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要求端身正坐,顾名思义,身要端正。 正坐或者跏趺坐。 正坐是将双腿弯曲约九十度,不可前伸,也不可后折,上身要正,脊柱挺直,如果长时端坐的话,可以让脊柱有略微的自然弯曲。以免过于辛苦。 跏趺坐分单跏趺和双跏趺,可以参照坐式佛像的姿势,单跏趺是右腿放置在左腿上,双跏趺是左腿置右腿上,再将右腿放在左腿上,修行者平时要常跏趺坐,至少是单跏趺。 日常会客,端坐时,不可将椅子坐满,只坐一部分,只是起到一个支撑的作用而已,以免滋长慢心,不可轻易倚靠椅子背,这是指那种特质的高大椅子。 有过习字经验的人会更有体会,字不正,心先病,坐不正的话,字肯定就写不地道。 佛门里更是对坐有很高的要求,写字,诵经,用斋,都要坐好坐正。以前的法师就曾经专门练过字,练心,练坐,习弘一大师的字。 禅兴法师用自己的钵给大家讲用斋的方法,钵的摆放次序,身体的姿势,用斋时手的姿势,强调,坐好就是摄心,不散乱,一心思维。如果用上功的话,以后吃饭会越吃越慢。 当然,禅兴法师也讲吃饭快慢这个也是因人而异的。关键是坐的姿势的内涵把握。是否起到摄心的作用。 人在用斋的时候,跟上殿一样,妄念会格外的多,思维特别愿意散乱放逸。斋堂里本来就静,这个时候脑海里浮想联翩。 用不用的上功,和坐姿有很大的关系。 碗筷以及一切动作,要尽最大的可能减少声音,喝汤不能出声,吃面条更不能发出稀溜稀溜的声音,碗放在桌子上不能发出碰撞声。禅兴法师跟大家讲,师父为这个事情特别提过,用斋不要出声,不光是佛门的礼仪,在世间,有的西餐厅都会非常非常安静,世间尚且如此,何况佛门。 三千威仪的僧众更应该做到。 这话对大家起到很好的警策作用,因为第二天用斋、行堂时,我们这些初入佛门的弟子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对声尘的敏感是一个修行者的基本功,倘若听不到自己发出的叮当叮当的声音,或者不知道自己语声过大,就不好再往深里用功。 坐的训练靠的是平常的日积月累,法师给开出了如何跏趺坐的训练方法,那就是平时上课的时候,日常独坐的时候,尽量都采用跏趺坐,至少要能做到单跏趺,一开始会疼,但如果每天注意用跏趺坐,一点点地就会盘上去,为以后的禅坐用功打下基础。 跏趺坐是佛门里的基本功,现在虽然不怎么用,但是在以后的学修中,肯定会有这样的课程,现在用心点滴地做准备,以后就不会临战时乱了阵脚。 这个经验很让人警觉,法师会给开出一些方法,我们的领受态度,思维的状态直接决定了接纳的程度。虽然现在还不知道未来的禅坐是什么状态,但是,既然法师这么讲就一定有极大的用意。就要起行。马上就干,等不得的,明日复明日,到用的时候,平时没有积累,就只剩干瞪眼。那样的话,这么难能可贵的课就白听了,只是欣赏了一下法师的威仪和才智。 那还是别人的,跟自己也没有多大的关系。还是要把这些话体会下来,用在自己的行为上。 平时就盘腿,盘啊盘,先盘了再说。就跟法师要求背五堂功课一样,其实,一开始也不知道到底背五堂功课有什么用处,但是法师们都这么讲,那就一定是这样的,所以就背,等真的背下来了,才发现,哎呀,早晚课确实用上了,否则,跟着瞎哼哼,用不上功,还上什么早晚课啊。 跏趺坐是静修时的坐法,平时待人接物还是坐椅子坐沙发的多。端坐的时候要坐正,要坐的自然,做到了,内心会散发出很强大的力量。禅兴法师讲,师父有一次在机场,没有任何言说,就因为威仪,忽然有一个人就跑过来,对师父说,我从没有见过您,也不知道您是谁,但我看到您,就有肃然起敬的感觉。 行、住、坐都是平时可以外在显现的,是“相”,既然是“相”就不是目的,是手段,禅兴法师这时给大家讲了一个最最严重的问题,了解了佛门的威仪,是自己拿来修行的,用来摄持自己的六根的,不是拿来对照别人的,要是拿来对照别人,那就成了一个观过的利器。一观一个准。 好比是佛陀给了我们一把利斧,用来修理自家的柴,我们拿去砍人,那就有大麻烦了。 修行者因时因地,因机缘不同,而有不同的示现,拿这个东西去做判断,去对照,那就惨了。祖师大德们更是因为众生根器不同,各有特殊的示现。据说金山活佛的很多行仪常常让人瞠目结舌。 那既然这样,我们就学祖师大德也示现不威仪,那估计结果就会更惨。还是老实地学威仪的好。先由外再向内。 听完禅兴法师的教授,由不得不战战兢兢地提策自己,千万不能搞成人家学威仪,学出自家的功夫,自己学威仪,学的更会观过,学的弄巧成拙。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