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函遍复讲记 第一部分 背景资料的介绍

一函遍复讲记 目录 第一部分 背景资料的介绍 应劫而生的印光大师 《一函遍复》的出现 《一函遍复》的特点 《一函遍复》的文句结构 第二部分 略述信愿行 普被三根,利钝全收 从两土苦乐略述信 略
一函遍复讲记

目录
第一部分 背景资料的介绍
 应劫而生的印光大师
 《一函遍复》的出现
 《一函遍复》的特点
 《一函遍复》的文句结构
第二部分 略述信愿行
 普被三根,利钝全收
 从两土苦乐略述信
 略述愿
 略述行
第三部分 修行中需要注意的十二条原则
 第一条原则:念佛行人,须敦伦尽分
 第二条原则:劝进行者,念佛消灾
 第三条原则:种种功德,回向净土
 第四条原则:专修净业,自得心开
 第五条原则:明辨伪经
第六条原则:慈心不杀,吃素念佛
 第七条原则:临终助念
 第八条原则:临产助念观音圣号
 第九条原则:女子礼诵
 第十条原则:劝念圣号,改恶修善
 第十一条原则:孝敬慈爱
 第十二条原则:儿童教育
第四部分 结语
 综述《一函遍复》的著述因缘
 《一函遍复》的契机性——阿伽陀药,万病总治
 《一函遍复》的实际作用
 专示如何念佛求生净土
 净土一法超越通途教法
 唯有依教奉行,方能了生脱死


第一部分 背景资料的介绍   应劫而生的印光大师   《一函遍复》是印光大师的一篇重要文稿。印光大师是中国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出生于1861年,往生于1940年。距离我们现在时代是比较近的,印祖所在的时代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内忧外困的时期;也是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中国传统文化日益凋零的时期。儒家文化基本上中断了它的传承,中国佛教也备受冲击。而印光大师就是在这么一个时代,是应劫而生的一位祖师。应着时代的劫难,挽狂澜于既倒。近代的中国幸亏还有一批像印祖这样的高僧大德,才使佛教在震旦国得以传承下来。   印祖早年出家,韬光敛迹,不为外人所知。民国元年(1912年),高鹤年居士将印祖的《宗教不宜混滥论》、《净土普被三根论》、《佛教以孝为本论》等几篇论文在《佛学丛报》发表,署名“常惭”。这些文稿以其见地的精纯和文字般若的摄受力,马上即引起了教内外的关注。于是,当时一批很有眼光的居士,像徐蔚如、周孟由等,就收集印祖的文稿,出版《印光法师文钞》。这样,印祖的名望马上就被社会所知,所谓龙天推出,将近三十年,观察他后来的弘法有一个特点:于世间法则推崇儒家文化,于出世间法则专以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作为宗旨。   印祖主要是以书信文字的形式和他自己真修实干这样的特点来摄受众生,也精通大乘的各宗各派,但不以大通家自居,专修专弘净土法门,一生的弘法风格非常平实。   《一函遍复》的出现   印祖开始弘法活动之后,向他写信求教的信件就像雪片般地飘来。印祖也非常慈悲,早年所有信众的信他都亲自回复,有的居士给他的信稿有时候是十多篇二十多篇,更有很多是请求印祖作序、跋、疏文、碑记等。印祖每天晚上都回信,写文章,校对书籍到很晚,这样就显得很难应付这么多的信件。他曾经就想到香港或是到其他地方去,但是法缘还是在江浙一带,被妙真和尚和很多信众恳求,还是留在了苏州。在有一次校对书籍的时候,眼睛受到很大的伤害(印祖从小眼睛就不是很好,由于他坚持念佛才使眼疾不至于发作,但常常不小心也会使眼睛的视力受到很大的伤害),这样就使得印祖不得不采取了一种方法,来解决每日信众的若干问题(常常有很多信众写信来问问题的时候,印祖就告诉他在《印光法师文钞》里面都有,只要认真看《文钞》,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但凡夫众生的习性,他拿到文钞不会深入地去看,还是愿意写封信来问这些问题)。那么,印祖在这种情况下,就写了《一函遍复》  只要来信没有特殊情况,就将印好的《一函遍复》作为回信寄出去。   《一函遍复》的特点   这篇文稿作于1932年,即印祖七十二岁那一年。   它有两个特点:   一是由于《一函遍复》所针对的是广大的信众,所以一定要通俗易懂;   其二,信众  广大的净业行人来问问题,主要问的不是很玄妙的理论问题,而是大量要在实践当中、修行当中需要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印祖弘法二十年来,对净业行人种种根性已经了如指掌,所以他从实际出发,针对当时净业行人带有普遍性的十二类问题,在《一函遍复》中提出了十二条原则,而这十二类问题也是我们现在的众生常常会遇到的。   所以,我们现在来讨论、学习《一函遍复》,也有很强的现实的修行指导意义。   印祖一生从不谈玄说妙,即便是高级知识分子来了,也会给他讲“信因果、老实念佛”这些似乎是老僧常谈的话语,但平常的话语当中,却寓示着深刻的佛理。印祖晚年时期,对佛教的教理、修行,都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也唯有这样的程度境界,才能把佛教的道理讲得像水一样的平白。因此读到这些文字,就如一位慈悲的老人在教导子孙那样地苦口婆心,并且对症下药。   印祖在《一函遍复》中自己作了一个注,就是“语虽拙朴,义本佛经,若肯依行,其利无穷。”   这是说,《一函遍复》的语言虽然很朴拙,很质朴,但是它的义理是根据佛经来的,不是印祖自己杜撰的。这点很重要,印祖采取的方法是“述而不作”。   印光大师在他的一生中,曾多次阅藏,可谓精通大藏的三藏法师。他在文钞中的回信,不像做学问的人那样(这是哪部经说的打个引号,引一段,那部经怎么说的引一段,)而是将佛言祖语透过他的领会,天衣无缝地融为一体,可谓是妙合天然。这是从自性功德海的流露。所以我们仔细看文钞中的每句话,其来历都经得起考验,其义理全部是根据如实的经典而来的。   而净土法门是不可思议的法门,是“唯佛与佛能究尽”之法(蕅益大师语)。因此,印祖正是通过他的大悲愿力,以佛经的义理著述本文。所以莲友们若是能够依照《一函遍复》的义理去行持净土法门,那么他就能得到现世吉祥如意,临终蒙佛接引,带业往生,快速成佛之大利。这就是“其利无穷”。     《一函遍复》的文句结构   《一函遍复》的文句结构很清楚。第一、为引言(小引),对信愿行作了概述;第二、分十二段,谈到修行的具体的方法:包括正行、助行;最后一个结语,简短的总结。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