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菩提心的分类

菩提心,达真堪布

【五外加行之二 发菩提心】

3、菩提心的分类

达真堪布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想解脱成佛首先要发菩提心,发菩提心首先要发慈悲心。发慈悲心就是从内心里下决心做决定:我一定要给予一切众生安乐、我一定要拔除一切众生痛苦!当这两种想法特别强烈的时候才能发出来菩提心。之前都是在表面上、在形式上发的,实际上并没有发出真正的菩提心。

  我们知道,一切众生都当过自己的父母,都对我们有恩德。如果不报答这个恩德,以后还要继续互相伤害、互相结怨。只有报答他们的恩德了,我们才可以解脱,才可以成佛,才可以不再互相讨债还债了。我们特别地想报答这个恩德,然后从内心里下决心做决定:我一定要给予一切众生安乐,这叫慈心;我一定要拔除一切众生的痛苦,这叫悲心。这两者合在一起叫慈悲心。

  那么怎样才能给予一切众生安乐?怎样才能拔除一切众生痛苦?那个时候,为了救度一切众生发誓发愿要成佛的念头自然而然就有了,这叫发菩提心。所以在慈悲心的基础上才能有真正的菩提心。

  菩提心有很多种,分类如下:

  (1)从心力分

  从心力的角度来讲,菩提心可以分为像国王一样的发心、像舟子一样的发心和像牧童一样的发心三种。心力就是心的力量,有的人心力大,有的人心力小。

  像国王一样的发心。国王的想法是首先自己登上王位,然后再维护手下的臣民。这种发心是自己先获得佛果,然后再救度众生,这叫广大意乐之发心,也被称为如国王式发心,这种发心的心力属于下等。

  像舟子一样的发心。舟子就是船夫。意思是自己和船上的游客一起,同时达到彼岸。这种发心是自己和一切众生同时成佛,同时到达解脱的彼岸,超出轮回,获得正果。这叫如舟子一样的殊胜智慧的发心。这种发心的心力属于中等。

  像牧童一样的发心。牧童把牦牛赶在前面,自己在后面保护牦牛,让牦牛先到目的地,然后自己再到。这种发心是自己不成佛,先将一切众生安置于佛果,然后自己再成佛。这是最高、最殊胜,无与伦比的发心。这种发心的心力特别大,属于上等。就像地藏王菩萨发的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就是这种发心。

  (2)从地道界限分

  依照地道的界限来分,它可以分四种发心:胜解行发心、清净意乐发心、异熟发心和断证发心。胜解行发心是资粮道、加行道的发心。一地菩萨到七地菩萨的发心是清净意乐之发心。八地菩萨、九地菩萨、十地菩萨的发心是异熟之发心。佛断证圆满了,叫断证发心。

  (3)从发心本体分

  从发心本体的角度来分,可以分两种,一个是世俗菩提心;另一个是胜义菩提心。世俗菩提心是登地菩萨以下的发心;胜义菩提心是登地菩萨以上的发心。世俗菩提心可以分两个:一个是愿菩提心;一个是行菩提心。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都特别重要。

  对于初学者来说世俗菩提心特别重要,尤其是愿菩提心特别重要。我们天天在讲法、闻法前念的:“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这是愿菩提心;“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这是行菩提心。这两个都是菩提心,一个是为果而发誓,一个是为因而发誓。

  我们一定要反复地这样发愿,反复地这样发誓。直到有一天,我们的相续中自然而然就有那么个念头、有那么个想法的时候,我们才算发出来菩提心。发出菩提心以后就好了,那个时候修行一点也不难了,因为心到位了,一切都到位了。没有发心之前无论修什么法、念什么佛都不会有真正的收获、不会有真正的成就,因为心没有到位。心不到位,做什么事、修什么法都不到位。

  我们要发菩提心,多多地发。有一天在我们的相续中有这个愿、有这个心了,就没有这个“我”了,就只有菩提心了。然后我们的所作所为都是善事、都是为众生、都是消业积福。行住坐卧都是修行的过程,吃喝玩乐都是修持的方法,每时每刻都能增加我们的智慧与福报。因为现在有我执我爱,所以我们的所作所为都是为自己、都是烦恼分别、都是执着、都是造业。

  业障深重,不怕!当我们的相续中真正能够产生菩提心的时候,无论多重的业障都会立即消失,无论多薄的福报都会立即增长。

  我们念佛、持咒、诵经、求往生,因为没有发菩提心,所以无论念诵多少遍都没有用,解脱不了!在发出菩提心的基础上,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经》《无量寿经》里讲得清清楚楚,发菩提心后还要有足够的资粮才能往生。否则什么也没有,没有菩提心,也没有积累资粮,往生是不可能的事!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