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的真义—一 海涛 辑 1.修行者最大的财富就是慈悲,这是富于财宝的修行。 2.四梵住(四无量心)是与凡夫修行者共通的德(共功德),所以「悲」是与凡夫共通,但大悲则是唯佛具有的特质(不共佛法)之一。 3.以慈心悲怜一切众生者,其人多生功德。 4.「住慈定者,刀、毒、水、火皆不能害。必致无灾横而命终。」—《大毗婆沙论》 5.行慈悲有非常大的功德,如果连敌人也不忍加害,则是持悲心的俱现。 6.修慈有十二功德,经上说:「眠于安乐,醒于安乐,不做恶梦,为人人所爱,也为非人所爱,众神守护,火、毒、刀所不能伤。心即统一,颜色清净,临终不昏迷。纵然不达最上(阿罗汉果),必至梵天界。」—《弥兰王之问》 7.「专致于慈悲的人们,其身体发光,乃是由于利益他人,并非由于栴檀。」(印度古诗) 8.「坐道场求道者,依慈克服一切魔力。」—《禅门法语集》 9.「若人其根明利,欲饶益众生,有大慈悲心者,为说菩萨道。若有无上心,决定乐大事者,为示佛身,说无量佛法。」—《华严经》 10.菩萨行是大乘佛教的本质,他们并且界定那是慈悲精神之具现。 11.大乘佛教盛行弥勒菩萨信仰,弥勒是友爱、慈爱教师的意思。 12.持五戒十善,则心成人天,不化度他而求自度,则心成声闻缘觉。智慧慈悲深,则心成菩萨,悟诸事,则心成佛。 13.有慈悲心者长命,有忍辱心者形善,好杀生者短命多病。 14.慈悲善根的人,受神佛守护,天魔外道不近。何须祈祷。 15.「自古有天帝来试验行者志气,或魔王波旬来阻碍修道。这些都是未离名利之心时,才会有的事。大慈大悲深,广度众生愿宏大,则无此障碍。」—《正法眼藏》 慈悲的真义—二 海涛 辑 1.袈裟是「大慈大悲衣」。—《正法眼藏》 2.慈悲的精神,是一切善行的根本。 3.只要道心坚固,着忍辱衣,居慈悲室,住法空座,则断岸千尺山中、怒涛万声拍岸海边,何苦之有。 4.有真实信心的人,连恶鬼也恼不了他。 5.「制自己,益他人,充满慈悲的心就是法,是此世及死后果报的种子。」—《中论》 6.怜悯深的人,连神都对之敬礼。 7.忍辱是从悲而起。 8.「施、戒、忍、精进、(禅)定、智(慧),以(慈)悲为体。」—《宝行王正论》 9.佛弟子者,当以方便,假令一人,亦应引入佛道,令发平等慈悲心,令知法供养义。应喜舍日常贪着之财宝,供养三宝,救济贫穷无福慧之众生。 10.「自他不二」的意思就是自己与他人属于同一实体,则损害他人,也不过是损害自己而已。 11.大悲心不妨诸法实相,得诸法实相不妨大悲。 12.唯有先对空的立场有了自觉,慈悲行才会变成是纯粹而无我的。 13.《观无量寿经》上云:「佛心者慈悲是也。以无缘之慈摄诸众生。」 14.菩萨常不应离大悲及毕竟空。念毕竟空破世间诸烦恼示涅槃,而大悲引之令还入善法中,以利益众生。 15.慈有三缘。一缘众生,二缘于法,三则无缘。慈之所缘一切众生,如缘父母妻子亲属。以是义故,名曰众生缘。法缘者不见父母妻子亲属,见一切法皆从缘生,是名法缘。无缘者不住法相及众生相,是名无缘。 16.何以慈悲心能由空而生?依天台大师的说法,那是由于到达空境地的求道者,能够见到众生苦的缘故。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