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念诵持咒与金刚念诵法 一、金刚念诵 上等的念咒法是“金刚念诵”。有两个重点:一个是“一口气一口气念”,另一个是“唇齿不动”。要达到唇齿不动,首先,要练习一口气一口气念。持咒时,先深吸一口气,然后念咒,一句连一句的持咒,中间不要呼吸,也不要憋气,任其自然,只管用舌头和嘴巴发音,这样无形中气在自然呼出,一口气能念几句就念几句,念到这一口气实在接不上了,就再接着吸一口气,再如此循环往复的念。 等到这种金刚念诵的持咒功夫纯熟了,到一定程度后,你就不需要管什么再吸不吸气了,你一口气念完了,小腹都瘪了,这时就让它松弛下来,把嘴巴闭起来不要吸气;它自己会去吸气,不需要你刻意去深呼吸。就像以尼龙奶瓶喂奶一般,里面的奶吸光了,没有空气,奶瓶不是都瘪了吗?而当你嘴巴一放松,空气自然进来就膨胀了,这就是最自然的气功,但虽然要换气,而念上却清清明明,咒语是不间断的,一个字一个字在心里念得很清楚。这样,我们的身体也就自然调整好了。此时一点妄念都没有了,因为呼吸都来不及,还有时间乱想吗?等吸气充满了再开始念,如此周而复始,一口气一口气的,慢慢从一口气能念三句、五句乃至十句、二十句越来越增强,经常这样练,就会达到“气满不思食”,当然这并不是胃肠有毛病。懂得这个方法,对身体健康其效果是可以肯定的。 “金刚念诵”在转化“四大”,摄心调气上有很大的功用。一般来讲,如果念佛念到最后,喉咙都会沙哑,这是念佛的方法稍微偏了一点,但是可能心意过份投入,过份忘我了,这也不是坏事,或者可能身体啊喉咙啊,有点什么毛病。正常人的正确念佛的方法是念兹在兹,轻松自如的,金刚念诵要念到把自己的身心融到“空、无相、无我”的境界里,然后“唇齿不动”,只有舌头在弹动。初步的功力还不到时,嘴唇微微动也无妨。慢慢让你达到“心气合一,能所双亡”,所以金刚念诵就是道道地地的“观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发挥到最极点了。可以成就无上功德! 二、念诵中的微妙原理 关于念诵的出声念与默念:可出声念,也可微声念,也可默念,视各人情况而定。通常出声为阳,过度则伤气;默念为阴,过度则伤血。动以助阳,静以养阴,动得过度则伤阳,静得过度则伤阴,正如酸味养肝,过度则伤肝一样的道理。人如果平时动得少,出声念或大声念则可助阳,震通经络,并自然的帮助你排除杂念妄想;人如果平时动得多,则多默念以收摄身心而养阴,这样直接对身体有好处的。 在持诵念咒过程中,会有一种自然的过度,出声念一阵后,就自然会转为微声乃至默念,这个不用强求,到一定程度自然会过渡过来。唯有杂念多时,可以以大声念来排除妄想杂念。特别有一种追顶念佛,还有一种快速的诵经法,一旦你跟上这个速度,就逼着你少了妄想杂念,一心跟着做了,这样呢,消业障很快的,但也要找个跟得上的速度,不要盲目求快。等到人的身心比较清净了,自然而然就默念多了,出声为阳,默念为阴即音,内在的力量强大了,内在的心音就强大了,就不需要往外求,不用出大声了,你一出声,甚至站在那里一动心念,就有摄受力,加持力,影响力,外在的影响也影响不了你了。人都是因为内在的力量不够,才去向外求的,讲究仪轨啊,讲究礼仪啊,而内在力量强大的人,就不需要老去求外力。 念诵持咒不管是绵绵不断,大声念、小声念、默念都可以,都以自然而然达到绵绵不绝为一个基本标准,身心觉受以达到清净无杂念为基本标准,这样算是一个持咒达标的境界-----本无一个标准,但是这里勉强弄个标准,用来衡量我们用功的程度如何。若是身体有病的部位,可以想着这个部位而念咒,甚至观想咒音落在这个病区部位,这是可以的,看情况能否掌握。 很多老修行人按共性的修行方法来修,没有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具体调整,普遍所传的,都讲究轻声持咒或默念,对心理的安定有很大效果,但对色身的转化效果不大,不肯用心力,就难以打通经络窍穴,得到的也是身心的轻安,但这种轻安是有程度的,经受不住考验,一遇到需要力气,劳累时,就容易生病了,受不了了,这是偏重于求清静,没有真修实修苦修的结果。就象地上不平,墙上不平,就用点装饰纸一贴,看上去平了,实际上很多问题没解决,要把路修好,就要重起炉灶,搞个革命,真修实干,而不是糊弄一下,墙上不好,就要重新抹平,而不是粉饰太平。这也是修行中的微妙分别,很多法门讲究大声喊佛,讲究忘我投入地念佛喊佛,就有效果,都依照各人的情况而进行调整方法。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