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修净土诗》第一、第二首(2)

好,这首诗讲到,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只要信愿称名,仰靠佛力,带业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我们在极乐世界彼土是什么样的觉受。“一入”,只要一心称名,进入西方极乐世界,好,“境自融”,西方极乐世界依、正的

好,这首诗讲到,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只要信愿称名,仰靠佛力,带业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我们在极乐世界彼土是什么样的觉受。“一入”,只要一心称名,进入西方极乐世界,好,“境自融”,西方极乐世界依、正的境界就能够法尔自然的圆融起来。“境自融”是什么意思?全体的外境就是我们心性的表现。心土不二,心土一如,这就是“境自融”。而外境也是由心回转。那么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这样一个胜妙、光明、由弥陀愿力彰显的刹土,就能够打开我们的心量,伏灭我们的无明。于是“双眸”——这个双眼——就顿然觉得眼翳销熔了。在心性上,我们说众生的颠倒就是由于我们的“眼睛”有病。好像一个月亮,由于眼睛有翳,或者看不清楚——朦朦胧胧,或者把一个月亮看成两个、三个,或者一种颜色看成了其他的颜色。眼睛有病,才会这样的。那么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眼根的这些颠倒——都是分别烦恼出来的——由于弥陀的光明加持,断除之后,我们就顿然恢复了眼根的清净。如果是佛的眼睛的话,那就是五眼圆明了: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都具足。那具足佛眼的话,就对宇宙法界的真相了了明白,不再像原来一样的颠倒——销我亿劫颠倒想。我们都是迷惑颠倒的众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这种颠倒的状态就恢复了正常,不再颠倒。

好,当我们眼根的功德现前的时候,就能见到无量无边微尘数的刹土。这些刹土都是在光明里面显现。这光明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所有的景物都是珍宝合成的,每一个珍宝都有光。因为它的透明度高,非常的洁净,所以这个珍宝放出的光就把他方世界无量的刹土都能映现出来。这就是我们讲的生物全息。你在一个局部可以看到全体;在一法里面可以看到多法;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可以看到广袤的空间。所以这样一个法性的光,就能够现出这个奇妙的境界。于是我们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在极乐世界本土的地面上、墙壁上、树枝、树干上,都能够看到他方世界所有的刹土境界。这是“无边刹土光中现”。

好,遍法界的阿弥陀佛的真身也相逢了。阿弥陀佛他的法、报、化三身:他的法身、报身可以在极乐世界——法身也遍一切处,但是应化身随众生的因缘作示现。整个法界当中无量微尘数的刹土,都有着阿弥陀佛的应化身。当我们的慧眼、法眼、佛眼具足的时候,我们就能见到阿弥陀佛无量无边的刹土、无量无边的显现的身相光明。“逢”,就好像父子相逢,历劫不再违远,开眼就能看到阿弥陀佛种种的应化身。那这种相逢是“象外逢”,“象外”就是有形象之外、超越形象之外的。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在诸法的空性当中——无相一相这样的一个层面,才能见到遍法界的阿弥陀佛的“真身”。如果我们的心性、我们的内心的眼目,还是受制于这个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还是在著相的情况下,是见不到阿弥陀佛遍法界的真身的。所以一定要“象外逢”。

好,极乐世界是一个莲华的刹土——莲邦,有无量无边的莲华。这些莲华又衬托着美玉做的栏杆。有四色莲华:青、黄、赤、白。这里显现红莲华,它在重重无边的境缘之处隐隐显现的红莲华。好,那极乐世界生态环境都是非常的美妙,不仅有莲华,而且还有宝树:或者一宝树,或者二宝、三宝乃至七宝合成的树。七宝合成的树,就是它的根、茎、枝、条、花、叶、果都各有一种宝合成。七宝可以作种种不同的排列组合。这个树由珍宝合成,珍宝又能放光。每一种珍宝放出跟它相应的光:黄金放金黄色的光,白银放白色的光,琉璃放红色的光,等等。这个光和色又互相的辉映。

