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白话解释(5)

须菩提说:“世尊,如来没有说过什么法。(般若之法,须人自悟是无所说的,亦非语言所说得到的。)” “须菩提,你意下如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微尘,多不多呢?” 须菩提答:“很多,世尊。” 佛说:“须菩提,各种

须菩提说:“世尊,如来没有说过什么法。(般若之法,须人自悟是无所说的,亦非语言所说得到的。)”

“须菩提,你意下如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微尘,多不多呢?”

须菩提答:“很多,世尊。”

佛说:“须菩提,各种微尘(因为没有自性),如来说其不是微尘,只是假借个名称叫微尘;大千世界,(因为缘起性空,是因缘暂时的假合,)所以如来说世界就是非世界,只是取个名称为世界。须菩提,如此看来,可以凭借三十二相来证见、认识如来的本质吗?”

须菩提说:“不能,世尊。不可以凭借三十二相来认识如来的真实本质。为什么呢?(因为)法身无相,三十二相不是如来的真实相状,(所以)如来说三十二相就是非法身相,是以假名三十二相。”

佛说:“须菩提,假如有善男子、善女人,用如恒河沙粒数那么多的身体和生命来作布施;又另有人能够领受、奉持本经,哪怕只是其中的四句偈语等,并为他人解说,那么他的福报功德便远胜于前面用身命布施的福报功德。”

[点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金刚”喻坚固,无坚不摧,能断一切法,能破一切烦恼。什么叫“般若”呢?大致上说,大智慧就叫做般若。所谓“波罗蜜(多)”,一般的翻译就是到达彼岸。如果照字面含义来说明此经名,就是:能断一切法,能破一切烦恼,能成就佛道的般若大智慧,脱离苦海而到达解脱的彼岸成就的经典。

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即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何以故?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

“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译文]这时候,须菩提听了这部经,深深理解了其中的义理和旨趣(境界),高兴、激动得泪流满面,对佛说道:“世尊,真难得啊,你宣说了这么深刻透彻的经典。这是从我得慧眼以来,从未曾听到过的经义。世尊,如果有人听闻了这样的经义,生出清净的信心,证见万法的真如实相、本来面目,应当知道,此人成就了最高殊胜的功德。世尊,我认为所谓实相,本身是没有相状的,(宇宙万法的真实本质就是非相、无相,)因此如来说它只是取名为实相。世尊,我今生有缘听到这样的经义,信奉、理解、领受、持行,这些并不困难。假若将来佛灭后的末法时代,有众生能有机缘听闻这部经典,并且能够信奉、理解、领受、持行,那么此人就实在了不起。为什么呢?此人(深得般若真义)已经进入了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者相的境界。这个人之所以能如此,是因为他证悟了这四种幻相并无自性,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是非相。总之,如果能脱离我、人、众生、寿者等种种身相、法相的分别执著,就能体证诸法实相,法理自现,佛果自得,就达到成佛的境界了。”

佛对须菩提说:“就是这样,就是这样,你讲得很对。假如再有人听闻此经之后,能够做到不惊疑、不恐怖、不畏惧,应知此人他肯定会是一位出色的难得的人。为什么这样说呢?我宣说的破执扫相的般若大智慧,要求对于般若智慧本身也不应执著,这才是最高的般若智慧。

“须菩提,忍辱波罗蜜也是如此,它是佛门度脱众生的六种方便法门之一,对它也不应执著,只是假名称为忍辱波罗蜜。为什么这样说呢?须菩提,这就好比我在过去世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我在当时就完全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分别执著。我于前生往昔,被节节肢解时,如果有丝毫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必生瞋恨之心,必成苦果而不得佛果。

“须菩提,你不要以为我只是在歌利王时才实行忍辱。回首往昔,在歌利王之前,在过去的五百世中,我已经作忍辱仙人(仙人:苦修者),已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分别执著存留在心了。所以,须菩提,菩萨在修行时应当远离一切法相的分别执著来生发无上正等正觉的般若心智。这就是说,不应当执著于色、声、香、味、触、法等外尘外境而生种种妄心杂念,而应当于一切法相都无所执著而生发佛智。如果心有所执著,便被外相束缚,那就不是菩萨持守其心的正当态势。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佛强调菩萨不应执著于外色而修行布施。须菩提,菩萨为了利济一切众生,就应该不执外色而离相布施。因为,如来已说明一切诸般的形相,其实本体全空,都是非真实形相;又说明一切众生都是缘起无自性的,一切众生都是未开悟的佛,都是未来的佛,若离诸相也即非众生。

“须菩提,佛门的般若义理是真而不妄、实而不虚的,如语而合理的,它不自欺欺人,不是奇谈怪论。须菩提,如来所说的法(即所得的法)真体空寂,无形可观,无相可见,妙用无方,既照两边,又离两边,非有非空,即空即有(既无实又无虚,即虚又实)。须菩提,如果菩萨心念执著于法相而修行布施,就好似一个人身置一片黑暗中,被妄念浮云障蔽佛智而一无所见;如果菩萨心中不执著于法相而修行布施,就好比人慧眼独具,在阳光普照、玉宇清明中,彻见色彩缤纷的大千世界。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