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藕益大师念佛即禅观思想(学诚法师)(5)

可见由修习念佛法门证入的相应境界(三昧)来看,念佛与禅观毕竟不二。 藕益大师念佛即禅观思想与历代弘扬净土诸师见解之异同 中国佛教特质在禅,古圣先贤谁也末否认念佛法门也是禅法。在中国佛教的发展过程中,因时

  可见由修习念佛法门证入的相应境界(三昧)来看,念佛与禅观毕竟不二。

 

  藕益大师念佛即禅观思想与历代弘扬净土诸师见解之异同

  中国佛教特质在禅,古圣先贤谁也末否认念佛法门也是禅法。在中国佛教的发展过程中,因时代及背景德镇不同,净土宗的宏传也有所不同,净土思想的演变不外乎对净土的认识及对念佛法门的认识与实践的演变。若按太虚大师分法,依时间顺序有:一、依教律修禅之净,二、尊教律别禅之净,三、透禅融教律之净,四、夺禅超教律之净。
  (一)依教律修禅之净,即庐山远公所谓‘功高易进,念佛为先’者是。在当时以念佛为诸禅观中之最高者,所以念佛正是修最上禅观、念佛即修禅。其修者精依教义,严遵戒律。这种念佛是修禅的念佛法门,比较偏重于实相念佛及观想念佛。其思想依于般若经典,如《般舟三味经》及净土诸经,其代表人物为庐山慧远大师。
  (二)尊教律别禅之净,以其所修之念佛法门力斥禅宗之禅,并于其余依教律所修诸禅定观照,亦皆简别为仗自力的难行道,而独以净土法门为仗他力的易行道。总之,此尊教律别禅之净,是别于其余的诸禅定。其思想则依三经一论之义,代表人物有昙鸾,道绰、善导、窥基、少康、承远、法照、怀感、慈愍等,其中善导人师的念佛仍兼有观想等法,但提倡时偏重持名念佛,自此以后持名念佛蔚然成风。
  (三)透禅融教律之净,又可分为三类。
  1:为禅宗之净,代表人物有永明延寿、慈觉宗赜,真歇清了、中峰明本,天如惟则、楚石梵琦、憨山德清及彻悟禅师等,此等皆为宗门巨匠,所提倡者皆以禅旨融入教律,汇归净土,中国净土宗因此而大为增色。
  2:为壹教之净,代表人物首推智者大师,其后当推宗代的昭庆省常、四明知礼、宗晓法智、慈云忏主遵式、灵芝元照等大师,明代则有幽溪传灯、灵峰藕益等大师,清代则有行策截流,省庵思斋等大师,皆以天台教观透禅融教律归于净土,使净土宗的思想臻于极则!尤以藕益大师的《佛说阿弥陀经要解》,将净土理论发挥至登峰造极!
  3:为贤教之净,其代表人物为云栖莲池大师、彭际清居士(居士著有《华严念佛三昧宝王论》影响颇大)。
  (四)夺禅超教律之净,代表人物有清成时坚密、玉峰古昆、灵严印光等大师,力唱依言愿持名,一心念佛,自行化他,至于参禅、研教、六度万行机可尽废。
  依太虚大师的伟见,中国佛教特质在禅,历代诸师皆以为念佛与禅观始终不违,诸师所倡虽危害各各有所偏重,然其旨与藕益大师的念佛即禅观理论毕竟相符。

  总结

  灵峰藕益大师平生遍鉴全藏,博通禅教律,终身行持精严,虚位谦怀,大师曾自作《八不道人传》述生平志事云“古者有儒有禅有律有教,道人既蹴然不敢。今亦有儒有禅有律有教,道人又艴然不屑。”观大师虽自谓不及古人,而实无愧于古人。其于儒者,通孔颜道脉;透末后一著;其于律也,精究体相,严净三业;其于教也,融会各宗,归一佛乘。大师在《病间偶成》诗中曾言:“名字位中真佛眼,未知毕竟付何人。”大师一生精勤笃实,慧解超群,仅自称名字道人,其亮节高风堪与古大德媲美。灵峰藕益大师的思想堪称集大成,其对净土宗的论述及对念佛法门的阐述条理清楚,透彻精详,可尽扫净土行人之疑窦。其关于念佛即禅观的明文开示,对后世修净业者,不啻暗夜明灯。末世众生,若能深体大师本怀,则净土法门必将发扬光大,佛法经久不衰也!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