这个树,它不仅仅是一个无情的东西:它树里面又有七重罗网来庄严,网与网之间又有很多的宫殿——这里讲的是黄金的宫殿,宫殿里面又有自然显现的天童子——又有人在,又有生命在里面。童子身上又有很多的璎珞来装饰。所以这个树,它就是美不胜收。它的花在旋转,自然生出果子,好像那个如意宝瓶自然显现种种的东西一样。那么这个树——尤其是菩提树,能够让这些往生者:看到树的颜色,感受树的光影,尝到树的果实的味道,忆念、思惟树的功德,都能得到六根清净,都能得到种种的无生法忍。树帮助大家来修菩提道,伏灭烦恼,圆证佛果。这个树中的宫殿也是重重无尽。那这样来看,一个无情的树里面又包括有情的童子。这个树是一个色法,但这个色法又是从哪儿来的呢?是从空性里面来的。我们念《心经》,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般若心经》著名的几句话我们在这里天天念诵,但是我们不一定理解得那么到位。甚至在我们的境界当中,色和空还是打成两橛的。而常常我们被这个色法——就是物质世界的东西——所迷惑,认为它是真实的。不知道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由空显现出来的。虽然有时候在道理上我们也能够思惟——依稀仿佛,但是常常会显出种种的怀疑。“这个色法怎么会从空里面来呢?”

哎,如果我们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色、空的转换形态就是一个现量的境界了。比如在西方极乐世界,就谈饮食,你的念头一动,马上七宝钵器自然现前,百味饮食自然盈满。既然饮食来了,还有放饮食的那个小桌子——几,还有用那个柔软的氎所安置的座。这些就是你用餐、用斋的东西,都自然现前。这时候你见色闻香,意念上领略之后,感觉饮食完了。饮食完毕,自然这些钵器呀,这些几案啦,这些坐具呀,哎,马上就没有了。那你看,钵器、饮食、几案这些色法从哪儿来?来无所来。念头一动,哎,到哪儿去?没见到,没有行踪,去无所去。这个色法——无论是钵器,还是衣服,还是宫殿,都是念头一动,它自然现前;你念头想“不要”,自然消失。那你看,这个色和空不是你现量就能够亲证的境界吗?色、空就一如了,色、空就不像我们现在打成两橛了。而且色、空,你很难找到一个立足点,很难找到一种客观的实体。它就叫无依或者叫无寄。无依,不与万法为侣,没有对待,没有一个能依和所依。那么这就是法性不可思议的无作妙用。这就是“色空泯合浑无寄”。

“镜像分明绝点踪”。西方极乐世界每一个墙壁可以说就像一个大圆镜子,它能现出他方世界种种的景物——就是它的像。这个镜和像是历历分明。这个镜也可以代表我们一切众生自性本具的大圆镜智。大圆镜智就像海印三昧,映照森罗万象的一切景物——一时俱现。这是法尔自然、明明白白的。在镜像的显现过程当中,就是一点细微的踪迹、黑点都没有——“绝点踪”。“绝点踪”就代表着:我们在那里所感受的这个镜和像,就是我们心性的一种表现。这个心性的表现,在弥陀的光明当中离开了一切烦恼,离开了一切分别。就好像这面镜子擦得很干净。擦得很干净,才能照天照地。实际上这面镜子我们当下也是具有的,但是这个镜子蒙下了厚厚的尘垢。蒙下了尘垢,在我们看来就毫无作用:这个镜子的作用没有了。镜子可以照天照地的,但由于蒙上尘垢,一点都照不出来。所以我们这面“镜子”要常常擦洗,这就是《无量寿经》讲的“洗濯垢污,显明清白”。把这面镜子上的垢污洗掉,显现它本有的清白的本质。只要它清白的体性现前,它的照用就现前——照天照地。我们现在在这儿念佛,修行,持戒,等等八万四千法门的种种修行,就是要擦洗这个镜子上的垢污的——这就是在修行。把垢污擦掉了,镜子自然当下就是。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