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爱的修习 法增比丘 我们常常发脾气,生起瞋心,在生气的当儿,总是理直气壮的指责他人,责骂他,咀咒他,甚至狠心想害他,常不能自已,事後心平静以後,回想起來,又觉得似乎小题大作,但又礙於自尊,死也不肯認错。想想一下,瞋恨心发作时,是不是自己在受苦呢?是不是也给他人帶來苦呢?那么,有没有方法來对治瞋害心呢? 瞋恚生起的原因 首先要知道自己内心的瞋恚的烦恼,先要能觉察自己内心的瞋恚,要是不能够知道自己有瞋恚存在,那又怎么能够去对治它呢?知道瞋恚存在后,才去追寻瞋恚生起的原因,知道瞋恚生起的原因之后才能用方法消灭它,消灭了瞋恚之后,将来遇到生起瞋恚的原因时,可能还会忍耐不住,又再生起瞋恚,所以还要再对治它。直到成功对治瞋恚的行者,知道心中已灭尽的瞋恚,于未来永不生起。 在《杂阿含715经》的经文中:「何等为瞋恚盖食(产生原因)?谓障碍相(指可憎相),于彼不正思惟,未起瞋恚盖令起,已起瞋恚能令增广,是名瞋恚盖食。(瞋恚生起之因) …… 何等为瞋恚盖不食? 彼慈心思惟,未起瞋恚盖不起,已生瞋恚盖令灭;是名瞋恚盖不食。」 瞋恚的产生,乃是因为对所接触的感官目标心生不喜的缘故,这不正思惟与贪欲的产生是一样的,基于四颠倒见(视无常为常,苦为乐,无我为我,不净为净)。若数数对不喜或可憎的目标作不正思惟的结果,就会使瞋恚于心中生起乃至增长它。 瞋恚的产生是非常迅速的,跟贪欲一样,几乎每一次都是在事后才发现它,但是不要气馁,这是因为心还未经过训练的关系,不能观察到自己的心态和意念,也不知道瞋心的生起。只要常常作意观察它,你将在不久的将来找到它,它不在什么地方,就在根门接触境时从心中生起。 对治瞋恚的方法 在佛教中灭除瞋恚的方法有:(1) 常正思惟;(2) 修慈心观; (3) 亲近善知识;(4) 讨论灭瞋的方法。 一. 常正思惟 灭除瞋恚的第一方法就是要正思惟 ( 如理作意) ,要正思惟瞋恚对自己的害处如下: 然后才正思惟他人起瞋恚的害处如下: 只有在明确地知道瞋恚的害处之后,才会决定去断除它。一个行者知道了瞋恚的害处后,才会忍耐不发脾气。 佛陀说:「众生畏刑罚,众生皆畏死,以己推及人,不杀不教杀。众生畏刑罚,众生皆爱命,以己推及人,不杀不教杀。(《南传法句经》129,130偈) 众生欲安乐,若求自安乐,刀杖害众生,安乐不可得。众生欲安乐,若求自安乐,不刀杖害彼,安乐乃可得。(《南传法句经》131,132偈) 对人粗恶语,恶言将反唾,恶言伤人苦,殴斗祸归身。(《南传法句经》133偈)愚者造恶业,而不能自知,感招恶业苦,犹如被火焚。(《南传法句经》136偈) 若人以刀杖,加害善良者(指阿罗汉) ,速召无赦殃,十种苦如下:将受身剧痛,或自召伤残,或得极重病,或丧心狂乱。或为王所惩,或为人谗诬,或眷属丧亡,或财物损减。或彼之房舍,为烈火所焚,彼人身亡后,堕入于地狱。(《南传法句经》137, 138,139,140偈)」 我们若要修好慈心,应从业果來思惟瞋恚的害处,佛陀所说的十种对善良者起瞋心的果报,是真实不虚的。拘迦利耶比丘以瞋心诽谤舍利弗与目犍連尊者,得到现报,很快就病发死了,堕入大红蓮地狱里去。「口出恶言者!虚伪者!低贱者!殺生者!有罪者!作恶者!卑劣者!低下者!卑贱者!你在这世上无须多说,你已注定堕入地狱。.....因为任何人的行为不会消失,它会回來与主人相会。作恶的蠢人将在另一世界看到自己受苦。」(故事见《经集. 拘迦利耶经》)若能这样思惟的话,我们才会学好忍辱。 关于忍辱的功德,这里稍为提一下,初学的人不善思择,故先学持戒忍让,若是恶缘常现前,迟早忍耐不住,要再生起瞋念,所以要思惟忍辱的功德:(i)无有怨敌;(ii)亲友不离;(iii)心常喜乐;(iv)临终不悔;(v)身坏生天。 对一个生起瞋恚心的人,他的怨敌将会拍手叫好,怨敌者会这么想:「愿他丑陋,愿他不得安睡,愿他不获利益,愿他不得财富,愿他不得好名誉,愿他失去朋友,愿他死後直栽到地狱里去。」一个生起瞋恚的人,正好如其怨敌者所愿!(《增支部VII.60经》)因此要学好忍辱。 二. 修慈心观 笫二种对付瞋恚的方法是修习慈心。我们应当勤修慈心,这是化解瞋恚的最佳办法。 (i) 慈梵住:(《清净道论》第九章) 慈心的修习是一种梵住(Brahmavihāra)或是四无量心 (Appamañña)之一。它不是世俗的爱欲,而是平等地普愿一切众生都安乐的善愿。慈爱是一种美心所,属于无瞋心所。 根据论师所说;初修慈心观的人不能取以下的对象来修习: 对不爱者修习慈心将导至疲倦,对极爱者修慈也极困难,对敌人随念则会起瞋心,对无关系的人修慈也会导至疲倦,对异性修慈会引起贪欲,对已死之人修慈则不能得定。 慈心观的修习的次第: 对自己散发慈爱是必要的,因为这样做有亲切感,懂得怎么爱自己,才会知道怎么爱别人。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