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问:“须菩提,你意下如何,菩萨果真广修万行功德来庄严佛土吗?” 须菩提回答:“世尊,我认为并不这样,为什么呢?菩萨如果执意庄严佛土,就有一个境界相,那么就不真正地庄严佛国,仅仅是一种虚名而已,菩萨不执著于广修万行庄严佛土,这才是真正的庄严佛土。” 佛说:“须菩提,如此看来,诸位菩萨、大菩萨应该像这样生起清净心,应该无所执著而生成空灵洁净的心念,不应当执著于色、声、香、味、触、法这些外尘上生起心念(若执著于外尘生心,杂念则旋起,哪里能生清净心呢?),应该拥有对一切有为之相皆不执著的清净心。须菩提,比如说有人的身体像须弥山那样高大,你说这样的身体大不大?” 须菩提说:“世尊,我认为很大。为什么呢?因为佛陀所说的非色身,抛弃了肉体的身见(无身见),即法身、无边身、没有边际,那才是证得不生不死、不增不减的大身。” [点评]《六祖法宝坛经》中记载五祖弘忍为六祖慧能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慧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这是一个比喻,须弥山就是讲法身,是说法身无量无边的大,永远的不生不死。所以须菩提接着说:“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本品(章)举了三个例子以阐明无相无著,扫相破执,其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道出了《金刚经》的精髓,与中土六祖慧能禅宗“无住为本”的法门宗旨密切关联。 第十一品 无为福胜分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之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否?”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只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 “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用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之七宝来布施,得福多否?”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此经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译文]佛问:“须菩提,像恒河中所有沙子数目那么多条的新恒河,你意下如何,那么这么多条恒河中所有的沙子,是不是多呢?” 须菩提说:“世尊,很多,只就这么多条恒河的数目来说,就多得无法计算,更何况这么多条恒河中所有的沙粒呢!” 佛说:“须菩提,我现在实话告诉你: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用充满你所住的像恒河沙数那样多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布施,其所得的福德多不多呢?” 须菩提回答说:“世尊,当然很多。” 佛告诉须菩提:“假如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够领受、奉持这部经,哪怕只是其中四句偈语等,继而向他人解说,那么这样所获得的福德就超过了前面用那么多的七宝来布施所获得的福德。” [点评]布施大致分为三类:一是财布施,二是法布施,三是无畏布施。按照佛教的说法,法布施的福德是一般的财布施所不能比的,所以有偈云:“诸供养中,法布施最。” 《金刚经》中本品结尾明确讲到善男信女都可以讲经,因此,传法并非僧尼的“专利权”。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第子。” [译文]“佛再次说,须菩提,假若有人观机随缘解说这部经,哪怕只说其中的四句偈语等,应当知道这个说经的地方,一切世间的天、人、阿修罗等善道众生,都应当虔心加以供养,如同供养佛塔庙宇一样。更何况还有人能够完全地领受、奉持、读诵这部经。须菩提,应当知道,这人成就了最高的、第一的,稀有的佛法。如果有这部经典(法宝)所在的地方,就有佛(佛宝)在,就有受天、人、阿修罗尊重的佛的大弟子(僧宝)在。” [点评]先给大家讲一个笑话:有一次一群书蠹准备蛀一本书,这本书大声说:“你们看看我的书名是“防虫术”,书里的内容就是讲怎样治服、杀死你们这些蠹的,你们还不快滚?!”书蠹一哄而上,很快就把这本《防虫术》蛀烂了。同样,写或印的《金刚经》如果保管不善也可能会被书蠹蛀或被老鼠咬烂;而雕刻的《金刚经》也很可能遭受风化、腐蚀。可见,写或印、雕刻等的《金刚经》都并不神圣。 “经是死的,人是活的”,经典的价值在于它作为智慧的载体,有精神启发的作用。说经的人令诸听经的人排除杂念、消除妄念,悟本来性,这个说经的处所就是圣地。“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经义在这人自己心中。佛是说:“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可是佛并没有讲是写或印的书或雕刻的艺术品,也没有讲在什么地方啊!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所以经典上教人受持,有人懂了这部经典,进而修行,领受在心,保持而不执著于佛的境界,这部经典在这里等于佛,即心即佛。若有人真悟到了金刚般若蜜(多)是智慧的成就,悟道了,此人这个心地的本处就是“佛”,就是“佛的塔庙”,一切天、人、阿修罗,没有不皈依,不供养的。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否?”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否?”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凭三十二相见如来否?” “否也,世尊。不可凭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受持此经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译文]这时候,须菩提问佛道:“世尊,我们应当如何称呼这部经呢?我们应该如何奉行、持守这部经呢?” 佛告诉须菩提:“这部经名叫《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你们就用这个名字来奉行、持守好了。为什么这样说呢?须菩提,(佛法无定法,)佛说般若波罗蜜,就不是般若波罗蜜,只是假名之为般若波罗蜜而已。须菩提,你意下如何,如来说了什么佛法吗?”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