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大师《云栖净土汇语》(9)

想见昆仑 汉庄伯微,每于日落时,面对西北,想昆仑山。久之,见昆仑仙人,传法得度。此仿佛与西方日观相似,但彼属妄想,不修正观耳。久积妄想,以精诚之极,尚得遂其所见。况一心正观,三昧成就,而不往生者哉?

想见昆仑

汉庄伯微,每于日落时,面对西北,想昆仑山。久之,见昆仑仙人,传法得度。此仿佛与西方日观相似,但彼属妄想,不修正观耳。久积妄想,以精诚之极,尚得遂其所见。况一心正观,三昧成就,而不往生者哉?

●竹窗二笔

雁荡山

台、雁号两浙名山,而雁荡尤奇。有轻千里裹粮而往游者。予昔应太平之请,去雁荡仅一由旬。期满,院主白予为雁荡游。予欲往,而忻然从游者百余众。因计彼山久无接待,徘徊历览,往返不下半月,费粟数石,院贫不能支。遂坚执已之。众怏怏。乃慰之曰:“雁荡之胜,在震旦中,尚有过之者。即震旦最胜处,不及天宫。天宫展转最胜处,不及西方极乐世界。公等不慕极乐,而沾沾雁荡是慕,何也?”竟不去。

鲍 勔

《真诰》云:“鲍勔未知道,但朝暮扣齿不息,鬼使不能取。盖扣齿集身中之神,神不离,故鬼不得近。向使以扣齿之力修真,何真之不成?”予谓岂独修真,以扣齿之力,念念扣己而参,何佛之不成乎!夫身中之神,只是一精魂耳,力尚伏鬼。况经云受持一佛名者,有百千大力天神为之拥护。又云念佛之人,佛住其顶。今也勤为扣齿之细故,而甘舍念佛之大道,惜哉!

结社会

结社念佛,始自庐山远师。今之人,主社者得如远师否?与社者得如十八贤否?则宜少不宜多耳。以真实修净土者,亦如僧堂中人故也。至于男女杂而同社,此则庐山所未有。女人自宜在家念佛,勿入男群,远世讥嫌。护佛正法,莫斯为要,愿与同衣共守之。

又放生社亦宜少不宜多。以真实慈救生灵者,亦如佛会中人故也。愚意各各随目所见,随力所能,买而放之。或至季终,或至岁终,同诣一处,会计所放,考德论业,片时而散。毋侈费斋供,毋耽玩光阴,可也。愿与同衣共守之。

后身(一)

赞西方者,记戒禅师后身为苏子瞻,青草堂后身为曾鲁公,逊长老后身为李侍郎,南庵主后身为陈忠肃,知藏某后身为张文定,严首座后身为王龟龄。其次,则乘禅师为韩氏子,敬寺僧为岐王子。又其次,善旻为董司户女,海印为朱防御女。又甚而雁荡僧为秦氏子桧,居权要,造诸恶业。此数公者,向使精求净土,则焉有此?愚谓大愿大力,如灵树生生为僧。而云门三作国王,遂失神通。百世而下,如云门者能几?况灵树乎?为常人、为女人、为恶人,则展转下劣矣。即为诸名臣,亦非计之得也。甚哉!西方之不可不生也。

后身(二)

或谓:“诸师后身之为名臣,犹醍醐反而为酥也,犹可也;为常人,则酪矣;为女人,则乳矣;乃至为恶人,则毒药矣。平生所修,果不足凭仗乎?则何贵于修乎?”是大有说。凡修行人二力:一曰福力,坚持戒行,而作种种有为功德者是也。二曰道力,坚持正观,而念念在般若中者是也。纯乎道力,如灵树者,置弗论。道力胜福力,则处富贵而不迷。福力胜道力,则迷于富贵,固未可保也。于中贪欲重而为女人,贪瞋俱重而为恶人,则但修福力,而道力转轻之故也。为僧者,究心于道力宜何如也!虽然,倘勤修道力,而更助之以愿力,得从于诸上善人之后。岂唯恶人,将名臣亦所不为矣。甚哉!西方之不可不生也。

