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净心与净土 四(8)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 ,这个地方的“十方众生”是约着大乘的菩萨,这个地方主要还是约着凡位的菩萨。这个菩萨他做了三件事:第一个、发菩提心。菩萨的发心有两种,第一个缘众生苦而发心,这种是悲增上菩萨。他为什么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这个地方的“十方众生”是约着大乘的菩萨,这个地方主要还是约着凡位的菩萨。这个菩萨他做了三件事:第一个、发菩提心。菩萨的发心有两种,第一个缘众生苦而发心,这种是悲增上菩萨。他为什么行菩萨道?因为他缘众生苦,这种人大部分来说会比较偏重在做慈善事业,在佛堂里用功的时间少,相对少。第二个是缘佛道的功德而发心。看到佛的智慧、看到佛的神通起欢喜心而发心,这种人一般来说,他属于智增上,他会花比较多的时间来研经典、增长智慧,他会花比较多的时间在佛堂做功课,而少在外面做义工。总而言之,悲增上也好、智增上也好,总而言之,这个人发了菩提心。他不但是有心中的愿力,他还付诸行动,在他生命当中随缘尽份、修诸功德——布施的功德、持戒的功德、忍辱的功德、各式各样的功德。那么他修这么多功德以后呢,他最后至心发愿,欲生我国。菩萨是要成佛、要度化众生,但是这个菩萨他很务实地观察到时值五浊恶世,这个时候多诸障碍、多诸退转,所以他为菩提道而求生净土。那么这个人临寿终的时候,假令阿弥陀佛不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诸位菩萨现前来安慰开导、增加其正念、乃至于把他接引到往生的话呢,不取正觉。

那么这个地方就说明往生的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三业专修的,第十八愿。其实净土宗的修行的派系分两种,一种是善导大师提倡的身口意三业专修的,他主要思想来自第十八愿——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另外一个是强调圆修的思想,包括永明延寿大师、包括莲池大师、包括蕅益大师,强调圆修。圆修他就必须以正行跟助行两个配合,以信愿持名为正行,以戒定慧为助行。

总而言之就是说,不管是专修也好,是圆修也好,我们在念佛的时候,你心中要有种坚定的信仰,你要相信名号的功德能够有消除罪障、增长福德、善根坚固、十念必生、乃至临终接引,你才能够把你那念妄想的心很真实地靠在佛号上。你有一分的信心,阿弥陀佛相对给你一分的加持力;你有三分的信心,他可以三分的加持你;你有十分的信心,阿弥陀佛给你十分的功德。所以,我们自己的准备是很重要。因为感应道交不是单方面的,所以我们在平时你一定要训练你的心跟佛号一种很深的因缘,你临终的时候佛号提起来,你真的会跟佛号走。我告诉大家,你临命终提起佛号的时候,妄想一定会现前。你在临终的时候肯定有佛号的音声,有人帮你助念,但是也会有平常很熟的妄想,你的亲属、你所熟悉的子女……很多很多的所缘境,七八个都会同时现前。你到底要跟哪一个妄想走?你平常就要做好准备,因为每一个跟你的感应力量都很强,都很强,而且你没有第二次选择的权利。你一旦“瞥尔情深,三界枷锁,万劫缠绕”——蕅益大师说的。你临终考试只能考一次,你念头一动就投胎了,投胎以后,你就要为你临终时候错误的选择付出几十年生老病死的代价。你只要选择错一次,就再来一次。当然为什么有些人选择对、选择错呢?平常的栽培。我们必须把佛号把它当作是本命元辰。当我们不提佛号的时候,打妄想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当佛号现前的时候你还打妄想,这件事情净土宗的人不应该!你没有顺从佛号的音声。佛号都现前了,你的皈依境现前,你还打妄想,表示你的心态准备不够。我们要训练成——我们不提佛号的的时候我打妄想,因为生死凡夫哪有不打妄想的?!但是佛号现前的时候,我的心就知道,这是我的皈依心,我一定要遵循佛号的声音、遵循佛号的脚步走。打佛七就是什么——跟着佛的脚步走,不要跟着妄想。我们不能要求大家念很多佛号,但是我希望大家要对佛号产生强烈的皈依的心,这是很重要的。你这样,临终的时候,你很多妄想现前,佛号现前,你才能做正确的选择。你在平常要做出很多很多正确的选择,你平常都选择跟佛号走,你临终才会选择跟佛号走。诸位知道吗?这叫做等流性。如果你平常都选择跟妄想走,你临终的时候就跟着妄想走,这叫做等流性。当然,你现在调整还来得及,在死亡到来之前,我们都还可以调整我们的心态。所以应该怎么样调整呢?你要不断地闻思,你要跟自己沟通。佛法的观照就是跟自己沟通。你不要跟着妄想走,你看我们付出的什么样的代价——生老病死,我们得到了什么?我们跟着佛号走,我们有种种的功德庄严,下一堂课我们会说。你必须要去说服自己,改造你的思考模式,用智慧来化解你的颠倒。你不能强迫你念佛,诸位知道吗?强迫是没有用的。说你一定要念佛,不能念要他念——不可以的!你要用你的智慧来引导你,好好地沟通,跟你的妄想沟通,这才是究竟之道。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