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行策大师净土警语精华讲记(7)

二九、悟后求生者,藉极乐境缘,结习易断,三昧易修,速成忍力,度诸众生也。未悟求生者,为亲近弥陀,易于见性,永明所谓,但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也。 悟后求生属上三品,读经念佛,了知西方极乐依正庄严境界,工夫

二九、悟后求生者,藉极乐境缘,结习易断,三昧易修,速成忍力,度诸众生也。未悟求生者,为亲近弥陀,易于见性,永明所谓,但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也。

悟后求生属上三品,读经念佛,了知西方极乐依正庄严境界,工夫久了,其烦恼习气自然易断,不起现行,念佛能念到事一心。俟见思烦恼断尽,无明也破了几分,得理一心,念佛三昧容易修成。‘忍力’为六波罗密中之忍辱

波罗密。修行人对理事都清楚,有能力自度度他。其有未开悟者亦能求生,因其老实念佛,生到极乐亦能开悟。永明大师说:‘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念佛人不要希求开悟,生到西方自然就开悟了。

三十、禅净二门,各宜专务,不必兼修。但彼此相非,深昧佛旨。经云:不谤大乘,则谤者不生可知也。

有人说禅净双修、净密双修,还有说禅净密三修,都不是好办法。修行贵专,双修三修就分心了。永明大师所说禅净双修不是对我们说的,是专对参禅人说的。他是阿弥陀佛再来,看到当时一窝风参禅,不但不能开悟,连禅定都得不到。劝他们念佛,他们贡高我慢,不甘心接受,所以永明示现参禅的,在禅教里大彻大悟,回过头来,专念佛求生净土,度化他们回头念佛。禅净二宗均是佛说,皆大乘法,绝不可互相诽谤,否则即是诽谤大乘。

三一、经云:娑婆世界修行一昼夜,胜于极乐世界行善百岁。盖以此土难于进修,彼土易为功力故也。例此而言,则风尘世路中修行一日,胜于深山净刹修行百千日无疑矣。是故帝乡可游也,红尘可入也,所谓净愿不可忘也,净行不可缺也。嗟乎、风尘亦何能染人,第恐人自染风尘耳。

有人读到这段文字,认为在娑婆世界修行胜过极乐,又何必到西方呢?此乃断章取义,修行人离开都市跑到深山里修行,固然很好,而修行几十年,自以为身心清净,道行不错,一旦回到花花世界,往往被名闻利养所迷,以致贪嗔痴慢的念头又起来了。

帝乡是首都,皇帝所住的地方。真心觉悟的修行人虽然在繁华都市而不染红尘,净愿不忘,净行不缺,一心一意求生净土,对世间毫无贪念,因其愿心坚固。在享福的时候没有不造业的,福享完了,苦报就来了。修行人享的是清福,身心清净不造业。心中无妄想、无分别、无恐怖、无牵挂、无忧虑、无烦恼,虽然生活清苦而清净自在。外面再繁华、再热闹,也沾染不上,所以说风尘何能染人。

三二、心作南车,愿为先导。处处道场,时时佛事,净愿净行,常得现前。自然达清泰之上邦,面无量之寿圣。

‘南车’是指南针。修行要在心地上用功,一切时一切处,愿生西方,五欲六尘名闻利养一丝毫不牵挂。日常生活不求享受,生活愈简单愈好,是最健康的生活方式。‘寿圣’即阿弥陀佛,‘清泰’即安养。

三三、当念流光如驶,衰老日侵。勿虚渡好时节,定课外有余暇,但只加持佛号。若楞严咒大悲咒等,客路俱不必也。

在中国一般寺院道场早课即念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大师告诉我们这些都可以不必要了。我们现在是在娑婆世界作客,要把大好时间念佛,不要把这些不相应的方法继续下去。光阴过的很快,人天天衰老,定课之外还有多余时间就念佛,一切经咒均可免,心才能专一。

三四、暇莫暇于不失时,富莫富于常知足,强莫强于勤精进。

闲暇不要把光阴漏失,念佛实在太方便,对日常生活绝无妨碍,随时随处均可念,时间不要空过。佛说知足最富,家财万贯而不知足,乃是穷人、可怜人。强人是能了生死出轮回之人,世间名利场中的显达者并非强人,因其依旧搞六道轮回。

三五、今时净业人,终日念佛忏罪发愿,而西方尚遥,往生弗保者无他,情与爱犹未拔除故也。若能将娑婆恩爱,视同嚼蜡,不管忙闲动静,苦乐忧喜,靠著一句佛号。一切境缘,无能动摇,烦恼魔军,无始情识,销铄无余,此人虽现处五浊之乡,已浑身坐在莲华国里。又何待弥陀授手,观音劝驾,而始信其往生哉。

念佛求往生没有把握,毛病就发生在情爱未断,念的再好,情爱不断,也不能往生。现在摆在眼前有两条路:一个是情爱不断,必在六道轮回;一个是情爱永断,往生极乐世界。愿去那条路由自己选。如将世间恩爱视同嚼蜡,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境界,只靠一句佛号,阿弥陀佛是我的归依处。一切物质生活享受统统放下,心中清净,此人虽在娑婆而心已在极乐,有把握往生,不必等弥陀来接,已是西方世界的人。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