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行者具有忆佛之念如泉涌出或“忆佛心谢”(念极而忘)之定慧工夫,拒末学之教、学经验,只要是知所“转折”并恳切体究的念佛者,一旦因缘成熟,即可自得心开,亲见本来,或遇善知识引导,亦有可能心开。莲池大师于《竹窗随笔》一书“参究念佛”一则中指示:“…盖念佛人见性,正上品上生事……”能明心见性,再求生极乐净土,即可上品上生,据佛说观无量旨经表示:“生彼国已,见佛色身,众相具足;见诸菩萨,色相具足。光明宝林,演说妙法,闻已即悟无生法忍。经须臾间,历事诸佛,遍十方界。于诸佛前,次第受记,还至本国,得无量百千陀罗尼门,是名上品上生。”何等殊胜、自在?深盼行者起坚固清净信心,一心决定依照大师所示力行,当可契入。 越究越深,愈提愈亲,及至力极功纯,豁然和念脱落,证入无念无不念的境界。 初时体究,但觉索然无味,随后复觉烦闷,不知何时可以究得真正之意旨?往往就此作罢,又复退回无相念佛三昧之中。若有志有愿之人,不达目的,绝不终止,越体究越深入,疑情越强越亲切。犹如口含滚烫美味,吞不下又舍不得,终日里,疑团挂心。到了功夫纯熟之时,突然之间,因缘成熟,不论是撞着磕着,热着冷着,看着痒着,就只是“一念相应”然后整个念头和着疑团一起脱落,此时无念(常寂)无不念(常照),只有一个“觉”字可以形容,却又连这个“觉”字都没有。即佛说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中所谓“寂照不二,言思路绝,无可名状,故唯一心。”此即理一心。恍然大悟道:父母未生前之本来面目,原来如此,便知诸佛法身与众生无二无别,契入中道实相而不离空有两边。亦即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说“现前当来,必定成佛”。这个见佛是见法身佛,一切诸佛之法身,一切众生之法身,而非应、化身佛。这个过程即是“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到此地步便进入实相念佛层次了,这就是印光大师所说的念佛三昧又:印光大师此文中虽然谦称“我既未证,为能宣说”,然此段叙述将体究念佛之实际过程和盘托出,尤其“豁然和念脱落”之现象,是一切体究念佛而得心开者,或参禅者见性时之重要过程(明心而未见性者则无);而此过程之时间极为短暂,证悟者往往略而未谈,今大师文钞中既能宣说此过程之微细处,足见是亲身经验之过来人。大师将此文取名念佛三昧“摸象记”,应系法师慈悲,期能以平实的方式出现于有缘人面前,并避免引起其他人之烦恼或批评。 所谓“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字圆成,但离妄念即如如佛”者,此之谓也,工夫至此,念佛得法,感应道交,正好着力。 印光大师随即引述百丈大师门下神赞禅师的偈来说明实相念佛之境界:“灵光照耀,唯‘我’独尊,天上天下,无一物可以比拟,超越眼耳鼻舌身意,超越色声香味触法,不受彼等障碍。佛性本体显露无遗,它是永恒的真实的,常住于一切世间,永无生死,虽然真实的存在,却不能用语言文字来说明叙述。这个佛性本心,清净无染,犹如虚空(但非虚空,亦非虚空中之能量;若作此说,即堕佛所呵斥之胜论外道见中)不可涂染,本来就那样圆满现成的存在着。只要远离妄想、妄念,不被六根六尘所蒙骗,便可亲见佛性,当下便同诸佛如如,觉明在前,觉性宛然。”这就是念佛三昧,实相念佛。到此地步的念佛人,不论是有相念佛也好,无相念佛也好,都叫做实相念佛。从此,时时刻刻随时随地不离念佛,这样念佛,才能称为“念佛得法”,与佛道响应交感,修行到此,最是得力。赵州禅师曰:“悟前被菩提使,悟后使得菩提”,此时正好修行。其相:如云散长空,青天彻露。亲见本来,本无所见。无见是真见,有见即随尘。到此,则山色溪声,咸是第一义地,鸦呜鹊噪,无非最上真乘。活泼泼应诸法而不住一法,光皎皎照诸境而了无一物。 此种实相念佛三昧之境相,犹如万里晴空,清澈澄湛,没有片云阻隔一般。心眼洞开,明见本来面目,而实在却无有形相可见;这种见无所见,才是真实的见(此须明心而且见性者,始能真实了知,若仅明心而不见性,则仅能知其部分。未亲见者,不许揣摩,精进修持,他日亦可亲见)若有所见即不是亲见,不是真见,而是被六尘境界所转。到此情景时,山光翠色都是究竟绝待,无法可说之第一圣谛;乌鸦哀鸣,喜鹊舌噪,无非是最高无上之真实大乘。活泼生动地自然可以应对一切法而又不执着任何一法;心光明亮鉴照一切境界而不被任何一个境界所转,心中也不牵挂一切事物。所谓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但能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依旧工作照样上班;住水月道场,作梦中佛事。 语其用:如旭日之东升,圆明朗照 若说其作用,犹如旭日东升,圆满光明,遍照一切,无处不至,无时不在,随缘应物,平等如一。即慧远大师念佛三昧诗集序中所谓:知恬其照,无有不彻也。 语其体:犹浩月之西落,清净寂灭。即照即寂,即寂即照。双存双泯,绝待圆融。比若雪覆千山,海吞万派,唯是一色,了无异味,无挂无碍,自在自如。 清藕益大师所著阿弥陀佛经要解曰:“┄实相之体,非寂非照,而复寂而恒照。照而恒寂,强名常寂光土。寂而照,强名清净法身┄”印光大师本段文意与其雷同,故分述于后若论其本体,犹如光明清净之满月,于黎明之前,即将落西之时,寂静而不生纷扰。于明照之中具足寂灭,于寂静之中不失明照。心体具足照与寂灭之特性而又无法示现与尚未见行之人,不能用任何语言、声音、形象、符号来形容,却又圆满通融于一切。比如白雪遍覆千山,唯有一种银白之色,清净光洁。亦如大海汇集百川,终究蔚蓝二色,丝毫没有其他杂味。没有牵挂,没有阻隔,自己本来就在,从来如如不动。这种理一心的念佛境界,才是“老实念佛”,若究其实,此等境界,唯证乃知。悟者纵能鼓其如簧之舌,口出莲花,多方比喻,闻者如耳,已非实境。虽作百千文字说明,对行者了无助益。 此小册重点在介绍念佛人如何认识次第念佛三昧及其修行方法,一切有待行者实修亲证,做一个真正的过来人,若是教理说得天花乱坠,行门上没有功夫,不得念佛三昧,不能心开,不入实相念佛,老是在初入手处打转,裹足不前,纵使倾其一生,成就恐乃有限。行者当知,念佛功夫愈深入老练,心中鱼愈觉自在,往生品位愈高。犹如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往生正因所述:’┄发菩提心,持诸禁戒┄┄‘忆念’西方阿弥陀佛及彼国土,是人命终,如佛色相种种庄严,生宝刹中┄┄‘何等自在! 论其利益:现在则未离婆娑,常预海会;临终则登上品,顿证佛乘。唯有家里人,方知家里事;语于门外汉,遭谤定无疑。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