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修净土诗》第十六、十七首

《劝修净土诗》第十六、十七首 “人言肃杀是西方,死后身空堕渺茫。身毒应无生博望,岐山哪有活文王。众诸侯各朝天子,四大洲殊睹日光。但得往生休恐怖,应知寿命实难量。” 这又有一种不正确

《劝修净土诗》第十六、十七首

“人言肃杀是西方,死后身空堕渺茫。身毒应无生博望,岐山哪有活文王。众诸侯各朝天子,四大洲殊睹日光。但得往生休恐怖,应知寿命实难量。”

这又有一种不正确的观点,有人说西方极乐世界的“西方”是什么意思呢?是肃杀的意思。当然从称理和表法的意义上来说,这个“西”在季节上是代表秋天,秋天就有它肃杀的气象——这个内涵有。但秋天也有澄清的意思、清净的意思。西方极乐世界这样方位的建立,也代表着自性坚固的意思。在五行里面,这个“西”代表金,金是坚固的意思。自性坚固的佛性。但不要抓住西方代表肃杀的一面,就断定这是比喻死:死了之后,一切都空了,一切都“白茫茫一片真干净”了。就“堕渺茫”,这是断灭见。一谈到“西方”,就是死亡的代言词,死了就什么都没有,非常恐怖。不是这个样子。很长时间以来大家为什么不敢念佛?你劝他念阿弥陀佛,他就觉得:“哦,你要我念阿弥陀佛就是到西方去,到西方去就是死。”搞得有时候劝人念佛,都有些居士也说:“我很想劝父母念佛,但是都劝不出来,一劝他念佛求往生,他把眼睛一瞪,‘啊?你巴不得我早死啊?’”还好像连孝道都尽不了。一般的世间人要让父母多活几年,你让他念佛往生好像就巴不得他早死。“是不是我还留了点钱,你就等不及啊?”都是麻烦事。

实际上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我们法身慧命诞生的那一刻。只要建立这一期业报身苦难、牢狱、茅坑的感觉,我们对西方极乐世界的那种富丽、辉煌、安乐,那种常乐我净,才有一种神往。这是生命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为什么人要有信仰,尤其信仰西方极乐世界?这样一种穷微极妙、华丽至极、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就使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年老的人还是年轻人,对于他未来的生命就有一种很美好的憧憬:有一种光明的未来在等着我们。如果没有这份信仰,人活的是很黯淡的。尤其是到了中老年,好像吃饭就是等死哦,好像过完一年就离坟墓近一步。你说,念念要想到死亡、坟墓,而且死亡后什么都“没有”,他就对死亡,对生命有一种很黯淡的心理。有很多老年的人没有这种信仰,真的是很可怜。他就每天算日子:“我今生还有几年可活,还有几个月可活……”很黯淡。

去年我们东林莲社有一批弘法小组,到了一个地方去慰问那些安养院。回来跟我讲一个感受——有几个比丘讲感受。先是到了一个由佛教居士在那里作院长的安养院,她让那些老人非常认真的念佛。这些老人迎接他们的时候笑得很灿烂,活得很阳光,大家都是念着佛号来迎接他们。以后他们做了一点慈善,给他们做了开示,大家共同念佛,感觉到很好。然后紧接着就到了另外一个安养院,马上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那个敬老院的老人不念佛,然后一个个就显得没有精、气、神:无精打采,面色无光,很木讷的样子。见到出家人也都不知道恭敬。马上就是一个很鲜明的对比——阴气沉沉。所以说,让老人念佛是非常重要的。我去年到宁波居士林,他们的安养院办得不错,几百个老人在那里,有一个念佛的殿堂,早上都要去念佛。那么我跟他们开示:一天至少念三万声佛号。他们真的就认真地念三万声佛号。原来不念佛之前:“儿子怎么不来看我呀?孙子又到哪儿去了?”天天盼着子孙后代来看他。那子孙后代这个时代又很忙,有时来不及看,他就埋怨,关系反而还很矛盾。现在他要念三万、五万佛号了,“你看不看没关系了,最好不来看——更好,看了还耽误我念佛,完不成任务。”你看这个心态变得就比较好。所以念佛行人对未来那种光明的憧憬,是把他生命的潜能、他的精神品格提升上来的一种强有力的力量。如果没有这份信仰,那真的是死后什么都没有,他就恐惧,他就不安,他就无奈。所以谈到西方极乐世界,绝对不能堕到那种渺茫、断灭的状态。

