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如何让布施具无量功德(2)

第三颂以比喻说明:比如说,纵然有许许多多碔砆(表面上看起来是玉,其实是石)宝(假宝)堆在一起,可是一个琉璃(一种有色半透明的玉石)宝(真宝)就远远胜过那堆碔砆宝。也就是说,假宝再多也值不了很多钱,如

    第三颂以比喻说明:比如说,纵然有许许多多碔砆(表面上看起来是玉,其实是石)宝(假宝)堆在一起,可是一个琉璃(一种有色半透明的玉石)宝(真宝)就远远胜过那堆碔砆宝。也就是说,假宝再多也值不了很多钱,如果是真宝,哪怕只有一个,它也胜过一切假宝。同样的道理,真正的大乘菩萨为众生所作的随喜、回向等功德,也远远超过前面所有众生行持的一切广大布施。

    对学习大乘佛法的人来讲,在学了《般若摄颂》后,大家都应该懂得大乘佛教的教义。我本人就从中得到了很多很多前所未知的东西,虽然以前自己已经学了很长时间,但这次也得到了很多非常好的窍诀性的比喻和教言。

    《大丈夫论》里面讲:“虽名施一人,是为施一切,所以名一切,大悲心普故。”其意是说,虽然我们是布施给一个人,但发心是为这个人在内的天下无边一切众生,正因为是这样,所以这个布施就叫做“布施给一切众生”,为什么呢?因为大悲心遍于一切之故。这是一个很有特点的窍诀。比如说,我今天将二十元钱布施给路上的乞丐,虽然是给他一个人,但我是用菩提心来摄持的——愿这个乞丐在内的天下无边众生得到无上圆满的佛果;虽然我的行为只遍于眼下这个乞丐,但我的心已经遍于所有众生,所以我能得到布施一切众生的利益。

    在《大方广十轮经》里,也有一个很好的教证:“乃至施少分,皆为除众苦,不令受少果,应获上福田。”意思是说,乃至给众生布施非常少的东西,都要观想解除十方世界所有众生的痛苦,若能如此而行,所得到的果报就不会少,应该获得无上福田的佛果。

    所以我们在布施、发心的时候,都要想到众生。因为所有佛法窍诀性地归纳,就是断除自私自利的心而利益众生。对每一位佛教徒来讲,不管你是否愿意接受,如果要真正趋入大乘妙道,就必须以这个原则来衡量自己。若真正做到,行持善法就不会有困难。

    我以前用过一个《华严经》的教证,这个偈颂我很喜欢,它说:“常观第一义,不求自利乐,但愿益众生,以此庄严心。”其意是说,要常观空性的意义,不求自己的利益,还要发愿利益众生,也就是说要观空性和修菩提心,以此庄严自心。若大乘修行人能如此庄严自己,那他不管到哪里,自己的意愿都会如愿以偿,护持白法的善神也会守护他。

    在佛教历史上,对汉传律宗非常有贡献的道宣律师有这样一个故事:当时他住在终南山,有一次窥基大师路过时去看他,(窥基大师是玄奘三藏门下,继承唯识为主的学说最主要的弟子。传说他叫“三车和尚”,其原因是这样的:玄奘三藏度他出家时,他要求一车美女、一车金银、一车书籍[ 三车有不同说法,诸如:一车书籍,一车奴婢,一车酒肉;一车经书,一车美女,一车酒肉;前车载经论,中车自乘,后车载家妓、女仆、食馔。]相随,玄奘法师也答应了。当这三车来到大师寺院时,窥基大师因听到钟声而复苏了前世的习气,然后他把三车全部退回去,从此开始了真正的出家生活。通过认真修学,他得到了法师的秘要,成为唯识宗第二代祖。)他想:应该让他看看我的修行成就。因为他日中一食,每天中午都有天人来送饭。结果当天天人并没来送饭,他饿了一下午。

    到了晚上的时候,道宣律师一直夜不倒单地坐着,而窥基大师像一般人那样睡着。早上起来的时候,道宣律师说:你昨天一直打呼噜,吵得很。窥基大师说:你装模作样坐得还是很好,但从你身上扔出去的虱子哭了一晚,因为你把它的腿摔断了,也吵得不让我睡。

    早餐后窥基大师就离开了,中午天人依然前来送饭,道宣律师不高兴地问:为什么昨天不来?天人说:你昨天的客人是位大菩萨,他的护法神密密麻麻满山都是,我们根本进不来。这个时候他的傲慢就完全被摧毁了。因为他一直认为:自己戒律很清净,修行非常精进,各方面都很了不起。但与真正的大乘菩萨一比较,自己的境界却差得很远。据说,从此之后道宣律师就认真学习大乘佛法,通过修行,终成一代祖师。

    因此大家一定要了知,大乘发心和修行的功德非常广大。否则在短暂的人生中,自己虽然很苦行,也下了很大的功夫,却没有成为真正解脱之因,或利益天下无边众生的正因,那就很可惜。总之,通过这个公案和偈颂的学习,大家都应知道,以菩萨的善巧方便来作布施等善事,其功德无量无边。

    二、无贪而施舍之功德: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