后身(三)

韩擒虎云:“生为上柱国,死作阎罗王。”荣之也。不知阎王虽受王乐,而亦二时受苦,盖罪福相兼者居之,非美事也。古有一僧,见鬼使至。问之,则曰:“迎取作阎王。”僧惧,乃励精正念,使遂不至。昔人谓行僧不明心地,多作水陆灵祇。虽未必尽然,容有是理。下生犹胜天宫,天且弗为,况鬼神乎?甚哉!西方之不可不生也。

参究念佛

国朝洪、永间,有空谷、天奇、毒峰三大老。其论念佛,天、毒二师俱教人看“念佛是谁”;唯空谷谓只直念去亦有悟门。此二各随机宜,皆是也。而空谷但言直念亦可,不曰参究为非也。予于《疏钞》已略陈之。而犹有疑者,谓参究主于见性,单持乃切往生,遂欲废参究而事单持,言:“经中止云执持名号,曾无参究之说。”此论亦甚有理,依而行之,决定往生。但欲存此废彼则不可。盖念佛人见性,正上品上生事,而反忧其不生耶?故《疏钞》两存而待择,请无疑焉。若夫以“谁”字逼气下行,而谓是追究念佛者。此邪谬误人,获罪无量。

净土难信之法(一)

浅净土者,以为愚夫愚妇所行道。天如斥之,谓:“非鄙愚夫愚妇,是鄙马鸣、龙树、文殊、普贤也。”故予作《弥陀经疏钞》,乃发其甚深旨趣。则又以为解此经不宜太深,是毕竟愚夫愚妇所行道也。佛谓此经难信之法,不其然乎!

净土难信之法(二)

或谓不宜太深者,此经本浅,凿之使深,故不可。噫!《法华》以治世语言皆即实相。而此经横截生死,直登不退,宁不及治世语言乎?或又谓此经属方等,《疏》以为圆,则不可。噫!《观经》亦方等摄也,智者圆之。《圆觉》亦方等摄也,圭峰圆之。《弥陀经》予特以为分圆,何不可之有?佛言难信之法,不其然乎!

净土难信之法(三)

《华严》第十主药神,得念佛灭一切众生病解脱门。《清凉疏》谓:“趣称一佛,三昧易成。敬一心浓,余尽然矣。况心凝觉路,闇蹈大方者哉!”前数语弘赞专念,后二句入理深谈。谁谓净土浅也?《行愿品》广陈不可说世界海,不可说佛菩萨功德。临终乃不求生华藏,而求生极乐。谁谓净土浅也?圣贤垂训如是,而人自浅之。佛言难信之法,不其然乎!

念佛不碍参禅

古谓“参禅不碍念佛,念佛不碍参禅”。又云“不许互相兼带”。然亦有禅兼净土者,如圆照本、真歇了、永明寿、黄龙新、慈受深等诸师,皆禅门大宗匠,而留心净土,不碍其禅。故知参禅人虽念念究自本心,而不妨发愿,愿命终时往生极乐。所以者何?参禅虽得个悟处,倘未能如诸佛住常寂光,又未能如阿罗汉不受后有,则尽此报身,必有生处。与其生人世而亲近明师,孰若生莲花而亲近弥陀之为胜乎!然则念佛不唯不碍参禅,实有益于参禅也。

出世间大孝

人子于父母,服劳奉养以安之,孝也。立身行道以显之,大孝也。劝以念佛法门,俾得生净土,大孝之大孝也。予生晚,甫闻佛法,而风木之悲已至,痛极终天。虽欲追之,末由也已。奉告诸人:父母在堂,早劝念佛。父母亡日,课佛三年。其不能者,或一周岁、或七七日,皆可也。孝子欲报劬劳之恩,不可不知此。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