实实在在这个西方极乐世界的存在,就好像谈到“身毒应无生博望”。如果西方极乐世界都是渺茫的,都是空的——什么都没有的话,那些历史要重新来看待了。“身毒”就是天竺国。汉代有一位到西域各国去通商,也负有政治使命的,叫张骞。“博望”,就是以后给他封的侯叫博望侯。他的副使也确实去过印度。然后周文王他出生和活动的地方在岐山,也有活生生的周文王。天子在中央,那么周边的诸侯国——在封建社会天子要分封土地,建立护持天子的藩屏——这些诸侯国君都要去述职的,天子三年要巡视的。朝拜天子是众多诸侯国应有的礼节和规范。那么天子在中央的时候,你说他是在东面,还是在西面呢?释迦牟尼佛说西方极乐世界是在西面,但是你不要执著它一定是在西。因为这要看不同的参照系而说。你比如天子他定都在长安,周边的诸侯来朝天子,那他们是东、南、西、北来的:从东面来的诸侯,他就说长安是在西面;但是西方边远地区的诸侯,他就说长安是在东面。那长安你能决定它有个方位吗?你很难决定。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是法界的中央——首都,去往生的是十方无量无边刹土的菩萨、声闻、天人——都发愿往生。那么从我们这个娑婆世界而言,是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东面,在东边也有微尘数的佛刹,这些东面微尘数佛刹的众生往生极乐世界,就指称西方极乐世界在西边。但以西方极乐世界作为一个中央的话,那极乐世界的西面也有微尘数又微尘数的佛刹,那些佛刹的众生往生到极乐世界,那他看来极乐世界就在东面了。那你能说极乐世界方位决定有东还是西的概念吗?它就要看不同的参照系而言。

实际上方位的概念——这种空间的概念,也是我们一种虚幻的感觉——心不相应心法。这是佛在无方位、无时间的法性当中建立时空的参照系,来善巧接引度脱我们而已。就好像四大部洲。我们这个一四天下有四大部洲: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还有北俱卢洲。这四洲福报最大的是北俱卢洲,人寿平均一千岁,中间也没有夭折,资生用具都在树枝上、在地面上自然长成。有日、月在须弥山的中央环绕。那环绕的话,这里面就出现它照四大部洲不同的情况了:如果太阳在这个东胜神洲落下来的时候,正好白天就在南赡部洲,西牛货洲是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北俱卢洲就是半夜。所以你很难指称方位哪个是一定的。原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他就认为这个地球是圆的。之后别人就有一个推论:就好像大海航行到边缘地方,那所有的船和人都会掉下去。但实际上最后发现地球有引力,它不会掉下去。

四大部洲不可能同时都见日光。这些现象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有另外一种境界了。西方极乐世界是一个光明的世界,是不需要日月的运行。它没有白天、黑夜的交替,也没有春、秋、冬、夏四季的更迭,它完全是光明的世界。它的地面、它的宫殿、它的虚空、它的地底都是珍宝合成的,那珍宝是非常透亮的,都能放光的。不仅依报可以放光,正报也能放光。它全体的是一个光明世界,所以不需要电灯,甚至也不需要日月。它自体就有光。但如何表达一个黑夜和白天的差异呢?——只是往生者的习气。他看到:莲华闭合起来代表是夜晚,莲华绽放就代表白天。只能从这个微细的相上表达昼夜的交替。西方极乐世界实实在在有一个五欲、五尘微妙的生活空间。而且我们徜徉在极乐世界微妙五尘的境界当中,就能够得到极高的审美享受,而且能够破无明,显佛性。所以是一个殊胜的修行道场。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寿命就无量无边了。无量无边的寿命,这是阿弥陀佛发的大愿:阿弥陀佛发自己寿命无量愿,也要令一切往生者寿命无量无边阿僧祇劫。纵然是所有的圣人集合起来算往生者寿命有多长,都算不清楚。寿命代表一个人的福报,我们在这个减劫的时代,寿命越来越短,就等于福报越来越低,业障越来越重,烦恼越来越重。如果寿命长,他的福报、智慧、长相都会随之好转。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