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板 ‘禅板’从前也叫做‘倚板’,它是坐禅时安放两手、或作为靠身之器。 靠身用的‘禅板’,必须用绳索缚定在床面的横绳上,使其斜度适宜,能够随意起倒倚靠。这种‘禅板’,多半是用在绳床上的。 禅林象器笺‘器物门’说:‘禅板者:倚板也,上头穿小圆穴,此名向上一窍。盖此穴贯索,缚著绳床背后横绳,令板面斜,以靠身也。......然今时夏月,横安膝上,“定印”乎其上,或支颐,与助老同用而已。......’ 至如‘禅板’的大小,据象器笺的編著者无著道忠大师说:‘中峰和尚禅板之模:长一尺七寸八分,阔一寸九分余,厚三分半。别有一板,即所谓倚板,长一尺八寸,阔三寸九分,厚三分余’。—时至今日,这种‘禅板’,已经很难一见了。 禅趜 ‘禅趜’是坐禅时警醒昏睡者的一种用具,其状如球。在禅堂中,见有昏睡之人,用它抛触其身,使之精神振作。 释氏要览说:‘禅趜,毛球也。有睡者,掷之令觉’。 又十诵律中说:‘有比丘众中睡,佛言:听水洗头。若故睡不止,听以趜掷。......’ 另外在智度论中,也曾提到‘禅趜’。—智度论说:‘菩萨供给坐禅者:衣服、饮食、医药、法杖、禅趜、禅镇。令得好师教诏、令得好弟子受化。与骨人令观、与禅经令人为说禅法。如是等三十七助道法因缘’。 禅镇 ‘禅镇’也是坐禅时用来警睡的器物。十诵律中略说:‘若有比丘在大众中,昏沉好睡;得用水洗头、或用趜掷之令醒。假如仍然昏睡不止,佛说得用禅杖调治。若还不能清醒,则须使用‘禅镇’调治了。(语译) 所谓‘禅镇’,究竟是如何呢?—释氏要览说:‘禅镇:木板为之,形量似笏。中作孔,施纽串于耳下。头戴,去额四指。坐禅人若昏睡,头倾则堕。以自警’。 又行事钞资持记说:‘禅镇如笏,坐禅时镇顶。须作孔施纽,串耳上。睡时即堕地。佛言:一堕听舒一足,二堕听舒二足,三堕应起经行。’ 禅带 初学坐禅的人,两腿不易跏趺靠拢,所以得使用‘禅带’来拘束姿式。 禅林象器笺引释氏要览文云:‘禅带,此坐禅资具也。经云:用韦(熟皮曰‘韦’)为之,广一尺八寸,头有钩。从后转向前,拘两膝,令不动故。为乍习坐禅易倦,用此检身。助力故,名善助。用罢,屏处藏之。’ 香板 民国三十八年大陆沦陷以前,国内各大丛林各大寺院,几乎都有‘香板’。‘香板’是用木料做的,类似古代的宝剑之形。它的长度和厚度,都有规定的尺码。它是一种维护寺院清规、惩罚违犯律仪的械具。也兼有警策行道、督勉精进的用意。 ‘香板’的来历,在佛教里不见经传。据传说:是起源于清朝雍正年间江苏扬洲高昊寺的一位和尚的故事。这一则故事是这样的: ‘清朝康熙年间,出了一位玉琳国师,此人乃是已经识心达本的得道高僧。雍正皇帝仰慕其人,无奈他已圆寂。所以只好派人四处寻找他的后代得法门人,以便亲近护持,续佛慧命。 正当那个时候,汤州高旻寺住有一位癞头和尚;他自称是国师的徒孙,所以住持就把他送进京师,面见皇帝去了。那知道:雍正皇帝见他貌不惊人、道不出众,当下非常不悦,说他有辱祖宗。于是就在宫中,给他辟置一间静室,限他七天之内究明大事。并在门上挂了一只宝剑,告诉他:七天之内若不开悟,就用此剑取他头胪。癞头僧一听此话,不禁大吃一惊。情急之下,拼命参究;到了七天末了,终于豁然大悟。