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祥云法师著:佛教常用呗器、器物、服装简述(二)(7)

‘海青’缝合袖口,也有一种传说。据说:‘梁武帝的后妃郗氏,她不信奉佛教,时常想用方法诬害僧尼。有一次她命宫人做了一些猪肉包子,召请宝志禅师师徒用斋;以便造成和尚犯戒,羞辱佛门。如果僧众当时不吃,就会

  ‘海青’缝合袖口,也有一种传说。据说:‘梁武帝的后妃郗氏,她不信奉佛教,时常想用方法诬害僧尼。有一次她命宫人做了一些猪肉包子,召请宝志禅师师徒用斋;以便造成和尚犯戒,羞辱佛门。如果僧众当时不吃,就会构成违逆皇后旨意之罪。宝志禅师乃是得道高僧,早已预知其意。于是事先命令门徒,都把“海青”袖口缝合起来,先把馒头预藏袖筒之中。当进宫接受午宴时,一手把包子放进空袖筒里,一手取出馒头来吃。这样子才逃过了郗氏的诡计’。—这一种传说是否属实,还须要一番查证。
  至如‘海青’的颜色,一向是以青黑色为主。只有少数名位崇高的长老—如‘方丈、首座、法师......’之流,才穿著黄褐色的‘海青’。
  在我国的僧团中,除了‘袈裟’,‘海青’算是最尊胜的僧服了。穿著「海青’,大都是在‘礼诵、听经、会宾、议事’、以及晋见长老等重要的场合。
  由于‘海青’体量庞大,用布过多;而且宽松摇摆,动作不便,同时又非‘佛制’;所以近世以来,已经有人提议改革。民国太虚大师等,就曾经倡导过新式的僧装。不过在同时也有一些人士,抱持相反的意见。认为传统的服式,肃穆庄严,不宜轻言改革。因此,在‘见仁见智’的情形下,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结论。
  长衫、二衫、三衫
  ‘长衫’也是我国僧尼们的服装之一。它的款式,是用‘三宝领’和‘旗袍’的腰身襟袖搭配起来而制成的。纽扣在腋下的右襟边沿。‘长衫’的颜色,有黑色的、灰色的、和褐色的。‘长衫’的长度:长及脚背的,叫做‘长衫’。长仅过膝的,叫做‘二衫’。长未及膝的,叫做‘三衫’。
  ‘长衫’是僧尼们的外出服装,从前在华中、华南地区,最为流行。‘二衫’是平时在寺院里穿用的。‘三衫’则是在工作时穿用的。四十年来,在台湾的佛教界,‘长衫’还是最为流行。至如‘二衫’和‘三衫’,则早已不见了。
  罗汉褂
  民国以来,我国民间的服式,都逐渐地趋于简便适用了。只有僧尼们的服装,还是那么宽松长大、动作不便。因此,遂有一部份出家人,有意加以改革。太虚大师并且还设计了一种新式的长衣和短衫裤。他所设计的长衣,长度刚刚及膝。领子是用两层布片复叠缝制的。胸前中间开启对襟,纽扣钉在对襟的边缘上。这种长衣,因为是太虚大师所倡导,所以当初都管它叫做‘太虚褂’。不过近些年来,业已普遍地改称它为‘罗汉褂’了。
  ‘罗汉褂’既省布料,行动又较利便。但是它的款式格调,却不如偏襟的大长衫庄严雅致。因此,穿它外出的人,仍然为数不多。
  短衫裤
  ‘短衫裤’:上身是短短的衣衫,下身是肥长的裤子。这种衣裤,是我国僧尼们的里层服装,它是穿在‘长衫’里面的。同时也当做‘睡衣裤’穿用。
  ‘短衫’的长度,仅仅过于臀部。它的裁制式样,完全和对襟的‘罗汉褂’的上半身一样;从前则是偏襟式的。‘裤子’原本是我国民间的古式常裤,只是比较肥长而已。穿著时,必须把膝下的裤管纳入僧袜之中。
  僧鞋
