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修净土诗》第十八、十九首

《劝修净土诗》第十八、十九首 “六字真经堪读诵,谁言名字假非因。即名显体方称妙,托境观心易入真。蜾蠃祝儿终肖父。蛣蜣丸粪亦遗尘。劝君早发西归愿,臭秽何容恋此身。” “南无阿弥陀佛”

《劝修净土诗》第十八、十九首

   “六字真经堪读诵,谁言名字假非因。即名显体方称妙,托境观心易入真。蜾蠃祝儿终肖父。蛣蜣丸粪亦遗尘。劝君早发西归愿,臭秽何容恋此身。”

“南无阿弥陀佛”是六字真经,有时候称为六字大经王。一切大、小乘经典都是对六字的注解,大、小乘一切行门都是从六字流出。六字就是实相,就是法界,就是阿弥陀佛的愿心。所以我们就应该至诚恳切的去读诵这六字真经。这六字里面包含的义理、境界非常深邃。如果我们不了解的话,就可能会轻视,轻忽。有人就说:“你这六个字就是一个名字、名号嘛!这个名字从唯识的角度来说,它是假的呀!我们宗门下说名字是指向真理——‘月亮’——的手指。这个名字是工具,要透过这个文字的‘指’,指向那个实相的‘月’。”一般会这样去讲。“所以这个名字的假法,它不是成佛的真因。”从通途的教理来看,这个质疑得不错。

但是净土法门在这个名字和实相方面,却有一个深刻的辩证关系。“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的名字,它就是实相的音声化,不是一个假法——借这个名字就能显示法性之体,就是一真法界的全体大用。这一点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里面和盘托出。“称如来名”,这个如来名是实相身,是实相的身,也是为物的身。“为物”就是为众生。这个实相,就是一切实相的功德都在名号里面。既然是实相的显现,你念这个名号,实相的功德就会显现。同时在这个名号当中,阿弥陀佛把度化众生的一切方法、光明、善巧都融进去了。所以这句名号就大不可思议,叫妙音——实相的音。称念这个名号就能显现法性之体,就能把阿弥陀佛的全体功德彰显出来,这才叫妙。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的境界,也不是一般的境界,它是从阿弥陀佛的愿心显现出来的。全体的境界就是涅槃常、乐、我、净的表达。所以观察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就是观察实相的心,西方极乐世界真如法界的这种功德,你去观察,就是以真如熏无明,就能打开我们烦恼、执著所禁锢的如来藏性。

所以这个净土法门有个特点,它是从相上入手的。“指方立相”,“住相证果”,这是善导大师两句话。这八个字体现了净土法门一个本质的内涵。可能般若系经典、宗门下是要扫荡,一切指归向上:一法不立,一尘不染。然而净土法门却是从建立法的角度,从相上入手,这个相不是我们业力感召的虚幻的污秽之相、败坏之相,而是由阿弥陀佛清净、平等的愿心所显现的相。所以这个相就称为第一义谛妙境界相。第一义谛是诸法的空性。这个相是从空性里面借助着愿力的中介显发的,所以这个相当下就是实相。那实相是无相无不相,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所以净土法门指方立相,就能住相证果。住在弥陀的清净之相上——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是相,六字洪名也是相,住在这个相就能证到实相的果。所以“托彼名号,显我自心”,依托这个境就容易入到真如法界。

那从“以果地觉,做因地心”修行下手的功夫来说,这里又有两个比喻。这两个比喻很形象。第一个比喻就是蜾蠃。蜾蠃是一种昆虫,它自己不能生育孩子,然而它就把别的昆虫——比如桑虫——拿过来放在自己的巢穴里面。这个叫螟蛉子——就是过继过来的,对它说“似我,似我,似我……”,就是“像我,像我,像我”。它只要对这个过继过来的小虫讲“似我,似我”七天,这个过继过来的还真的跟他一样——真的像一个蜾蠃的形象,包括它的习性。他用这个比喻我们凡夫众生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在内心念。这个名号它具足着阿弥陀佛灵明不昧的法身、报身、应化身的功德,我们念佛就有阿弥陀佛的加持,念佛就是香光庄严。念念都是佛号,就等于趋向了佛那样的功德、那样的清净、那样的平等。所以我们越念佛就越像佛的心,越像佛的形态。这就像蜾蠃祝“像我、像我”一样。我们终身念佛就会像佛了,就是香光庄严了。这就是“以果地觉,做因地心”。如果我们靠自己,说“趋向于佛的样子、佛的样子”,很难。因为我们与生俱来的业力、业识的心举心动念都是污染,都是罪恶,都是生灭法,都是人我是非。我们要变成清净,变成无我,变成慈悲,变成感恩,变成一种平等,很难。但是要有个方法把我们凡夫的心趋向佛心,这个名号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古德也曾经比喻过。你比如一条蛇,蛇的性就是弯曲的,它在那里就盘在一起。你一定要求这个蛇“你给我身体直起来”,你再怎么要求它,它可能勉强直个几分钟,马上它又盘起来了。这是它的蛇性。我们人性里面这种分别、执著、贪婪,这是我们的人性。与生俱来的劣根性: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自利,贪、瞋、痴、慢、疑。但是要把这个人性变成佛性,这里面要有方法。就像对那个蛇,你要让它直,只是让它靠自己的力量直,它怎么也直不了,所以要借助一个善巧方便。于是你找一个竹筒子——竹筒是直的,你就让这个蛇钻到竹筒子里面。钻到竹筒子里面,你不直也得直呀,它不允许你弯曲。那这个名号就好像竹筒子,我们念这个名号,我们凡夫的心就会像佛心一样,那样的清净、那样的平等、那样的慈悲。这就是古德常常讲(的)“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就这个道理。所以这个佛号从终极关怀方面,能够让我们带业往生;从现实的修行功夫上,能够让我们降伏烦恼,趋向佛心。

第二个比喻就是蛣蜣,它把那个粪土做成丸子,它会很爱惜。所以省庵大师最后劝勉——“君”就是对一些净业行人的尊称——劝君赶早发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大愿。要知道我们这个身体都是臭秽不堪的。种种的污秽,三十六种不净之物。由我们身心的污秽、无常,才感得我们生态环境的污秽、苦难。所以通过对身体的厌离,也同时对我们身心所感召的依报厌离。没有一点值得留恋的地方,赶紧到西方极乐世界清净的刹土去。

好,请看下面。“娑婆魔外事纵横,寂灭无如安养城。苦乐双忘名极乐,死生俱尽说无生。佛无彼此皆同体,地有东西是假名。何事劝人生彼国,只缘此土道难成。”

娑婆世界天魔、外道干扰修行人,这方面的事情甚多甚多。这个魔有天魔,也有我们的五阴魔,有死魔,有烦恼魔。这些魔能够障碍我们修行。外道——无论其他的宗教还是附法外道、种种新生的宗教,都在用它的一些境界、“神奇”来诱惑我们,妨碍我们修行、出离、解脱的正道。这些都是我们娑婆众生的共业所感——唯心所现。我们要寻求一种寂静、安乐的安身立命之所,遍观法界一切刹土,没有比极乐世界更好的了。“安养”是极乐世界另外一个表称,“城”是代表涅槃城。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能够安享涅槃——寂静、常、乐。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