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宗法语大观 第四编 净土资粮 愿门(3)

二、欣求极乐 殷勤劝愿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 (1) 俱会一处。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 (2) 福德 (3) 因缘 (4) 得生彼国。——《佛说阿弥陀经》【注释】(1)上善人:上等的
  二、欣求极乐   殷勤劝愿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1)俱会一处。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2)福德(3)因缘(4)得生彼国。 ——《佛说阿弥陀经》 【注释】 (1)上善人:上等的善人,指彼土一生补佛位的大菩萨。 (2)善根:指发菩提心,修持三十七道品,而持名念佛即是善中之善。 (3)福德:指受持禁戒,广作善事的助行,而持名即是福中之福。(4)因缘:善根就是往生的因,福德就是往生的缘。 【译文】 舍利弗!众生听到了上述西方极乐世界种种好处,应当发愿,情愿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为什么呢?因为能够与这样许多最上等的善人都聚会在一块儿。舍利弗!不能够凭着少善根福德因缘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成就普贤愿王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 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 彼佛众会咸清净,我时于胜莲华生。 亲睹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 蒙彼如来授记已,化身无数百俱胝。 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 乃至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 如是一切无尽时,我愿究竟恒无尽。 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译文】 祈愿我(普贤自称—注)寿命终结之时, 究竟遣除一切往生极乐的障碍。 睹见彼土教主阿弥陀佛, 即得随佛往生安乐刹土。 我即往生安乐国土以后, 现前成就这十大愿王。 一切弘愿圆满没有丝毫的欠缺, 由此利益安乐九法界众生。 阿弥陀佛法会悉皆清净庄严, 我即时就在殊胜奇妙的莲华中化生。 亲眼目睹阿弥陀如来的无量光, 阿弥陀佛现前授我成佛之记。 仰蒙阿弥陀佛授记作佛已, 我即现出无量无数的化身。 这些化身的智力遍及十方刹土, 平等地利益九法界众生。 乃至虚空世界穷尽了, 众生以及众生的罪业烦恼穷尽了, 我如是的大愿才会穷尽。 然如上的一切无有穷尽时, 我的大愿究竟永恒也不会有穷尽。 我这个普贤愿王殊胜之妙行, 无边殊胜的福德普皆回向。 普愿沉溺于生死苦海中的所有众生, 疾速往生到无量光佛的刹土。 【按】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的举措昭示:念佛求生极乐净土一法,乃《华严》一生成佛之末后一著,实十方三世诸佛因中自利,果上利他之胜异方便,伏冀净业行人深思之。   劝往生即报佛恩 欲得捨此娑婆生死之身、八苦、五苦(1)、三恶道等,闻即信行者,不惜身命,急为说之。若得一人舍苦出生死者,是名真报佛恩。何以故?诸佛出世,种种方便劝化众生者,不欲直令制恶修福,受人天乐也。人天之乐,犹如电光,须臾即舍,还入三恶,长时受苦。为此因缘,但劝即舍,求生净土,向无上菩提。是故今时有缘相劝,誓生净土者,即称诸佛本愿意也。                                     ——善导《观经四帖疏》 【注释】(1)五苦:色、受、想、行、识五阴炽盛苦。 【译文】 若有众生期冀捨弃此娑婆浊世生死苦恼之身,八苦、五苦和三恶道等苦,闻到念佛法门,即信受奉行者,吾人当不惜身家性命,急切地为他宣说。若得一人捨离众苦出生死轮回者,这就是真报佛恩。什么原因呢?诸佛如来出兴世间,以种种善巧方便而劝导教化众生,不是仅仅为了令其断恶修福,享受人天乐果。人天的福乐,犹如电光石火,刹那间便消失。人天福报享尽,还是要堕入三恶道中,长时间受苦。因为这个缘故,只劝众生捨离娑婆,求生净土,求取无上菩提佛果。所以现时有机缘劝导众生,誓生净土者,即是称合阿弥陀佛弘愿本怀。   凡夫菩萨宜求净土 问:诸佛菩萨以大悲为业,若欲救度众生,只应愿生三界,于五浊三途中救苦众生,因何求生净土,自安其生?捨离众生,则是无大慈悲,专为自利,障菩提道。 答:菩萨有二种:一者久修行菩萨道,得无生忍者,实当所责;二者未得已还及初发心凡夫。凡夫菩萨者,要须常不离佛,忍力成就,方堪处三界内,于恶世中,救苦众生。故《智度论》云: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恶世,救苦众生者,无有是处。 ——智顗《净土十疑论》 【译文】 问:诸佛菩萨应以大悲为事业,若要救度众生,就应当发愿生到三界内,在五浊三途(即三恶道)中救度苦难众生,为什么要求生西方净土,只图自身的安乐呢?捨离众生,则是没有大慈悲心,专为利益自己,障碍菩提道。 答:菩萨有两种:一种是久远以来修行菩萨道,已经证得无生法忍的菩萨,这类大菩萨如果舍离众生,那么以上责备,实当成立;另一种是没有证得无生法忍以下的菩萨以及初发心的凡夫。凡夫菩萨应该常不离佛,成就无生法忍力后,才有能力在三界内,在浊恶世间救度苦难众生。所以《大智度论》说:“具足烦恼缠缚的凡夫,有大悲心,愿意生在恶世,救度苦难众生,绝对是办不到的。” 【按】大心凡夫不宜以法身大士自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能自利方可利他。   彼土无八苦 彼国莲华化生,则无生苦;寒暑不迁,则无老苦;身离分段,则无病苦;寿命无量,则无死苦;无父母妻子,则无爱别离苦;诸上善人同会一处,则无冤憎会苦;所欲自至,则无求不得苦;观照空寂,则无五阴炽盛苦。                                         ——莲池《弥陀疏钞》 【译文】 西方极乐世界诸往生者都是莲华化生,则无有入胎出生之苦;国土无有寒来暑往的迁变,则无有衰老之苦;金刚之身离开分段生死,则无有疾病之苦;寿命无量无边,则无有死亡之苦;没有父母妻儿亲眷,则无爱别离苦;与诸上善人同会一处,则无冤憎会苦;资生用具应念自然而至,则无求不得苦;智慧观照诸法空寂,则无五阴(色受想行识)炽盛之苦。 【按】极乐与娑婆苦乐对比鲜明,趋乐避苦,吾人亟宜求生净土。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