  因为印度地处热带,所以一般人都以为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期,僧尼们是不曾穿用鞋子的。其实不然,据禅林象器笺卷下列举鸯掘摩罗经文说:‘如有施主,牛死卖与屠生,转买皮,令人做革屣,许受用著。’又据释门归敬仪说:‘天竺国中,地多湿热。以革为屣,制令服之。如见上尊,即令脱却。’根据这些考证,可以知道:古印度的佛教僧尼们,是准许穿用鞋子的。
  我国的领域属于温寒地区,人们为了御寒,当然是更需要穿鞋子了。有关鞋子的著用,在日用轨范、四分律行事钞、敕修清规、祖庭事苑等典籍里,都曾有过一些规制。
  我国僧尼们所穿著的鞋子,大致有三种类型:一种是‘芒鞋’、‘芒鞋’是用草类编织而成的,所以也叫做‘草鞋’。从前居住在大陆的乡间或山林中的出家人,平时多半穿用这种鞋子。第二种是‘罗汉鞋’,‘罗汉鞋’是用布料做的。这种鞋子的鞋面—尖部,是用三片布条排列缝牢,鞋帮缝缀一些方孔,和‘芒鞋’的式样差不多。现在的出家人,人人都穿用这种鞋子了。据说这种鞋子是寓有教人看破一切的含意。第三种是‘僧鞋’,这种‘僧鞋’也是用布料做成的。这种鞋子全身无孔,只是在鞋面前端缝起一条硬梁就可以了。这种‘僧鞋’的式样,和世俗间的‘便鞋’无异。
  ‘罗汉鞋’和‘僧鞋’,其实都是‘僧鞋’。‘僧鞋’的颜色,有黑色的、灰色的、黄色的、褐色吟。其中的黄、褐两色,在习惯上来说,似乎是被人们看得高贵了些。
  僧袜
  我国的僧尼们,于‘僧鞋’之外,还穿著长筒的‘僧袜’。所谓‘僧袜’,实际上也就是我国的古装布袜;于今并且有人把它叫做‘罗汉袜’了。‘罗汉袜’的颜色,在习惯上都是以灰色为主。穿著「罗汉袜’,不但可以冬季御寒、夏季防范虫蛇;并且可以庄严威仪。
  说起‘僧袜’之制,也有它的出处。四分律说:‘寒听著袜’。释氏要览说:‘钞云:袜亦是衣’。又说:‘释名云:袜,末也;在脚末也’。又五代人马缟撰中华古今注说:‘三代及周,著『角袜”,以带系于踝。至魏文帝,吴妃乃改样’。—以上这些典籍,都是可考的文献。
  精要十念法
  谨提议以  净空法师宣说之简要必生十念法,为净宗学人今后之一般自修与共修之常规。兹说明于后:
  自修者,即是日中九次之念十声佛号法。是晨起与睡前各一次,日中三餐各一次,午前开工及收工各一次,午后开工及收工各一次,共计九次。每次称念十声四字或六字弥陀名号,原有日常定课可照常行之。
  共修者,凡讲经、开会、聚餐等无特定仪轨之集会,在共同行事之始,而行此十念法。亦即是约同大众合掌同声称念十声‘南无阿弥陀佛’,而后始进行讲经、开会、用餐等活动事宜。
  按此自修与共修之十念法,有其特殊之法益。试举如下:
  一、此法简单易行,用时少而收效宏,确实切要,可久可广。
  二、为‘佛化家庭’之具体有效方法。
  例如:于家庭中三餐时行之,则举家之成员或信或不信皆蒙摄持不遗。且有佛化亲朋邻里,普及社会之大利益。
  三、以简单易行,一日九次,从早到晚,佛气不断。一日生活之中,佛念相继,日复一日。久能如斯,则行人之气质心性将呈逐渐清净,信心与法乐生焉,福大莫能穷。
  四、如能随顺亲和,称念十声佛号,便有袪除杂染,澄净心念,凝聚心神,专心务道,以及所办易成,所遇吉祥,蒙佛加佑,不可思议等等之功德。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