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藕益大师念佛即禅观思想(学诚法师)(4)

若欲速脱轮回之苦,莫如持名念佛,求生 极乐世界 。若欲决定得生 极乐世界 ,又莫如以信为前导,愿为后鞭。信得决,愿得切,虽散心念佛,亦必往生;信不真,愿不猛,虽一心不乱(按:此处一心不乱或许指未到定、色界

  若欲速脱轮回之苦,莫如持名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若欲决定得生极乐世界,又莫如以信为前导,愿为后鞭。信得决,愿得切,虽散心念佛,亦必往生;信不真,愿不猛,虽一心不乱(按:此处一心不乱或许指未到定、色界定或无色界定,当不是念佛三昧,亦非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亦不得往生。

  又大师的《佛说阿弥陀经要解》云:“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定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虽然如此)“然称名便为成佛种子,如金刚终不可坏。”
  藕益大师在《持名念佛历九品净四土说》中还说:

  云何为信?一者,信阿弥陀佛愿力。二者,信释迦文佛教语。三者,信六方诸佛赞叹。夫世间正人君子,便无妄语,况弥陀、释迦、六方诸佛,岂有妄语?此而不信,真不可救,故须先生深信,勿起疑惑!
  云何为愿?一切时中,厌恶娑婆生死之苦,欣慕净土菩提之乐。随有所作,若善若恶,善则回向求生,恶则忏愿求生,更无二志,是名为愿。
  信愿既具,侧念佛方为正行,改恶修善,皆为助行。随功力之深浅,以分九品四土,丝毫不滥。只须自已检察,不必旁问他人。谓:深信切愿念佛,而念佛时心多散乱者,即是下品下生。深信切愿念佛,而念佛时教乱渐少者,即是下品中生,深信切愿念佛,而念佛时便不散乱,即是下品上生。念到事一心不乱,不起贪嗔痴者,即是中三品生。念到事一心不乱,任运先断见思、尘沙,亦能伏断无明者,即上三品生。故信愿持名念佛,能历九品,的确不谬也。
  又信愿持名,消伏业障,带惑往生者,即是凡圣同居净土;信愿持名,见思断尽而往生者,即是方便有余净土,信愿持名豁破一分无明而往生者,即是实报庄严净土;信愿持名,持到究竟之处,无明断尽而往生者,即是常寂光净土。故持名能净四土,亦的确不谬也。

  该文中历九品净四土无一不谈信愿持名,因信愿持名是修念佛法门达到高深境界及最终目的关键,今再引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对信愿持名详加阐述:

  信则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愿则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行则执持名号,一心不乱。
  信自者,信我现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团心,亦非绿影。坚无初后,横绝边涯。终日随缘,终日不变。十方虚空,微尘国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现物。我虽昏迷倒惑。苟一念回心,决定得生。自心本具极乐,更无疑虑,是名信自。
  信他者,信释迦如来,决无诳语。弥陀世尊决无虚愿。六方诸葛亮佛广长舌,决无二言。随顺诸佛,真实教诲,决志求生,更无疑惑,是名信他。
  信因者,深信散乱称名,犹为成佛种子。况一心不乱,安得不生净土?是名信因。
  信果者,深信净土诸善聚会,皆从念佛三昧得生。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亦如影必随形,响必应声,决无虚弃,是名信果。
  信事者,深信只今现前一念不可尽故,依心所现十方世界亦不可尽。实有极乐国,在十万亿土外,最极清净庄严,不同庄生寓言,是名信事。
  信理者,深信十万亿土,实不出我今现前介尔一念心外。以吾现前一念心性,实无外故。又深信西方依正主伴,皆吾现前一念所现影。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全修即性,全他即自。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一切众生心性亦遍。譬如一室千灯,光光互遍,重重交摄,不相妨碍。是名信理。
  如此信已,则娑婆即自心所感之秽,而自心秽理应厌离。极乐即自心所感之净,而自心净,理应欣求,厌秽须舍至究竟,方无可舍。欣净,须取至究竟,方无可取。故《妙宗钞》云:取舍若极,与不取不舍,亦非异辙。设不从事取舍,但尚不取不舍,即执理废事。即废于事,理亦不圆。若达全事即理,则取亦即理,舍亦即理;一取一舍,无非法界,故次信而明愿也。
  言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者,名以召德,德不可思议故,名号亦不可思议,名号不可思议故,便散布称为佛种,执持登不退也。然诸经示净土行,万别千差,如观像、观想、礼拜、供养、五悔、六念等,一一行成,皆生净土。唯持名一法,收机最广,下手最易,故释迦慈尊,无问自说,特向大智舍利弗拈出。可谓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又云:

  执持,则念念忆佛名号,故是思慧。然有事持理持,事持者,信有西方阿弥陀佛,而未达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但以决志愿求生故,如子忆母,无时暂忘。理持者,信西方阿弥陀佛,是我心具,是我心造。即以自心所具所造洪名,为系心之境,令不暂忘也。

  以上大师虽著重讲深信切愿持名念佛,持名念佛时又须具足六信,既讲事持,又讲理持,可见大师的信愿持名断断不同于一般常人的泛泛称名,而是将实相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数揉合到持名念佛上。理上重实相(心自性),此实相中又尽备西方极乐种种依正二报庄严及种种妙法,种种功德(注:此处已含摄观像念佛及观想念佛)。事上重持名,以此达到念佛三昧。
  念佛法门的最终目的,与大乘止观法门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证无上菩提。需要值得一提的是,修习念佛法门不但可依信持名往生西方,登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究竟一生成佛,也可以在修习时断除惑障无明。如大师的《持名念佛历九品净四土说》中所说:

  或问:“如何持名能断无明?”
  (大师)答曰:“所持之佛名,无论悟与不悟,无非一境三谛,能持之念心,无论达与不达,无非一心三观。只为众生妄想执著,情见分别,所以不契圆常,殊不知能持者,即是始觉,所持者,即是本觉。今直下持去,持外无佛,佛外无持,能所不二。则始觉合乎本觉,名究竟觉矣。”

  大师说,因持名,始觉合本,惑障无明不断自断,自然证真。
  修习禅观经常会证入某种三昧,显现种种殊途同归胜境界。那么,修习念佛法门所证入的又日什么三昧呢?是念佛三昧。大师对此念佛三昧极为看重,称为宝王三昧,三昧中王。在《重刻宝王三昧念佛直指序》中,他赞道:

  念佛三昧,所以名为宝王者,如摩尼珠,普雨一切诸三昧宝;如转轮王,普统一切诸三昧王。盖是至圆至顿之法门也。始自《华严》,终至《法华》,一代时教,无不赞扬此宝王三昧,始自文殊,普贤,乃至永明、楚石、一切菩萨、圣祖,无不修证弘通此宝王三昧。

  在《示念佛三昧》中他赞道:
  念佛三昧,名宝王三昧,三昧中王。凡偏、圆、权、宝,种种三昧,无不从此三昧流出,无不还归此三昧门。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