这时他立刻喊道:“快拿宝剑来,我要去斩万岁的头”。护七的人(‘打禅七’期中的侍者)将此话报知雍正皇帝,雍正皇帝当下就知道他是开悟了。否则,他不敢出此狂言。 由于这一个掌故,后来各寺院间,就用木板做成了类似宝剑形的‘香板’,用以警策禅人了。 ‘香板’的使用,由于它有不同的任务,从而也就有它许多不同的名谓。例如:为了警策用功办道而使用的,叫做‘警策’香板。为了儆惩违犯清规而使用的,叫做‘清规’香板。为了警醒禅坐昏散而使用的,叫做‘巡香’香板。‘打禅七’使用的,叫做‘监香’香板。至如有资格使用‘香板’的分子,则为首座、西堂、后堂、堂主等四大班首,以及方丈、维那、知客、纠察等职事僧。不过方丈用的‘香板’,尺寸较大、并且在板面上刻有三条线痕。 过去在大陆上的丛林中使用‘香板’打人,他们还有一些说词。他们说:‘打香板可以消除业障、打香板可以开启智慧、打香板可以令你开悟’。其实若是为了维护寺院的规矩礼法,打香板倒还情有可原。否则,无论以任何理由打香板、无论是谁打谁,对于‘戒法’来说,都是很不相宜的。所以还是以不打‘香板’为是! 有关‘香板’的详确知识,一时不及多谈。想要多加了解,可以查阅金山共住规约。 蒲团 ‘蒲团’是用蒲草所编造的一种坐具。禅林象器笺说:‘坐物,以蒲编造。其形团圆,故言蒲团’。因为它的形状扁平而圆,所以也叫做‘圆座’。 ‘蒲’是一种水草,它的品质柔暖,最适合于敷坐之用。埤雅(初名物性门类,宋陆佃撰,共二十卷)中说:‘蒲:水草也,似莞而褊有脊。生于水厔,柔滑而温,可以为席’。 过去的出家僧尼,多半是坐它参禅,铺它礼拜。大陆上的乡村人家,也有许多人们用它做‘椅垫子’。三十几年来,时过境迁、星移物换;‘蒲团’一物,似乎已经很难一见了。 界尺 ‘界尺’是属于佛教的‘器物’之类,并非‘呗器’。因见有人把它误认为‘戒尺’,所以在此把它介绍出来。 ‘界尺’是用木料制作的,它的长度和宽度、厚度,不知是否有一定的标准。—三才图会‘器用类’说:‘尺(界尺)以镇纸,锥以刺书’。禅林象器笺‘器物门’说:‘界尺,文具。以画界罫线,肩镇纸幅。与戒尺不同’。从这里考证,我们可以知道:‘界尺’是一种文具,它是画线压纸用的工具。 这种‘界尺’,近些年来,似乎也已不可得见了。 三宝印 佛教寺院中刻有‘佛法僧宝’四个字的大印,叫做‘三宝印’。‘三宝印’的印文:有篆书的、有隶书的、也有梵字的。它的形状:有方形的、有菱形的、也有圆形的;但以方形的印,最为常见。它的面积,大者约有二三寸见方。印的质料,多半是用牛角、木、石、铜、玉等物。 ‘三宝印’在我国的佛教界,几乎是寺寺都有、庙庙皆用的。可是它的来历,却是无从稽考。‘三宝印’的用处,是在‘消灾、祈福、祝诞、度亡、庆典、法会’等‘道场疏’上押捺用的。用印的方式,据禅林象器笺‘器物门’说:在‘疏’首‘南赡部洲’行,使三印—一正、一斜、一正。第二行使一正。第三行使一正。自下每至纸接处使一正(接处必有疏文一行)。至疏文尾‘三宝证明’行,使一正。其次‘诸天洞鉴’行,使一正。再次‘年月日’行,使三印—一正、一斜、一正。另‘可漏’也使三印,同疏文中印法;都要穷行上位使印。所谓‘可漏’,也叫做‘可漏子’;佛书称为‘封筒’。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