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基本教理(3)

◎解脱 1.在行住坐卧中,若是能保持念住,这样的修行一定会有成果。就是说专心做每一件事,注意心灵和身体的反应。这样会让心灵养成活在当下的习惯。只有这样才可能当下证悟。 2.当下解脱。解脱有三种:无相解脱、

◎解脱

1.在行住坐卧中,若是能保持念住,这样的修行一定会有成果。就是说专心做每一件事,注意心灵和身体的反应。这样会让心灵养成活在当下的习惯。只有这样才可能当下证悟。

2.当下解脱。解脱有三种:无相解脱、无愿解脱和空解脱。无相解脱是理解无常,无愿解脱是彻底了知苦,空解脱则是透视无我。

3.自由往往被理解为恣意妄为。但它指的是不执着。那不是漠视,而是体会绝对真理。「我不一定要拥有它,我可以不需要它。」这就是真理的片刻。

4.「舍弃」听起来轻松,事实上也是如此,只要我们真正经历过以后。在这之前,我们需要许多的自我观察。

5.有句老话说,只要我们坚持下去,终究会得到想要的东西。问题是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想要什么,这才是苦的缘起。

6.解脱并不会像神的恩典那样在金色的光芒中降临到我们身上,它需要分分秒秒的念住和澄净,知道心中舍弃最后的染着。

佛法基本教理—九海涛辑

7.我们的整个生命是为了能获得智慧,而每一天都是我们的整个生命。

◎道与果

1.圣人和凡夫的区别在于意识中是否显现道与果的经验。

2.出世的第一个圣果叫做预流果。证得预流果的特征是断除了前三结:邪见、疑和戒禁取见。

3.在凡夫的结中,最有杀伤力的是对「我」的邪见。只要有个「人」在那里,我们就会有各种问题。

4.仪式和仪轨基本上是无害的,但是相信它们是解脱道上的必需品,那就是有害的了。

5.只有奉献、礼敬和感恩三宝才是累积功德。

6.我们体验了道和果,就可以断除这三种结(邪见、疑和戒禁取见)。这样的人会有显著的改变,当然不是在外表上。

7.头上有光环的圣洁模样当然是不错的,但是内心的蜕变更为重要,这样的经验能够断除对生命道路的疑虑。

8.道和果的经验会在一来果、不还果和阿罗汉果重现。而每一次都会有更深的冲击。

9.在证道时并没有任何的想法和情绪。虽然它是基于禅定,但是和禅定不一样,它们的属性不同。禅定有喜、乐和平静的成分。之后,心就会体验到广大、空无和知觉的转变。

10.见道并没有这些性质,它只是空性。这会解放且改变人的世界观,所以佛陀说凡夫和圣人有很大的差别。

11.当禅定把人带到法界平等、与天地合一的感觉时,见道却还要把这样的感觉舍弃掉。在下一个证果的片刻,会带来全新的视野。

12.这新的视野让我们了解到每个念头和感觉都是苦的。即使是最纯净的念头和最细微的感觉,都还是具有苦的性质。只有完全的空才没有苦。

佛法基本教理—十海涛辑

13.空是圆满的。当我们如实证得空性无我时,追求的欲望就会消失,我们会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

14.这个涅槃的元素不能被描述为「极乐」。极乐这个词意味着情绪的快感。在解脱的境界中没有极乐这东西,因为任何有为法都是苦的。

15.涅槃的极乐好像是在描述人可以找到圆满的快乐,但是事实上却正好相反。我们发现万法皆空,不再有忧苦,只有平静。

16.拼命想要证道反而会无法证悟,因为只有时时刻刻的觉知才有开悟的可能。

17.这样的觉知最后会在真正的专注中达到最高,然后我们会舍弃所有的念头,完全地融入禅定中。这时,我们也舍弃了禅坐的方法。不需要刻意地舍弃,它自然会不见,剩下的只是纯然的觉知。假如真要说野心的话,这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值得去实现的野心。

18.预流果不会去理会仪式和仪轨,因为证道后,他就不再受限于任何角色的扮演,任何的角色都是不真实的。他也许可以继续从事宗教仪式,因为它们包含了尊敬、感恩和奉献。但是他不会再认为这些仪轨具有任何实质的意义。因为他会以开放的心灵行事。

19.当人们听到或读到有关涅槃的事时,他们总是会说:「我怎么可能不需要任何东西?」然而当人证悟时,会看到所有需求都只是填补内在空虚和不满足,自然就不会需求什么了。

20.在行住坐卧中,若是能保持念住,这样的修行一定会有成果。意指专心做每一件事,注意心灵和身体的反应。在听闻佛法时,就只是听闻。在静坐时,就只是静坐。在种一棵树时,就只是种树。不去抱怨和论断。这样会让心灵养成活在当下的习惯。只有这样才可能当下证悟。

21.一个聪明、健康和努力的人,如果有耐心和毅力地修行,没有理由做不到。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