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宗法语大观 第五编 净土资粮 行门(5)

十念法门 每日清晨服饰已后,面西正立,合掌,连声称阿弥陀佛,尽一气为一念,如是十气,名为十念。但随气长短,不限佛数,唯长唯久,气极为度。其佛声不高不低,不缓不急,调停得中,如此十气,连续不断,意在令心
  十念法门 每日清晨服饰已后,面西正立,合掌,连声称阿弥陀佛,尽一气为一念,如是十气,名为十念。但随气长短,不限佛数,唯长唯久,气极为度。其佛声不高不低,不缓不急,调停得中,如此十气,连续不断,意在令心不散,专精为功故。 ——遵式《往生净土忏愿仪》 【译文】 每天清晨,穿戴好服饰后,面对西方端正站立,合掌,连声称阿弥陀佛名号,尽一口气为一念,这样念十口气,名为十念。只随气长短,不限佛号数目的多少,吸气尽可能长久,以尽一口气为限度。念佛声要不高不低,不缓不急,调停适中,如此念十口气,连续不断,意在令心不散乱,专注精一成就功夫。 【按】 十念法,由阿弥陀佛“十念皆生我国愿”为依据而施设,借气束心。为时少,收效大,事业忙碌者可行持。   十念记数法 当摄耳谛听,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头从内心生起,声音从口时发出,声音从耳根回入(默念虽不动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妄念自息矣。如或犹涌妄波,即用十念记数。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 ——印光《印光法师文钞》 【译文】 应当摄耳认真倾听佛号,无论出声念、默念,都必须念头从内心生起,声音从口里发出,声音从耳根回入(默念虽然不动口唇,然而意地之中,也仍然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这样摄心念佛,妄念自然息灭。如果还有妄念像波浪一样翻涌,就用十念记数法对治。在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必须声音念得分明,仍须记数记得分明。念至十句后,又须从一句到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地念。随念佛的声音而记数,不可掐念珠,唯凭用心默记。纵然一日念数万声佛号,全都如此记数。这样念佛,不但去除妄念,也最能养神,随快随慢地念,丝毫没有滞碍。   掐珠记数念佛 只贵信得及,守的稳,直念下去,或昼夜十万,或五万三万,以决定不缺为准,毕此一生,誓不改变。若不得往生,三世诸佛便为诳语。 要到一心不乱境界,亦无他术,最初下手,须用数珠。记得分明,刻定课程,决定无缺。久久纯熟,不念自念。然后记数亦得,不记亦得。若初心便要说好看话,要不著相,要学圆融自在,总是信不深,行不力。饶汝讲得十二分教,下得千七百转语(1),皆是生死岸边事,临命终时,决用不著。珍重!                                        ——蕅益《灵峰宗论》 【注释】 (1)千七百转语:即禅门的千七百公案。禅家指点学人,在言语或动作上所作的垂示,叫做“公案”。 【译文】 念佛法门只贵信得及,佛号守得稳,直下念去,或昼夜十万声佛号,或昼夜五万、三万声佛号,以每天决定不缺数量为准,毕此一生,记数念佛,誓不改变。像这样还不能往生净土者,三世诸佛便是说假话。 要念到一心不乱的境界,也没有其他的妙术,最初下手修习念佛法门,须用数珠记数。所念数目要记得分明,计划好每日定课,决定不要缺课。这样日子长了,工夫自然纯熟,渐渐达到不念自念。到了这个境界后,记数也可以,不记数也可以。如果初发心念佛便要说玄妙话,要不著相,要学圆融自在,这总是信心不深切,行持不得力的表现。纵然你能讲三藏十二部经教,下得禅宗千七百公案中的机锋转语,这些都是生死岸边的事,临命终时,决定派不上用场。珍重!   念佛百万遍决定得生 如经说:若人念阿弥陀佛,得百万遍已去,决定得生极乐世界。绰禅师捡得此经。若能七日专心念佛,即得百万遍也。由此义故,经中多导七日念佛也。                                          ——迦才《净土论》 【译文】 如经中所说:“若人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念满一百万遍后,决定能够往生到极乐世界。”道绰禅师曾经捡阅到此经。如果能够七日专心念佛,就能念满一百万佛号。因为这个缘故,所以经中多劝导众生七日精进念佛。 【按】由此圣言量依据,应现代人的根机,东林祖庭每月二次进行十日百万佛号闭关持念,效果甚佳。愿诸有心人,推广此法,广利众生。   历缘系心念佛 凡公临私养,历涉缘务,虽造次而常内心不忘于佛及忆净土。譬如世人切事系心,虽经历语言、去来、坐卧及种种作务,而不妨密忆,前事宛然。念佛之心,亦应如是。或若失念,数数摄还,久久成性,任运常忆。 如此系心,任运常遮一切恶念。设欲作恶,忆佛之故,恶不能成。纵使随恶作恶业时,心常下软,如身有香,自然离臭。又复觉心微起恶念,即便忆佛,以佛力故,恶念自息。如人遇难,求彼强援,必得免脱。又若见他受苦时,以念佛心怜悯于彼,愿其离苦。若断刑狱,以念佛故,生悯念心,虽依王法,当密作愿云:我行王法,非我本心,愿生净土,誓相救济。凡历一切境界,若善若恶,由心忆佛,皆心念作愿。故普贤愿王云:作一切恶,皆不成就;若作善业,皆悉和合。即此意尔,如是相续念佛在心,能办一切净因功德。 ——遵式《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 【译文】 无论为公事还是作私活家务,经历旁涉诸多缘务,虽然种种忙碌而内心常不忘记佛号以及忆念西方净土。譬如世间人有切身大事挂在心上,虽然经历交谈、去来、坐卧以及做种种事务,而不妨碍潜密忆念,那件切要大事宛然在心。念佛之心也应当是这样。倘或失掉念佛之心,应当赶紧将念头摄回到念佛上。如此时间长了,成为习惯,便自然恒常地忆佛念佛了。 这样地系心念佛,自然而然地常会遮遣一切恶念;设若想造作恶事时,由于忆佛的缘故,恶事便做不成;纵使随恶缘而造作恶事时,心也会比较柔软,如同身上染上香气,自然会离臭气。又复觉察到内心稍微生起恶念时,就赶紧念佛,由于佛力的加被,恶念自会息灭。犹如人遇到厄难,急忙寻求他力的强援,必定得以脱免厄难。又倘若看到他人遭受苦难时,以念佛心怜悯当事人,希望他脱离苦患。假若审理案件,由念佛故,生怜悯心,虽然依照王法不得不惩处,但内心潜密作愿:“我执行王法,并非我的本意,愿我往生净土后,誓来救济你。” 凡是历涉一切或善或恶的境界,由于忆佛念佛,都应当心念作愿。所以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中说:“众生作一切恶,都令其不能成就;若是作善业,全都和合成就。”就是这个意思。这样相续地在心中念佛,就能成办一切净业正因功德。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