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积累大福报的诀窍(4)

再举一个例子。四个人去同一个花园,一个人精神不正常,他认为这是地狱,花园中的美景反而给他带来痛苦;第二个人觉得这个花园很美,在花园中自得其乐;第三个人见到花园中的美景,以自我解脱的心供养诸佛菩萨;第

再举一个例子。四个人去同一个花园,一个人精神不正常,他认为这是地狱,花园中的美景反而给他带来痛苦;第二个人觉得这个花园很美,在花园中自得其乐;第三个人见到花园中的美景,以自我解脱的心供养诸佛菩萨;第四个人以菩提心摄持,将花园中的美景供养诸佛菩萨。同去一个花园,由于内心的状况不同,每个人的收获也完全不同。所以,心是决定一切的,道友们如果善用此心,完全有能力在佛法上做一些大事。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要轻视小的善事,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点一滴地积累资粮。有些善法看上去不起眼,实际上它的功德非常大。《大悲白莲花经》中说:“观想如来后,仅向空中抛一朵花,其善根我以善逝佛智也难以衡量宣说。”一般人认为,供养一朵花是非常小的善事,可是这个教证说,观想如来后,仅仅将一朵花抛向空中作供养,连佛的智慧都难以衡量其功德。好好想一想这个道理,我们确实不能轻视任何看似微小的善法。我对这些道理是深信不疑的,每天早上起床后,内心都要观想诸佛菩萨,然后一边念供养咒一边向空中喷香水作供养。

《妙法莲华经》中说:“若人散乱心,乃至以一华,供养于画像,渐见无量佛。”这个教证讲的非常清楚:是以散乱心供养,没有要求安住在生圆次第或者禅定的境界中供养;是在墙壁的画像、唐卡或者佛像前供养,不是亲自在佛面前供养;是供养一朵花,不是供养许多花,以这样的供养也能逐渐见到无量的佛。再退一步讲,即便对佛没有信心,只是以某种偶然的因缘对佛作供养,这也必定有功德,佛经中有许多这方面的公案。

所以行持善法并不需要太高的要求,但现在有些人经常说:“心散散乱乱的,还供养什么啊?这没有任何功德,应该放下这些勤作,只要自然安住就可以了。”这些人说的话很大,但他们在实际行动中,该安住的本性一刹那也安住不上,而不该放下的断恶行善却全都放下了。道友们应当注意,不要被这些似是而非的语言误导了。我们毕竟是凡夫人,在做善法时肯定会产生各种妄念,甚至是非常恶劣的念头,但不能因噎废食,放弃一切善法。暂时有一些分别念并不要紧,只要能经常提起正知正念,并采取各种对治法,使恶念逐渐减少,善念逐渐增加,这就是一种修行。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许多善法的形象虽然不大,但功德并非微不足道。如果拿出一大笔钱作供养,或者安住在一念不生的境界,这些一般人很难做到,但刚才讲的善法人人都能做到,功德又巨大,想积累资粮的人为什么不去做呢?

接着讲在僧众共修的法会中作供养。

在举行大规模的法会时,因为法会中有密宗的仪轨(此为藏地的情况),具有前行、正行、结行(即三殊胜),并且僧众当中有许多高僧大德,所以行持善法具有巨大的变数,功德能成百上千倍地增上,因此尤其要在这样的大法会中精勤作供养。

我们学院每年都开极乐法会,每次都有成千上万的僧众参加共修,这些都是清净戒律的出家人,在极乐法会中要修持密宗的仪轨,而且有前行发菩提心,正行的念修,结行回向往生极乐世界,因此,如果能对极乐法会作供养,功德确实非常大。不仅如此,现在我们每天学习净土法,这也可算是开极乐法会,因为我们每堂课都有前行发心、正行闻法念佛、后行回向,所以此时若能作一些供养,比如供灯、供水、供花,也会有很大的功德。

今后学院开大法会时,希望各地的道友积极参加共修。能亲自来学院当然很好,如果不能来学院,可以在当地举办共修法会:集中在各自的道场中,在佛像前陈设精美的供品,然后一起念咒诵经。现在汉地有些居士喜欢做火供,如果有生圆次第的境界,这当然有很大功德,但不一定人人都有这些境界。而刚才讲的共修法会不需要很高的境界,不管什么样的人都能参加,而且绝对有很大的功德,所以今后道友们要广泛发动人们参加共修。

总而言之,一切今生来世安乐的根本就是积累资粮。许多人罪业深重、善根薄弱,好不容易遇到了三宝,此时千万不要空过了,要以三宝作为积累资粮的对境,好好作供养,多多积累资粮。人生非常短暂,我们的时间非常宝贵,大家要抓紧时间断恶行善。如果是造恶业,应尽量往后推,最后舍弃这件恶业;如果是行持善法,不能明日复明日地往后拖,这样有可能会落空,一定要当下行持,争取早日圆满此善法。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