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白话解释(2)

须菩提答道:“世尊,我认为不可以。” 佛说:“须菩提,菩萨不执著于相作布施,其福德也就像十方虚空那样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应依照我教的不执著于相(布施)的道理来守护住其心念。” [点评]这里并不是以虚空的

须菩提答道:“世尊,我认为不可以。”

佛说:“须菩提,菩萨不执著于相作布施,其福德也就像十方虚空那样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应依照我教的不执著于相(布施)的道理来守护住其心念。”

[点评]这里并不是以虚空的广大,形容福德的广大;而是以虚空的无所有、不可住(住:执著)、不可说边际数量,形容不住相布施的自性不可得。

菩萨是应该这样的安住,这样的行施,所以如来说:菩萨但应如所教住!为得到善报而去进行布施做善事者,绝不是真菩萨,而仍然是痴迷无明的人。

菩萨行有六种,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此品中说布施一种,是以布施以例其余也。若具足说,应为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行于持戒,行于忍辱,行于精进,行于禅定,行于般若。

此品中佛陀阐明无住的道理,阐明无住的道理,即是对须菩提前面提的“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这一问题的答复。

第五品  如理实见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凭身相见如来否?”

“否也,世尊。不可凭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译文]佛问:“须菩提,你意下如何,可以依据佛的身体相状来认识如来的真实体性(即实相法身)吗?”

须菩提答道:“不可以,世尊。不可以依据佛的身体相状来认识如来的真实体性。为什么呢?因为如来所说的身体相状,并不就是真实的身体相状。”

佛告诉须菩提:“凡世间所有一切色相(有形有相的身相),都是虚而不实、妄而不真、无常的。若是识破了诸般色相,都是非真实相,那就可以见到如来的法身了(就悟透了佛法)。”

[点评]佛有三十二身相,但这只是其肉身相,其法身是无相的,所以“不可凭身相得见如来”。

“佛”代表的是一种精神境界,超感觉的理念境界,并非一种凝固的、静止的、可见的物质形象。所以在《金刚经》中说:“不可凭身相得见如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以及“佛性本空”、“理佛无相”等等。并且不但佛不可以得,人世间一切相也不可著。随时不著相,就可以见到如来,见到自己自性的法身。

但是以佛、菩萨接引往生西方,绝对是有相的,既是有相,则属虚妄,既是虚妄,为什么愿求往生呢?因为如不往生净土,在恶多善少的秽土这种恶劣的环境中难保不造恶业;而往生净土后,则有了一个永不退转的向上的环境。这是一种方便法门。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否?”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取法相或非法相,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译文]须菩提问佛说:“世尊,芸芸众生,听到你刚才所说的这些内容及道理,能够产生坚定的信念和真实的信心吗?”

佛告诉须菩提说:“你不必有这样的担心。在我灭度后第五个五百年(即进入末法时期的第一个五百年),会有修持戒律、修集福德的人,他们会从这些话语章句中产生信心,以此为真实的教法。应当知道,这些人不只是在一位佛、两位佛、三四五位佛处种下了善根前缘,而是从无量千万佛处所种来了一切善根。因此,只需听到这些经文章句,就会在一念之间产生真正的信仰。须菩提,我完全确知确信,这些众生将会有不可估量的福德。因为什么缘故呢?这是因为,这些众生已经不再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分别执著,也不再有法相和非法相的分别执著了。因为什么缘故呢?如果众生心念中执著于色相(身相)、法相或非法相,也就执著于我、人、众生、寿者这四种幻相的存在而为这四相所羁了。所以,众生不应该执取“法相”而执著有,也不应执取“非法相”而执空,连不著相的道理也不要执著。正因为如此,如来才经常强调说:你们这些比丘,应该知道我所说的佛法对你们的修行证悟成佛来说,就好像渡河的筏,过了河登上彼岸就要舍弃。对佛的正法尚且不能执著,度脱开悟后就应舍弃,何况对那些非佛法呢?”

[点评]一旦过了河登上彼岸,我们就不可能还愚蠢地背着筏,所以切不可执著。

龙树菩萨说:“执‘常’或‘有’,就如畜生一样愚昧,因宇宙万物本是因缘假合,生生灭灭;但执‘空’或‘无’,否定一切,则更愚昧。”《金刚经》强调“无相”,是有无并破,不落两边,是以般若智慧彻底超越世俗知见。从相对论来看,空观属于无的一边,假观属于有的一边,观空时不去执著空,观假时不去执著假,离开空假两边,心中无依无着,洞然光明,这叫做“中观”。

第七品  无得无说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

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译文]佛又问须菩提:“须菩提,你意下如何,如来真的得到无上正等正觉了吗?如来真的说过一定的法吗?”

须菩提回答道:“根据我对佛所说意思的理解,没有一种固定的法叫做无上正等正觉,也没有固定的法如来可以说。因为什么缘故呢?因为如来所说的法,都不可执著,也不能用言语来讲说、表达,它既不是法(不可执著),又不是非法(又不可执著于不执著)。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一切圣贤都是用这个无为法证得正果,都明了无为法无生无灭、清净平等之后,才从随俗的角度而谈差别的,或者只是因根性有利有钝,悟有速迟,得道有深浅,而在理解、体认上有深浅程度的略微差别;若究其实在,哪里有什么法相区别呢?”

[点评]“一切法皆是佛法”,并且《法华经》中说得更明白:“一切世间法,皆是佛法。”

什么叫做佛法?悟道,悟道没有一个东西。见性开悟境界为“无相虚空”境,得道的境界是超越世俗认知的境界,悟道的智慧不是分割性的概念名相所能定义的智慧,大道无言,大智若愚,大善无功,以为自己达到觉悟、得道境界的人,心中就有一个“悟的境界”,已经着法相了,这种人仍是大混沌俗人一个;真正悟了的人,心中不会存在“悟的境界”。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