绕着无量无数的菩萨海众,及一切清净传承的具相祖师,为大乘僧宝;在诸佛菩萨及祖师心中,皆具足灭道二谛之大乘法宝。前方真实明现着大乘三皈依境,内心由衷忆念着佛是皈依导师,法是正皈依处、僧是皈依助伴而生起皈依心。 接着请观想在自己的后方,则有今生、累世的具恩父母、冤亲债主、六亲眷属以及无量无数的轮回有情,有情心中具有无量的苦集二谛,忆念其情况心生不忍,内心由衷生起欲求救拔的慈悲心。现在以上信三宝、下悲有情的意乐,在尊贵的三宝前,至诚发愿:得暇身必须利他,为能圆满利他必须成佛,因此刻意造作修学为利有情愿成佛的菩提心为动机,带领众生一起来净除罪障、集聚资粮,学习与修习忍辱度,祈能如理思维,真实修行,得到相应,并成就三士道的功德。 首先带领众生,至诚向前方三宝皈依发心: 诸佛正法众中尊,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修行诸善根,为利有情愿成佛。 自系不净牢狱中,应知有情亦如是, 缘诸众生起悲悯,勤修无上菩提道。 胜菩提心珍贵宝,未发起者令发起, 已发起者不衰退,祈愿辗转得增上。 正行: 《入行论》(安忍品)开宗明义地说: [ 罪恶莫过嗔,难行莫胜忍,故应以众理,努力修安忍。] 意即,没有一种罪过像嗔恨那么严重,也没有一种修行像安忍那么难行,所以应该安立种种正理,努力的思维修习忍辱。这段话其实也显示了,积福的最佳方便是修习忍辱,嗔心则是真正的敌人;凡能损慧命,能赐苦果的即称为敌,外敌非敌,嗔敌能损害慧命、能招致痛苦、能摧坏善根,真能害三界众生的便是此内心嗔敌。 相反地,能修习安忍,能善巧守护善根,便是最好的积福;由于忍辱的缘故,因此不论是顺缘或逆缘皆得转成增善之缘,并能将一般凡夫容易生嗔之境,观为累积福报成就善法的助伴,甚至能够将伤害譭谤视为善知识。这样看来,能忍受嗔恨是一切功德的所生处,遇到嗔境而放弃修忍,显然是自己不爱自己,摧灭功德,可说最极愚癡了。 如果是从获得利益的观点来说,以自利而言,改变外境与改变内心二者,改变内心为宜;改变他人与改变自己二者,改变自己为宜。因为我们无法改变他人的烦恼,但可改变自己的烦恼;无法减少别人的烦恼,却可减少自己的烦恼,遮嗔修忍也莫过如此。 以利他而言,佛法是修忍之法,因为大乘佛法的主修品在大悲心,生起真实大悲心即不应有嗔,而对治嗔则在于修忍,修忍的机会则完全是由怨敌与逆缘所提供,缘着上师、三宝、亲友等恐怕难有修忍机会。所以唯有真实透过怨敌与逆缘而修习忍辱,才有可能辗转圆满大慈悲心、菩提心、一切菩提资粮及佛果。 要言之,不论是自利或是利他,菩萨皆须以诸正理努力遮嗔修忍,圆满忍辱波罗蜜多。为此,当下略分几项敍述菩萨的修习忍辱之理。 一、 思维忍辱的定义: 不论众生或物件如法不如法,理由真实不真实,凡是于诸伤损 因缘与嗔恚境界能正生起欢喜信解、耐怨害苦的安忍不嗔的心所,就是忍辱。圆满忍辱度,并不是令所有众生皆不嗔恚,而是由自心灭除嗔恚相违品、增长忍辱信解而圆满;因为暴恶众生量等虚空,并不是我所能尽予降伏,但只要能摧毁自心嗔恚等,一切怨敌也就调伏了,就像并无法以诸皮革覆满荆棘大地,如能穿上皮鞋即能自由自在地行走荆棘大地一样。 二、思维趣入修忍的方便: 应观忍德嗔过,首先见到修忍的功德,分有两点: 1. 若能今生恒常修习堪忍,则来世少有怨敌,无有乖离,有多喜乐,临终无悔,身坏当生善趣人天;一切生世易得圣者摄受教化,究竟成就佛果。由此见到安忍功德,不但自能堪忍,也劝他人修忍,见到修习忍辱的众生也能油然地宽慰随喜,讚扬忍辱功德。 2. 若能今生恒常修习堪忍,则今生少有怨敌,人生过得较为平和安乐欢喜,没有什么事可以怀忧痛苦,也能圆满世间种种善事,感得色身相好庄严,就像披了护身铠甲,恶人粗语之箭也难以穿透,他人的损毁中伤反而都是成就讚歎、累积功德,等等,不可胜数。 其次,见到不忍生嗔的过患,分有两点: (一)、不现见的过患,分七: 1. 力大菩萨嗔力小菩萨坏百劫布施等所积善根。 2. 力小菩萨嗔力大菩萨坏百至千劫布施等所积善根。 3. 力同菩萨嗔力同菩萨坏百至千劫布施等所积善根。 4. 非菩萨之众生嗔菩萨坏千劫布施等所积善根(菩萨生嗔且坏善根,况非菩萨而嗔菩萨)。 5. 众生嗔众生亦坏千劫布施等所积善根。 6. 菩萨嗔众生有过失,不坏善根。 7. 比丘以信心礼拜佛发爪塔,其身所覆处至金轮际有几许微尘,即受千倍转轮圣王之善根,但是如果以诸嗔恚损害同梵行者,则能刹那摧毁彼善根,是布施,持戒等善所不能补救。 那么,坏善根的定义及种类是什么呢?当知,就好像以四力忏悔净治恶业,并不能完全净除一切作用;如是,坏善根也不是坏尽了一切作用,而是指摧坏往昔诸善感得善果的功能,这又分为三种: 1. 完全不感善果。这就好像圆具四力猛利忏悔恶业,虽然不能断除恶业种子,但遇缘也必然不生恶异熟果;也像加行道顶位时虽然未断邪见及恶因种子,但以功德力,后来遇缘也不起邪见及烦恼现行一样。由嗔恚摧坏善根,令不感果的情况亦複如是。 2. 延迟感善果。 3. 由感大善果转成感小善果。 (二)、现法的过患: 嗔心含具 ―― 伤害心、仇恨心、报复心、谋略心、不悦对方心等,嗔心现行的当下即有下列过患: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