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忍辱波罗密需要忍让、耐苦、坚毅和宽恕四种德行,缺一不可。 ◎我人之恶民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民过高,当使其可从。 ◎菩萨一切悉舍,心无贪著,是名布施波罗密。 ◎以心住空性的超脱境界来行入世的悲济众生之事业。 ◎持己当从无过中求有过,非独进德,亦且免患。 ◎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喜闻人过,不若喜闻已过;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 ◎众生皆有佛性,所以我们要信佛、学佛、念佛、成佛。 ◎善心,功德不够,就好比提炼的火候不够、业力、习气就无法彻底转化。
生命之学 ◎发心修行,是人中的‘上品',而修行能与正法相应,是人中的‘菁英',修行能证果,修行能入三摩地,立大宏愿,广渡众生,才是佛门中的‘龙象'。 ◎人一旦太执著于‘色相',太迷恋于‘我相'、爱争面子,必然非常介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凡事在意的结果,便会感到别人都在注视著自己,自己的言行举动,即刻变得不自在、不自然而不快乐了。 ◎追求人生的幸福,不在于‘物欲'做无理的要求,应从‘知足'、‘感恩'中,喜舍奉献上去获得。 ◎佛陀要我们‘自净其意',也就是要净化自己的意念,只要意念清净,所作所为皆是‘善',反之,若意念污浊,则一切作为都是‘恶'的。 ◎‘无我'是摆脱各种束缚的唯一途径。人只要真正做到忘掉自己、忘掉一切,就能达到逍遥自在的境界。也只有‘无我'的人,才是精神造诣最高境界的人。 ◎什么是‘空'?难舍能舍,看得破、放得下,即是空。能‘空'即能自在安祥。 ◎修行,就是要改变自私、自利的心态,演变到行善利益大众却不自知的境界。所以,修行就是要修出一份‘功德'来,有多少功德,就有多少的解脱能力。 ◎学佛是要学佛的慈悲、般若、智慧、安住、解脱、自在、忍辱,而非神通。 ◎佛学是属于生命之学,不容易懂,要从信仰、慈悲、发心、愿力中去体会。 ◎皈依佛就是觉悟,皈依法就是平等,而皈依僧就是清净。 ◎学佛的修养,是要每个人都能保持平等心,以平等心看人生,修养到看见任何人都起欢喜心,用佛心看人,人人都是佛。
美德与智慧 ◎欲望是众苦之本,人之所以生死疲劳,均从‘贪欲'而引起,唯有少欲无为,才不致为根尘所累,身心自然就会获得大自在了。 ◎慈悲的慈心要用智慧滋养,唯有智慧才能庄严真正的爱,而在智慧的引导之下,爱心才能发挥真正的善行,也唯有用智慧,才能免除那伪装的爱心。 ◎修行到底是个人的事,我们应该关心的是自己要如何修行。如果去议论别人到底有没有修行,实在是很无聊的事。 ◎不要做自己喜欢的事,应该用心去做应该做的事。 ◎成熟的人生观,必须能从多方面去了解人生,而对众生产生一种慈悯与恕道。 ◎与其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永远别想把别人雕塑成你所希望的那样。 ◎我的生命,如果有一个不可妥协的,或势不两立的敌人,不会是别人,恰恰就是我自己。 ◎真正的快乐,是无忧无虑的,人唯有在不断的牺牲奉献与行善中,才更能体会得出其中的滋味。 ◎‘真诚'是生命中最好的德行,也是生活中最佳的品质,而虚伪就是低俗。 ◎伦理是一种自发性的能力,不是一种外与的信条,它是从学习中得来的,也是透过明白事理表现出来的道德行为。 ◎心灵成熟,是要把自己训练成一个具有美德与智慧,使其依赖这永恒不变的真理,引导我们至完善光明的境地。 ◎能付出爱心就是福,因为有慈悲就没有敌人。能消除燥心就是慧,因为有智慧就没烦恼。 ◎一句温暖的话,就像往别人身上洒香水一样,自己也会沾到两三滴。 奉献的生命 ◎改变自己是‘自救',影响别人是‘救人'。 ◎修行是在每个起心动念处观照,动静、闲忙都不离善念、正念,这就是最好的护身符,亦唯有慈悲心、精进心、平等心等菩萨心境,才能点亮自性的光芒。 ◎能提起是‘大愿'、是‘福德',能放下是‘大行'、是‘智慧'。修行是为了解脱,解脱狰狞虚伪的面目,与自己本来面目相认。 ◎放下,就是看得透世俗的名利、权势,只是一时的荣耀,不足为念。也因为放不下,所以只好把执著、烦恼背在心上,而流浪生死。 ◎修行要击缘修心,藉事炼心,随处养心。 ◎一颗充满慈悲利他之心,自然尘心渐远,佛心显现,便能与道相应。 ◎无常的色身,可以是贪、嗔、痴、老、病、死的奴隶,也可以是行菩萨道的利器。在这短暂的生命中,可以在爱恨情仇中消磨殆尽,也可以将此身心奉献众生,换得永恒的佛果。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因此理应爱护环境,尊重生命,俭朴知足,惜福感恩,布施利他,和平共处,共创人间佛地净土,才是每一位修道者的崇高使命。 ◎不埋怨,就是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金钱、地位与学历是无法帮助我们建立‘品格'、增进‘智慧',唯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在苦难中学习到这宝贵的功课,即品格的成长,智慧的成熟。
服务众生 ◎人与人之间,完全是互相依存的关系,协和则双利,分争则两害。每个人都以感恩情怀的心情去对待他人,社会一定安乐祥和,世界一定太平。 ◎征服世界并不伟大,一个能真正征服自己的,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守五戒,实质上只是守一条戒,即‘不侵犯戒'而已。 ◎戒律是一种对人对己的包容。 ◎人的生命有二种,其一是外在的,有形的肉体生命,其一是内在的,无形的心灵生命,可惜的是,大多数的人都迷昧的追求外在的肉体生命,而忽略了内在的心灵生命。 ◎真正的欢喜,从服务众生身上求得;真正的欢喜,是从真理中发觉自己内心的宝藏。 ◎能怀著一颗‘感恩心,的人,必定能忘记别人的缺点和错失。 ◎执著,不但是生命成长中的绊脚石,更是生命的休止符。 ◎人,因为修行才显得尊贵,只有牺牲及奉献,才能丰富你的内在。 ◎放生,即是人类于其它生命面临淩虐、苦迫,甚至于死亡时的及时救援的悲悯。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